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uolingo工作一年,我體會的5件事 Five Things I’ve Learned in the First Year of Duolingo.

在全世界最大的語言學習平台的工作感想體悟

Shandy Tsai
UXeastmeetswest
15 min readOct 16, 2023

--

不知不覺也在Duolingo工作一年了,回顧這一年,有高低起伏,現在的心情是充滿感激的。去年在換工作前,面臨了在BCG Digital Venture剛被升職,考慮著是否要轉換公司重新開始,

改變是令人害怕的、充滿不確定性,但我深刻相信改變是正面的

這篇文章想要寫給當初猶豫的自己,寫給想進入甲方公司的設計師,或是對Duolingo有興趣的讀者們。

圖1. 剛加入Duolingo的第一個team dinner

文章大綱 Outline

1. 產品導向的公司
Product-centric company
2. 以「人」為重的工作文化
The value of human interaction
3. 以為在甲方會比較穩定,但一年內我換了三個組
In-house can be unpredictable. Find my own inner stability.
4. 定期檢視自己的目標,找到在公司的定位
Review your goals regularly and align to your position
5. 使用者喜愛產品帶來的成就感與共鳴
The power of branding and products. Users love our product!

Duolingo 公司簡介

Duolingo的願景是提供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讓教育普及化。
Develop the best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vailable

Duolingo是一個免費學習語言的平台,透過遊戲化的方式設計課程,讓學習變得輕鬆有趣,同時透過AI讓內容個人化,有效地克服用戶的弱項。除此之外,還有Duolingo English Test 英文檢定、專門為兒童設計的Duolingo ABCDuolingo Math 數學等其他產品。

五個領悟 5 Key Takeaways

1. 產品導向的公司 Product-centric company

當初加入Duolingo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可以好好參與產品發想到開發的完整流程,並且在一個”成熟”的甲方公司學習。基本上,產品團隊分成四大領域,以下是各大團隊的目標:

  • 學習 (Learning):讓用戶增進語言能力,負責學習規劃與課程內容
  • 用戶增長 (Growth):增加產品的用戶數,並讓用戶持續使用產品
  • 變現 (Monetization):讓公司盈利,開發能增加產品價值的功能,但不影響基本體驗
  • 新項目 (New Subjects):開發新產品線,擴增使用族群
圖2. 產品團隊領域示意圖 List of product areas and the teams within them

1.1 執行長親自參與產品會議 CEO participates and engages in product review meetings

剛加入第一件讓我訝異的事,是公司內部的Product Review。當PM告訴下週要準備product review,我原本想說是與產品團隊分享設計進度,所以大概準備80%的產品精細度,沒想到PM給我很多視覺、互動設計上細節的回饋,當時還想說「天啊,也太麻煩了吧,不過是product review,有需要這麼認真嗎?」。

結果到Product Review現場,CEO、CPO (Chief Product Officer)、CDO (Chief Design Officer)和三大產品團隊的領導都在 (learning, growth, monetization),而且CEO不只給產品的回饋,還會直接點評視覺和動畫。

“I don’t like this illustration.”
“The interaction is a bit slow. Can you make it faster?”

如何應對設計回饋可以寫另外一篇文章了 😂 總之,在product review中可以見識到CEO對產品和設計的重視性。

圖3. CEO親自參加產品會議 CEO will participate in Product Review

1.2 重視數據:利用實驗驗證產品假設 We measure and test assumptions

“Test it first” 是公司其中的執行原則 (operation principles)

不論是更新一個CTA、或是推出全新的功能,我們會測試、驗證、衡量假設,這樣才可以做出更全面成熟的決定。

在乙方顧問公司,要拿到用戶數據的過程十分繁瑣,涵括到法律、隱私等相關議題;或是在推出產品時,已離開專案,無法追蹤到產品數據。因此,能在甲方公司看到設計、開發、執行的過程與結果,我是非常興奮的!有時候推行的結果反而會讓設計師大吃一驚呢。

基本上,我們會在同個實驗中,嘗試不超過四個變動 (為了不讓結果太複雜),產品經理會定義核心數據、指標數據、安全指標…等,去追蹤這個功能的成功與否,再決定是否要推出到更廣的使用者,或是停止這功能。

圖4. 公司內部工具可以追蹤測試的結果,分成核心數據、指標數據、安全指標等 A/B testing

2. 以「人」為重的工作文化 The value of human interaction

2.1 混合工作模式和面對面午餐 Hybrid working model and in-person lunch break

Duolingo很重視面對面的互動與合作,去年九月加入後,公司從遠端工作模式轉變成混合型態 「3+2 schedule」,星期二到星期四在居住地的辦公室上班,星期一和五是可以在家工作的,給予有家庭、或是想要遠端工作的員工彈性的空間。

除此之外,Duolingo提供午餐鼓勵進公司,甚至規定中午12:30–13:30是午餐時間,不可以安排任何會議,讓員工可以在餐桌上聯絡感情,認識其他組別的人,聊聊工作以外的事。

圖5. 午餐時間成為我期待進公司的一環 In-person lunch break

2.2. 提供固定經費鼓勵員工參加社交活動和精進能力 The monthly club budget fosters social communities and learning budget towards ou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社團」這個名詞大學畢業就沒聽過了 😂 但在Duolingo,我們鼓勵社交活動,每個人都可以成立社團,並且每月有$100元美金的補助,例如我們有法文社、植物社、美容美甲社、攀岩社等。我透過社團的福利和同事一起打排球、踢足球、聽音樂劇,透過興趣而結盟。

除了社交之外,我們每年提供$600美元的學習經費讓員工可以精進專業能力,不論是上語言課、設計學程、或是買書等,例如我在年初報名的創意寫作課,就是用學習經費補助的。

最後,每人一年可以參加一個研討會,今年九月參加在哥本哈根舉辦的Design Matters 2023,與同事一起在國外參加講座、工作坊、探索城市,很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機會。

圖6. 參與公司社團的活動照片 Clubs are social communities at Duolingo

3. 不要以為甲方公司就代表穩定,甲方公司也可能有變動!In-house can be unpredictable. Find my own inner stability

當初加入甲方公司很大的原因之一,是希望工作型態能比較安定,能看到產品穩定的成長。之前在BCG Digital Venture乙方顧問公司的行程非常不固定,有可能因為客戶變動而停止專案,或是每個月就要到不同的城市拜訪客戶,身體和心靈都會漸漸疲憊。

但是!在加入的一年,我經歷了兩次領域的轉變,換了三個組別。由於Duolingo仍在成長與變動的階段,組織改革並不是稀有的事 (如:新增產品團隊、停止產品開發、調整人力資源等 ),中間花了不少時間重新調整心態與步伐。

圖7. 我的Duolingo團隊變更的時間軸 My team-change history timeline

剛加入的學校Schools團隊,負責開發給學校老師使用的教學平台,讓老師可以利用Duolingo的學習內容,管理及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相較於Doulingo語言學習app,我們是獨立的產品團隊,像是公司內部的小型新創,大約10–15人,都是較資深的員工。

我非常喜歡Schools的用戶、產品和團隊。其中參與了兩次的語言研討會,與使用者互動、解說產品;並且實際拜訪當地的四所學校,進行使用者測試。最珍惜的是團隊之間的情誼,深刻感受到大家對產品的熱忱,每週的產品會議,每個人都非常積極開放的討論產品功能與測試結果。可惜在今年科技業景氣的影響,和公司策略的變動(導向AI學習,與Open AI合作開發新的付費級別),於 Q2 2023 解散團隊 😢

圖8. 到紐約當地學校進行使用者測試 User Testing in local schools in New York. It was amazing to see students’ enthusiasm toward Duolingo.

在學校Schools團隊解散之後,我被分派到Growth用戶增長領域,從Q2的Retention團隊,到Q3的Onboarding和Time Spent Learning團隊,對我而言是全新的嘗試,我從來沒有在一個有規模的產品公司開發Growth相關功能。因此在一開始,我花了一段時間重新調整心態、熟悉領域和Duolingo的設計語言,期待和大家分享接下來一年的經歷。

對,團隊被解散是一件讓人難過沮喪的事。試著給自己一段時間沈澱思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急著成為新團隊的即戰力。在Duolingo我跟我的manager提到,我會需要花一段時間調適與學習,讓新團隊了解我的狀況,給予我適當的時間與協助

你也可以趁這機會思考「這跟我原本的目標相符嗎?」「這是我想要的工作環境嗎?」,在學校團隊解散後,陸陸續續也有三四位同事離職,因為和他們原本的目標不符,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圖9. 在不同團隊結交的同事朋友 Even though some of my colleagues have left the company, we still hang out as friends.

4. 試著尋找在公司的定位,定期檢視自己的目標與成就

前一個章節提到了組織改革,每換一個領域、團隊、主管,都會造成心情的波動、影響工作的步伐與職涯的成長。

這時候很重要的是,找到讓自己可以安定的重心。在加入公司時,可以寫下你對自己的期許,每一季、每半年、每一年都可以再重新檢視與調整,與主管討論如何能夠達成你的目標。這樣在變動的時候,仍可以有一個基準可以彈性的更動。

  • 希望達成的目標 My goals
  • 我的強項 My strenghs
  • 希望加強的領域 Areas I want to improve
  • 如何達成目標 How I can achieve my goals (與主管討論可能的機會)
  • 我已完成的專案與結果 My projects and outcomes
圖10. 職涯計畫範例 Career anchors examples

除此之外,定期紀錄自己完成的專案,包含簡述、圖片、產品影響、相關連結。不但對於內部的公司評鑑、甚至是未來更新portfolio都非常有幫助,是對自己的肯定和提升自信心。

在組織改革、團隊變更時,很容易將結論怪到自己身上、質疑自己:
「是不是我不夠好?做得不夠多?」

這個表格很棒的是提醒自己
「嘿!你很棒!你完成了這麼多項目,很多事情是你無法控制的。」

圖11.保持定期紀錄自己完成的項目的習慣,不但對公司評鑑、未來portfolio updates都很有幫助 Documentations can help career advancement and long-term planning

5. 使用者喜愛產品帶來的成就感與共鳴 The power of branding and products

回顧過去七年的工作經驗,Duolingo 是我第一個消費者面向的產品 (Consumer-facing),並且有上千萬的每日活躍用戶 (Daily active users),讓我深刻地感受到產品及品牌的魅力。

不論在美國當地、或是秘魯、墨西哥、哥本哈根,在旅行間遇到的旅人不約而同地都有用Duolingo學習外語,用戶都會很興奮的秀出他們的每日學習紀錄 (Streaks) ,並提供對產品的想法,我也很開心地與他們討論想法,有一種「啊!我好像是名人的感覺🤣」。

不僅是大眾對產品的感知度高帶來的成就感,也有一種我在公司工作是為了讓更多的用戶體驗更好的使命感。這是我在過去工作,包含Fevo B2B2C 的新創團隊,和BCG顧問公司,沒有體會過的感受。

圖12. 在旅行和研討會中遇到的Duolingo使用者 It was a delightful experience meeting Duolingo users while traveling; I truly felt a sense of connection.

結語 Final Thoughts

回顧這一年來,時光飛逝,儘管換了三個組別經歷心情起伏、不小的工作壓力,基本上我還是很喜歡我的工作。一個有社會使命的公司願景、福利制度讓我可以持續社交、學習、公司的員工每個人都很和善、願意分享幫忙,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 (work-life balance),還需要要求什麼呢?

工作一段時間,年紀漸長,了解到工作並不代表一切。 現在的我,會尋找生活平衡,該說不的時候可以說不。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工作,找到一個適合你/妳生活型態的工作,心境上也會輕鬆許多

如果大家對Duolingo還有更多的好奇,歡迎留言問問題、或分享你的想法。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一些啟發 😊

圖13. 豐富精彩的一年,期待更多的成長與分享 This past year at Duolingo has been incredibly rewarding. I’ve had the privilege of working alongside talented and kind colleagues, aligning with a positive company vision, and making a meaningful impact on our products. I’m truly grateful to be a part of it

--

--

Shandy Tsai
UXeastmeetswest

Sr. Product Designer @ Duolingo | Co-Founder @ UXEastMeetsWest & Asian Creative Foundation | @shandyartadven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