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師的反思 — 試著放下手機、凝視生活久一點 Self Reflection: Look longer, and you maybe see more

Shandy Tsai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14 min readMar 18, 2019

【本文適合想感受更多生活的你】

試著放下手機、凝視生活久一點

Look longer, and you maybe see more — David Hockney, Artist

星期六下午,ㄧ如往常地,是我和自己每月一次的約會。

攝氏五度,在紐約的冬天還算輕微,我騎著單車前往畫室,享受著三小時的素描冥想。

模特兒姿態優雅地替換姿勢,參與的人們低頭速速著筆,我也拿起2B鉛筆,望著眼前的白紙,試著勾勒出比例。

一分鐘過去了、兩分鐘、三分鐘,下意識的拿起手機,看著是否有未讀的訊息,而這動作發生不只一兩次,為了專注描繪,我把行動網路關掉,直到中間休息時間才開啟。

結束後,我嚇到了。

比起半年前,發覺自己的專注力降低了。我習慣沒事拿出手機,期待著未讀的訊息,Facebook News Feed, Messenger, Instagram Story & Post, Gmail, Slack等等,若沒有未讀訊息,我則會打開Weather App確認今天天氣。 一旦有新的通知、對話、Likes,好像有種興奮感似的,身體的某部分被滿足。

我知道有些不對勁,但總安慰自己說:

「沒關係,很多人都是這樣子的。」

圖1. Figure Drawing in New York 週六下午的畫室

Ⅰ. 什麼是無手機焦慮症? What is “Nomophobia”?

No-mo-phobia 由 “no mobile phone phobia” 四字組成,指的是手機不在身邊時產生的焦慮心理 (Phobia本身代表不安和恐懼)。最早追溯於2008年由英國郵局使用這名詞,後來廣泛使用在敘述Smart phone addiction (手機成癮)的心理,在2018年還被英國劍橋辭典評選為word of the year (年度詞彙)

以下提供幾個有趣的數據

  • 2019年,全球有25億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將近全球人口的1/3)
  • 一般人每天平均使用手機2小時25分鐘;重度使用者為3小時45分鐘
  • 每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機47次
  • 1/3的人在和家人朋友吃飯時,會使用手機
  • 80%的人在睡覺前或起床後一小時之類,會查看手機
  • 甚至有個驚人的研究報告指出,有1/10的人和伴侶在性愛過程的期間會查看手機
圖2. Nomophobia 無手機焦慮症

ⅠⅠ. 產品設計師的左右為難 Product Designer’s Dilemma

當工作有些時日,身為一個產品設計師,內心其實挺矛盾的。

你希望使用者越經常使用你的產品,設計出一些獎勵機制吸引用戶,例如手機內通知(In-App Notifications)、用戶原創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創立社群、遊戲化(Gamification)…等等。

或者,為了做競爭者分析(Competitor Analysis),跟上產品替換的速度,我們需要經常的瀏覽網站、下載App、玩弄著新上市的話題性產品,熟悉其中的用戶流程、互動模式、細微設計等,不知不覺地迷失在時間裡。

也許,回歸到最基本的原因,我們難抵誘惑,被產品鉤癮了。

圖3. 我們不知不覺成為手機的囚犯

ⅠⅠⅠ. 自我意識 Self-Awareness

當意識到自己會因為看到未讀訊息而興奮、沒有通知的小紅點感到失落,我知道我已經成為手機成癮的那位使用者。

When I realize I get excited about unread messages; I feel lost when there’s no notifications. I know, I’m addicted.

我一開始的反應是很窘迫、焦慮、覺得沒面子的,因為本身自認為是很喜歡跟人面對面相處、社交的,居然也會沈迷在網路的世界。

我想要改變

I wanna change

我想要恢復到寧靜的心,我想要去畫三小時的素描課,可以平心靜氣地凝視眼前景物、感受到一筆一畫的觸感;我想要散步在街上時,能夠細細品味周遭,而不是打開Instagram Story紀錄畫面。

圖4. 自我意識到必須改變現狀

Ⅳ. 自我衡量 Self-Assessment

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很重要的是坦然面對理解原因,了解自己的使用情況,正視問題。在這提供以下兩種方式給大家參考:

1. 手機躁鬱測驗 Smartphone Compulsion Test

CNN在2017年底分享了由紐約州立大學 Yildirim 和 Correia提出的一份手機焦慮症問卷 Nomophobia Questionnaire (NMP-Q) 。問卷裡有20道題目,根據認同感1–7的程度,滿分140,分成四個程度:無、輕微、中等、重度。

👉 結果可以看這裡

圖5. Nomophobia Questionnaire (NMP-Q) 手機成癮的衡量問卷

而我本人的結果呢 👀 👀 👀

登登登登登~~~

手機中度成癮 — 91分!!!

你幾乎離不開你的手機,不論是走路、和朋友聊天,你都會經常地查看手機。而且當無法獲取訊息時,你經常會感到焦慮。

摁…是的,你說的很對

2. 了解自己的手機使用情況 Understand Your Smartphone Usage

知道自己是手機的中度使用者,接下來,就要進行一個很可怕的活動

去年各大科技公司響應大眾要求,推出螢幕使用時間的相關功能,讓用戶能看到在產品上花費的時間,進而管理使用狀態。

由於在看自己的使用狀態之前,我刪掉了Facebook的app,所以無法得知訊息。不過,在Instagram上,我在2/25–3/4這週的每日使用時間是…

57分鐘

57分鐘

57分鐘

57分鐘!!!!!!!!!

換而言之,我每天將近花了一個小時在Instagram上,若加上瀏覽臉書的時間,可能將近到達兩小時。原來,我每天花了兩小時在社群網路上…(淚

了解到自己花費了如此寶貴的時間在手機上,我決定是該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制定計劃了。

圖6. 了解手機的使用狀態 Know your time spent on your phone

Ⅴ. 減少手機成癮的五種撇步 5 Ways to Change Your Habits

了解習慣,才能戒除習慣

所謂知彼知彼,百戰百勝,在戒除習慣前,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什麼造成習慣,才能對症下藥。Nir Eyal提出打造讓人上癮的產品的模式,有以下四大步驟:

  1. 觸發 Trigger
    觸發用戶想要使用產品的動機
  2. 行動 Action
    用戶付諸行動,使用你的產品
    由動機、完成目標行動能力,及觸發三要素組成
  3. 變動獎賞 Variable Reward
    產品給予用戶的回饋、獎勵
  4. 投入 Investment
    使用者投入時間、心力、社會資本於此產品或服務上,因此讓使用者對「未來」有期待

每個人都有觸發的動機,如想要跟家人朋友聯絡、無聊打發時間、覺得孤單寂寞…等等,這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在戒除習慣的方法中,會著重於減少行動 Action,變動獎賞 Variable Reward

圖7. 利用鉤癮效應模式來戒除習慣 Based on the Hook model to break the habit

👇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曼努這篇很棒的鉤癮效應大綱

1. 關掉通知 Turn Off Notifications

首先,我覺得關掉手機App上的紅點點是最簡單也最基礎的步驟。可以透過[設定] > [通知] > [App],簡化App推送通知。

根據加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員Dominguez Hills在CBS的訪談中,他測試主持人Anderson Cooper在接收到手機通知的身理狀態,發現他的心跳加速、分泌更多的汗液。這種現象,即是我們熟悉的焦慮感Anxiety,是造成上癮其中之一的現象。

圖8. 關閉App通知 Turn Off Notifications

2. 刪除不必要的手機程式 Remove Unnecessary Apps

自從刪除Facebook手機程式後,我瀏覽Facebook的時間大幅下降,因為想要打開的時候,必須輸入帳號密碼,對於我這種懶人而言,實在是太麻煩了。

不過因為才剛開始實施這個計畫,我還是留了點空間給自己,包含FB Messenger, Instagram等程式,給自己一些娛樂的空間 (?

圖9. 刪除不必要的手機程式 Remove Unnecessary Apps

3. 關閉網路 Turn off WiFi & Cellular Data / 讓手機離你遠一點 Keep Your Phone in Distance

這招十分直接明瞭,眼不見為淨,可不是沒有道理的 🤔

包含充電時、上班、吃飯、睡覺前,手機不要放在手可以觸及到的位置;搭公車去上班時,我也盡量把網路關掉,減少看手機的次數。

4. 把螢幕調整成灰階 Turn On Gray Scale Mode

這招我個人真的沒有意料到有這麼有效!大力推薦!!!

有天跟同事聊到手機成癮,他建議我把手機調成灰階,視覺上不會這麼吸引人,進而漸少使用手機的時間,他個人是維持了六個月。如同煮菜時,如果沒有加鹽、醬油,食物也沒這麼美味,自然而然就會減少食慾。

起初灰階是設計給有視覺受損的使用者,讓他們可以更輕易地閱讀。沒想到在戒除手機成癮的過程中,居然有很大的幫助呢!

步驟 Steps
[Settings] > [General] > [Accessibility] > [Display Acommondation] > [Color Filters] > [Turn Off]

圖10. 彩色/灰階 前後對照 Color v.s. Grayscale
圖11. 設定灰階的步驟 Setup Grayscale on iPhone

5. 重拾興趣、培養新嗜好 Find Your Hobbies

隨著減少看螢幕的時間,有沒有什麼興趣是你喜愛的、一直想精進的?

我列出數個嗜好,大致分成四個象限:動態/靜態、團體/個人。在這些興趣中,去尋找內心的平靜,給自己一些空間、實際與他人互動,對於減少對手機的依賴非常有幫助。

圖12. 尋找、培養你的興趣 Find Your Hobbies

VI. 自我感受 How I feel afterward

實施兩個禮拜的「禁慾」後,我從平均每天花57分鐘在IG上,降低到17分鐘,每週省下了將近5小時,也就是多了5小時。

你問我感覺如何?

我覺得超棒的 I feel good!

圖13. 實施兩個禮拜的成效 Results after two weeks

空下來的時間,我留給了自己,留給我有熱忱的興趣,留給新的體驗。

閱讀Michelle Obama紀錄成長的歷程;與朋友玩音樂、錄影、剪輯影片;第一次當模特兒的拍攝經驗 😎

圖14. 將空下來的時間拿來充實自己

這些時間可以拿來做更有意義的事,例如舉辦活動。以下是我跟朋友一起在紐約舉辦的社群活動,鼓勵更多的華裔從事創意產業,我們每個月邀請不同產業的講者,分享他們的故事。

圖15. Asian Creative Collective Meetup

VII. 結論 Conclusions

儘管才剛開始,但我發覺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從一開始自覺到手機成癮的我,開始蒐集資訊,實施計畫,看到兩個禮拜後的變化,我為自己的轉變感到驕傲。我開始更注意生活周遭、沿路的風景、與朋友的交流、留給自己更多的空間,我喜歡這樣的生活。

再分享一個小故事,David Hockney是一位我很喜歡的英國藝術家,81歲的他,在接受PBS的訪談中,主持人Jeffery Brown問:

很多人認為這次的展覽是一個陳舊的想法,是嗎?繪畫是過時的,而肖像畫更是了無新意
A lot of people would think of this as an old-fashioned idea, right? Painting is old-fashioned. Portrait painting even is old-fashioned.

David Hockney這麼回答

是,但也不算是。
我了解大家爭論繪畫已逝。但繪畫不能亡,因為攝影並不夠好,攝影只捕捉了一瞬間。繪畫,保存了更多時間,因為他需要更多時間去完成。

well, yes, but it’s not really. I know the arguments about painting is dead. But painting can’t die, because photography is not good enough, actually. It’s just a snap. Drawings and paintings, of course, have more time, because it takes time to do it.

但,為什麼不凝視一件事物久一點呢?
看久一點,也許你會看得更多

But I mean, why not look longer at something?
Look longer, and you maybe see more.

也許,螢幕前的你,曾經和我一樣有類似的困擾或內疚感,不妨試著放慢腳步,感受更多的生活,你會得到更平靜的心靈。

(我會繼續好好維持的💪)

--

--

Shandy Tsai
UXeastmeetswest

Sr. Product Designer @ Duolingo | Co-Founder @ UXEastMeetsWest & Asian Creative Foundation | @shandyartadven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