台灣UX行業社群與學習觀察

鄭婕 Sabrina Cheng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14 min readNov 18, 2018

全球的UX行業總有一種特別且迷人的氛圍-樂於分享。也因此,在這個行業中的工作者們總是保持著開放與隨時學習的心態。基於這個原因,UX四神湯與台灣各大社群長期的為台灣的UXer們以不同的形式提供各式各樣行業內的相關資訊。

本週UX四神湯要和各位讀者分享台灣UX行業中的社群與學習觀察,希望能夠幫助正在學習的UXer們與提供資訊的內容提供者們得到一些啟發與靈感。

本文也僅代表UX四神湯特別感謝台灣UX行業內的各大社群與內容提供者,您們辛苦了!很感謝各位提供的資訊,UX四神湯在提供UX內容與學習UX的道路上很高興認識你們,有你們真好:)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UX四神湯剛成立時,由於團隊成員四散各地XD,在遠端合作的狀況下,很少開會討論專頁的未來與走向。在2018年1月的時候(成立約1年),UX四神湯的成員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專頁開始在讀者們的心中有了模糊的印象,因此決定重新思考品牌形象並且試著建立品牌特色。
2018年6-7月,UX四神湯的成員們逐漸在長期寫作中遇到瓶頸,才發現成員們對於自己專頁未來的走向與發展不清晰,且對自己的讀者群體不甚了解,因此才有了UX行業社群與學習觀察的研究,期待該研究能夠幫助UX四神湯成員們了解讀者群體,且協助引導成員們討論專頁的未來發展走向。

研究問題:
1. UX學習者們的學習方法與痛點發現
2. UX內容提供者們的提供形式與痛點發現
3. UX四神湯讀者的閱讀習慣與痛點發現
4. UX四神湯品牌與內容提供分析

研究方法:
1. 浸入式研究:
以UX學習者與內容提供者執行,長期學習相關資料及參與社群活動
2. 讀者問卷:
以UX四神湯身分執行,線上發佈問卷,共回收154有效問卷
3. UX四神湯文章發佈後數據追蹤:
長期追蹤文章閱讀率、分享數、拍手數讚數與評論
4. 台灣UX行業專家訪談:

以活動參與者身份或私人對話執行,開放式訪談
5. 用戶訪談與觀察:
以活動參與者身份執行,在社群活動中觀察並進行開放式訪談
6. 網路評論:
長期觀察網路對於文章與社群活動評論,包含參與後心得、讚數拍手數分享數、文字評論
7. 企業拜訪:
額…以面試的方式執行XDDDD,共6家企業,拜訪過程中進行專家訪談與場域觀察

研究發現:

台灣社群學習管道與學習方式示意圖

1.學習管道:
學習管道可以先區分為學校/職場中學習、非學校/職場中學習。其中學校/職場中學習,可以再細分為學校中學習與職場中學習,非學校/職場中學習也可以再細分為線上學習(online)與線下學習(offline)。由此一來,所有的學習方法可以被歸納進去這四種不同的學習管道。

將所有的學習方法歸納進去學習管道後:
(1)學校/職場中學習-學校中學習
學習方法包含:課程理論、課程專案、自發專案。
學習特色與優點:以課程理論與課程專案為重,有良好且健全的學習內容體系,學習內容廣泛,同儕相互機會多。
學習管道的缺點:學習成本高,需耗時2–4年時間,部分學校學費價格高,課程或是自發專案都還需與產業接軌。
學習時段:Full-time學習。
主要學習群體:學生。

(2)學校/職場中學習-職場中學習
學習方法包含:實習、企業培訓課程、工作專案。
學習特色與優點:以工作專案為重,快速累積專案內容與流程複雜的實戰經驗。
學習管道的缺點:理論學習時間零碎,需自主建立學習內容體系,學習內容侷限,同儕學習仰賴企業內部門定位與組織架構。
學習時段:Full-time學習。
主要學習群體:學生與0–5年工作者。

(3)非學校/職場中學習-線下學習
學習方法包含:工作坊、演講、與談座談、課程、讀書會、小組聚會、自由接案。
學習特色與優點:學習內容與形式廣泛多元,同業間互相學習,學習成本低。
學習管道的缺點:學習時間零碎,需自主建立學習內容體系,時間與地點需能配合出席。
學習時段:part-time學習。
主要學習群體:學生與0–5年工作者。

(4)非學校/職場中學習-線上學習
學習方法包含:
文章、廣播/錄音、影片/直撥、圖片/懶人包。
學習特色與優點:學習內容與形式廣泛多元,同業間互相學習,學習成本低,內容可重複觀看收聽。
學習管道的缺點:學習時間零碎,需自主建立學習內容體系,互動少且單向。
學習時段:part-time學習。
主要學習群體:學生與0–5年工作者。

2. 主要學習群體的學習習慣與痛點:

主要群體:依據浸入式研究、讀者問卷、行業專家訪談與用戶訪談及觀察發現學習群體的數量自學生、0–2年工作者、3–5年工作者遞減。學習者多為跨管道學習,在同一管道中也會跨方法學習,學習方式通常會配合其生活方式。

學習痛點:
(1) 內容在工作中的可複製性:大部分的工作者都會期望學習的內容能在工作專案中被複製與運用,然而在利用非學校/職場中學習管道學習時,不容易學習到能被複製或與工作專案高度相關的內容。而該痛點或許也是工作經驗超過5年以上的工作者們越來越少透過非學校/職場中學習管道學習的主要原因。

(2) 自主學習內容體系的建立:可能是尚未建立專精領域且時間較彈性的關係,本研究發現學生與0–5年的工作者對於廣泛且多元的學習方式接受度較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習者需要自主建立學習內容的體系,自主尋找較基礎的內容並且逐步提升內容難度與專精程度。然而,研究發現許多的學習者在建立學習內容體系上並沒有明確的規劃,對自我知識體系的認知並不清晰,不清楚有哪些理論與知識已經充分學習,而哪些還沒有,多數會以“感興趣”作為內容學習的依據。

(3) 學習時段與地點的配合:台灣的非學校/職場中學習-線下學習管道的場地多為台北市內與平日下班後時段,許多非台北學生與0–5年的工作者不容易配合時段與地點。也因此非學校/職場中學習-線上學習這個管道經常成為該群體的替代方案。

3. 內容提供者的工作內容及痛點:

主要群體:共分為主辦/運營單位內容提供者兩種。許多內容提供者被主辦/運營單位邀請後提供內容,部分的主辦/運營單位也兼備內容提供的功能。

主辦/運營單位的工作痛點:
(1)尋找與邀請內容提供者耗時且困難:
內容提供者不容易尋找,資深的內容提供者更難尋找,原因包含:提供者的配合時段、提供內容與主辦/運營單位的媒合程度、與主辦/運營單位的聯繫機會。

(2)內容提供者所提供的內容品質難以管控:不論是收費或是不收費的內容,主辦與運營單位都需要為內容品質負責。然而,由於UX行業本身就是屬於新興且與時俱進的行業,內容日新月異、多元廣泛,內容品質難以管控,也尚未建立嚴謹的評定標準。

(3)長期企劃與運營入不敷出:台灣UX行業中的內容提供者(包含主辦/運營單位與內容提供者)多為非營利自發性組織,多靠行業內的熱情夥伴長期且入不敷出或非營利的付出。然而,這樣的情況會讓主辦/運營單位與內容提供者失去長期運營與提供內容的動力。

內容提供者的工作痛點:
(1)內容保密與留存問題:研究發現對於許多工作者來說,內容的保密與留存問題是最大的痛點,案例分享通常最容易受到內容保密的影響。而留存問題則是普遍出現在非學校/職場中學習-線上學習這個管道中,許多較為敏感或實際的觀點若被長期留存或擴散可能會造成許多可怕的問題。
(題外話:UX四神湯經常得以非常小心的方式說實話lol,年紀小的時候都不懂為什麼會有匿名筆者的存在,現在才…)

(2)無強烈提供內容的動機:對整個生態系來說,內容提供者沒有提供內容的動機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所有涉及“媒合”的服務,不論媒合平台是否有收取平台費用,生態系內除了需要確保服務需求者有長期且持續的需求外,也需要確保服務提供者也有長期且持續的動力來提供服務。以目前的現況來說,資淺工作者與海外工作者提供內容的動機多且熱情。然而,台灣業內的資深工作者們不論是受到前一點的限制,或因為生活較為忙碌、學習需求降低,資深工作者們普遍提供內容的動機較為薄弱。

(3)內容準備時長長且耗神:只要是品質好的內容,不論是任何形式的內容,事前準備時長都非常長且還需要耗神的沈澱與建立內容體系。在內容提供者提供內容的動機本來就不明朗的情況下,還需要犧牲下班/課後的生活,更是降低內容提供者長期/短期提供內容的意願。

(4)評價與評論的影響:評價與評論在這個生態系中為一雙面刃的存在。評價與評論可以成為內容提供者的長期動力,但也能夠成為內容提供者佇足的原因。

(5)群體與內容定位不明:對於內容提供者來說,群體與內容定位不明不僅會讓內容提供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心力來準備內容外,且對整個生態系來說,也經常會造成內容提供者所提供的內容與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不對稱的情況,而學習者也會需要花更多時間來篩選合適的內容以協助自我學習內容體系的建立。

(6)內容提供者與主辦/運營單位有限的聯繫範圍:以目前台灣社群的現況,多為主辦/運營單位主動邀請內容提供者提供內容,然而許多優秀的內容提供者卻會因為聯繫不到而錯失。

Case Study — UX四神湯內容提供分析與建議
本研究以UX四神湯作為案例分析對象,原因除了該對象為本研究的主要支持團體外,且本專案研究員覺得分析別人很奇怪XD。

案例主敘述:
UX四神湯為一非學校/職場中學習-線上學習的內容提供團體,主辦/運營單位與內容提供者為同一群體。主要內容提供形式為文章,通常一週更新一篇(額XD)。偶爾會提供影片/直播、圖片/懶人包等形式的學習內容。

主辦/運營現況:
品牌形象:UX四神湯在2018年1月依據其品牌名稱,再次確定品牌為溫暖向上、積極樂觀、幽默風趣的專業內容提供者。除調整品牌Logo、主視覺與標準字外,也依據形象調整文字與語言風格。並且在部分文章中利用關鍵字與內容主題持續與讀者宣傳理念並建立品牌形象。

內容提供:
由於四位共同創辦人的職位不同(包含研究員與設計師),所處公司的地區(紐約、芝加哥、杭州、上海)與組織架構也不盡相同(包含新創公司、大企業中的UX部門、諮詢公司),因而提供相關主題的內容。
註:未來創辦人所處公司的地區與組織架構會依據其工作地點與公司而有所改變。

目標客群:
學生與0–5年工作者。

產品線策略:依據內容形式區分,分為文章與非文章的形式。
(1)文章:長期、定期提供品質穩定的文章內容給讀者以維持流量與曝光度。
(2)非文章(包含影片/直播、圖片/懶人包):為探索未來品牌提供其他形式內容的可行性,且為能夠提昇觸及率與曝光度並且吸引新讀者的方法。

分析與讀者痛點:
內容主題的狩野分析:
由於內容主題沒有非常多,因此只分成三類。
(1)期望型:
特色主題(包含語音介面互動設計、海外工作與生活)、設計趨勢整理、案例分享
(2)基本需求型:工作中的經驗分享、設計與研究理論、工具介紹與使用
(3)無差異型:面試技巧、資源與課程匯總、心得筆記、平台內文章彙整

讀者痛點與反饋:
痛點:
部分的讀者反應文章內容不易理解、語意不清楚以及文章內容不夠深入。
反饋:希望能有更多主題如案例分享等,並且以不同形式呈現內容,期待的形式包含:影片/直播、錄音/廣播、演講。並且希望發文更加頻繁(這個臣妾做不到啊各位讀者…)。

建議與改善:
(1)更好的媒合講者與聽眾,建議進一步訂定客群與標籤:
在提供內容時使用更多能夠幫助學習者更方便判斷內容的標籤(建議超過8個以上),如可以標上職位與年資建議(如學生、0–2年工作者、3–5年工作者、5年以上工作者)等標籤。

(2)更多與更積極持續的學習方與提供方相互反饋:好的內容要長期運營需要學習方與提供方的相互反饋,讚數拍手術、分享數、評論都能夠幫助內容提供方持續的追蹤且了解產出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習方的需求,也能夠持續跟蹤與管控產出內容的品質。

(3)與其他社群團體共同分享彼此主辦/運營與提供內容時的痛點、洞察、心得與改善方法:由於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是跨學習管道與學習方法的,UX四神湯深知不可能成為該生態系中唯一的內容提供者,因此與其他社群團體建立良好的關係,彼此共同分享主辦/運營與提供內容時的痛點、洞察、心得與改善方法能夠持續幫助未來生態系更健全發展。本文也因為本點建議因應而生。

(4)引入更多理論與多元主題:研究發現還有許多主題的內容尚未被各大社群團體做經常性的討論,這些主題的引入不限於UX四神湯,也期待未來更多社群團體的引入,包含:課程理論、UX管理階層主題、UX產學接軌方法與工作方法。
其中UX管理階層主題例如如何在企業中導入UX、如何管理UX績效、企業主如何建置UX團隊等議題或許有助於行業內外資深工作者的參與。另外,產學接軌方法等相關議題包含企業如何長期與學校合作等議題也會是能夠幫助行業成長並且產生長期影響力的議題。

Best practice:最後介紹幾個在行業社群中,提供比較特別的內容或是形式的團體。

1.IxDA Taiwan:IxDA是眾多社群團體中少數有固定提供工作坊這種學習形式的團體。除了工作坊外,以小組討論形式呈現的騎士聚也是很能夠促進同業間交流的方式。而除了工作坊與騎士聚,IxDA也有提供其他形式的內容:

互動聚會-設計工作坊:透過工作坊的形式,能在4–4.5小時的活動當中,與不同領域的參與者共創並實作設計流程。
互動設計騎士聚:半封閉形式的小組討論,設定討論議題,在1.5–2小時會各自分享專業及產業內資訊交流。
互動快板:以講座的形式呈現,在1.5–2小時分享目前互動設計趨勢上新領域、新趨勢或新思維等主題。
年度互動萬聖派對 IxDA 年度的萬聖派對:核心概念很單純,在努力工作後,也更要樂在生活,享受體驗。

2.HPX:HPX除了提供講座的頻率最為頻繁外,提供的內容也相當多元廣泛。HPX除了舉辦一般的演講外,偶爾也會提供與談講座,透過講者與講者之間的討論協助各位學習者思考。另外,HPX 讀書會也是另一種非常特別的學習形式,會比小組聚會的方式更加充實,成員間透過長期共同閱讀與討論所產生的相互學習效應是其他方式難以複製的。

3. Ladies that UX:Ladies that UX的曼陀號是一種非常新穎且扎實的內容提供方式,該形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習者學習UX相關知識外,也能夠透過mentor體系長期學習UX思維與解決問題的方法。

4. UX Coffee 設計咖:說到廣播/錄音的話,最有名的團體大概就是設計咖了吧。設計咖為大陸同業運營的社群平台,主要以廣播/錄音的方式呈現,內容多為採訪行業內國內外的華語UX工作者。

5. Cosign:Cosign是由台灣行業內的設計師與工程師共組的社團,最近該社團也利用譯文做為內容提供的方式。透過 Github合譯實做來幫助學習者可以一同參與翻譯工作或是也可只閱讀相關理論。以下連結為本次合譯的譯文。

筆者過去也有在微信上長期追蹤的UX譯文平台,不過最終因為譯者的工作過於忙碌而結束運營(真的好可惜啊Q)。也在此附上譯者在結束運營後整理的精選文連結。

最後再次感謝海內外所有的華語UX工作者,感謝有各位熱情的貢獻。也感謝多年來業內不計付出的前輩們,長期為行業貢獻真的不容易而且很辛苦。

以上,還是文章很長,不好閱讀(我以後會盡量多多做圖der…)。感謝UX四神湯各位讀者的支持與長期閱讀。

UX四神湯,我們下週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