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 UXer 在職場會遇到的挫折!回首新人期(三)

NathanChen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12 min readOct 4, 2018

--

本文適合(1)進入工作領域 1–3 年的 UX Designer/Product Designer(2)工作內容涉及到跨領域或溝通的 Anybody

嗨,繼上篇文章「成為更具商業思維的設計師」後,本週 Nathan 想跟大家聊聊在 UX Design 的工作與職場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挫折以及個人的小小心得。

至於這些 UXer 的挫折,如果你覺得看完這篇文章,就能為你指出光明大道的話,只能說…

“嗨? 你聽過佛性設計師嘛? 了解一下? ”

遙想當初剛進入 UX 圈的滿切熱血,剛接到項目時,有如天兵天將各路神明降臨法身,各種不順遂都認為是天降大事於私人也,吃苦當做磨練,洗臉當做被手把手的教導。

到如今以為自己獨當一面,卻還是遇到各種成稿或需求被退回、新加入的開發成員在團隊大會上對著你噴設計是否合理、與剛認識的同事聊天被說 UX 不就是更高級的畫稿的?

每天到家攤在沙發上,對項目的失控開始感到憂愁,卻還是只能默默的在心中對產品經理、項目經理、開發工程師、算法工程師、測試工程師、還有各種族繁不及備載的相關老闆與人士,默念一千次 “我佛你”

甚至當你認為最支持你的夥伴也開始提出質疑時,心中的無力感不斷滋長,對自己的能力感到自我懷疑時。

“ 恭喜你,在 UXer 的道路上又能成長了 ”

UX 工作中的許多灰色地帶容易遇到,不了解不熟悉這個職位能帶來價值的人士挑戰。這些人可能來自你的身邊周遭的合作夥伴,甚至是決定開出這個職缺的決策層。

Nathan 總結了一些在自己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可能正好有一個是你在 UXer 的職涯中正在跨的檻。當然各種人生中會遇到的各種利益糾葛,就不在這邊多描述啦~

如果你還沒看過 <回首新人期> 系列的其他文章,建議先看完,再來繼續品嚐這個領域的各種挫折辛酸淚吧~

01 解構 — 洞察 — 組織 — 表達,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即便是已在成熟工作環境中的 UXer,其日常的工作內容仍然可能包山包海。

如果在目前的公司中,對於 UXer 的定位是偏項目或需求執行者的話(比如交互設計、界面設計),對於工作雜項很多的這個體感可能少一些。

但在不少的新創團隊或多團隊橫向組織中,UX Desigenr 的工作或多或少會需要涉及到需求與策略規劃,你會發現日常中多出了很多溝通、協調、說明、說服的工作。大到項目立項時,需要線下先跟各主關係人溝通想法收集意見,小至需求實現時、親自到不同開發面前重複說明設計需求。

如果 UXer 價值僅體現在這些溝通與協調上的話,在中美職業薪資排行榜上,怎樣也不可能近幾年一直在前十名榜中。相反的這些雜事其實正是伴隨著 UXer 職業的核心專業而生。

真正讓 UXer 的價值體現,並且與其他策劃的職位不同的本質能力,是

“ 讓有意義的訊息,能變得更簡單傳達 “

比如說透過 Focus Group、用戶調研讓用戶需求浮現、比如說透過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Diagram、Affinity Diagram 讓團隊凝聚共識、在比如十大易用性原則、信息可視化與各種工作中產出的文檔與設計等。

對於內部組織還是外部客戶,UXer 的工作,大體都能用這句話來概括。

從 UIer 到 UXer 的能力轉型過程,其實正是從「傳達資訊的能力」到「讓有意義的訊息,能變得更簡單傳達」的提升。

在每次的工作項目中,圍繞著「解構商業場景 — 洞察用戶需求 — 組織有效規劃 — 表達設計價值」等,來決定什麼事該做,什麼事情優先級較高,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會變得更有成就感。

判斷這些雜事的價值,也會變得更有依據。當然,要真正意義上擺脫各種 “所謂的雜事”,還是道阻且長 XD

02 令人驚豔的設計,更多來自洞察後的微創新

如果常在 UX 社群圈子或閱讀各種文章的人,可能對於 「洞察力」、「體驗升級」、「場景分析」等這些詞不陌生。

UX 之所以會成為新興專業職位的原因,正在於對於同一個問題,不同時空條件下都有不同的解法,這個職位講求對於用戶趨勢掌握的敏銳度,包含了美、體驗、商業。

但在這個圈子裡面,不少人,包含 Nathan 自己,和成熟的 UX Designer。有時候都會犯了 「大家好,我是賈柏斯」的病,舉著用戶體驗大旗或者一些根據薄弱的設計,幻想自己從南天門一直砍到蓬萊東路。

可能是砍了三天三夜,但結果不是血流成河,而是設計師被祭天。

02 設計師,請自重阿

所謂的用戶體驗,從用戶的洞察到功能規劃到商業實現,其實是一個不斷轉化不斷拆解的過程。而這過程其實並不完全是 UX Design 的功勞,而是一個團隊往著目標迭代打磨的結果

雖然有些話從從事 UX Design 工作的人說出有些煞風景。但其實真正好的設計或好的體驗,並不完全是要超前或是多與眾不同。

大多時候的工作,是將洞察後的機會點,基於目前團隊的可實現資源,做一些產品功能的邊緣創新或微升級,讓其實實在在能到用戶手中。

大白話就是,做設計或規劃時,即便你有根據或把握,還是根據目前開發團隊的實際情況,以 80% 可實現 20% 是創新的方式來執行。

不然,祭天的路已不遠~

03 先保持冷靜、後廣納善言、再尊重專業

身為 UXer 的日常,由於屬於產業圈的中上游職位,常會涉及到目標與需求規劃的工作,而這時如果沒有與關係人或產品經理,在規劃前期與開發或下游團隊保持良好溝通的話,多少會在需求實現的階段遇到很大的阻礙。

即便這些產品目標與功能需求,是許多人在前期花了很多的心力,才確定下的內容,仍然有滿高的機會再實現階段,被開發或需求執行者挑戰。

此時此刻,不要忘記使用 UXer 的重要技能「同理心」,了解一下這些質疑者背後的考量是什麼。因為產品的開發其實也是個多人協同多人參與的過程,團隊中的每個人對於最終的產出都有討論的權力。

盡量不要再一開始就質疑,這些異議的背後是帶著惡意還是善意。有可能是找到了更好的實現方式?也或許前期的設計真的遺漏了些什麼?

UXer 或產品經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者,只是因為職位的特性讓我們走到了上游,如果一開始就帶著排斥的心態,來與這些異議者溝通,你會發現可能是更多問題的開始。

無論產品開發過程中,發生什麼事情或變化,請記得你每次的反應與行動,會影響下次團隊對你的設計接納程度。

03 不要讓溝通協調的過程,最後變成團隊其他人在看熱鬧阿!

另外,即便中下游的異議者,提出了可能看起來極為可笑得建議。也請記得,或者他正在基於自己的專業來提出另外一種解決辦法。簡陋或可笑的方案,可能背後代表著是更為穩健的開發方案。

“ 批評是種習慣,妥協卻是門藝術 “

在 UX 圈只要有些工作經驗後,其實多少能了解有時候適時的自我妥協是為了更遠的目標。

但請記得,這不代表你必須討好每個人,讓團隊的人都喜歡你。而是必須堅持一致的標準,並嘗試以這個標準去推動一些改變。

但要清楚每件事情有大有小,必須有輕重緩急之分。因為真正要打磨出好的產品好的體驗,就像是在跑一場馬拉松。過程中的過度緊張、放鬆、恐慌或挫折都不會使結果變好,倒不如確保著自己與團隊是往正確的目標前進就行,著眼於未來,顧及大局。

04 讓核心人士聚焦規劃、讓項目成員敏捷迭代

UX Designer 這個職位的尷尬點在於,你同樣是屬於團隊中的執行者角色,但你的工作產出,卻會影響別人的工作內容。時不時的讓人感覺好像是個團隊中的隱形決策者。

這多少會讓團隊中更偏執行者的角色,心理產生不平衡。畢竟,話語權這件事情,是只要有合作就避免不掉的問題。但有時候 UXer 內心感到無力,是因為知道自己只是在做好 「本分」的工作。

所以這時候如果能幫助團隊成員找到每個人的定位,幫助建立合作中的成就感,對 UXer 的工作可以說是事半功倍。

比如說,一個良好的產品團隊,通常會有位精明的決策者;也需要有不斷質疑或挑戰大家的角色,這個角色通常會在後援端出現,但其重要性通常在於幫助將整個計畫思考縝密

而這時候你會發現找出這個角色的好處,在於他會擔起責任的把後援端的異議理清,只要你能跟他達成一致,這時他將會是你在推行想法的重要合作夥伴。

“ 話語權不只來自對事物的掌控,還有團隊的信任 ”

記得當你在執行專案,並嘗試訂出產品策略或影響需求規劃時,你應該視重要性或範圍,邀請其他人一同討論。特別是上下游主要關係人、以及共同合作團隊成員

當然。並不是說找到了產品開發中的關鍵人,就能如此的順遂完成所有你的設計和想法。讓團隊能持續迭代產出、建立成就感,也是重要的關鍵因素。

在與產品經理、項目經理或決策者,於產品前期規劃需求時,可以嘗試一些比如 KANO 的方式,來做優先級拆解,一次性的將全貌展現給團隊中的所有人未必是個好事情。

另外,保持好的職場關係,對 UXer 可以說是一大利器。你的每一個想法與規劃,很多時候都是依靠著對 UX 並非這麼了解的人來實現。這些每次與非 UX 專業的人們互動時機,都是一個說服他們支持你的設計的機會。

05 建立追求好 UX 的文化是你的責任

這個概念可能很多人並不是這麼贊同,可能會有不少人認為目前 UXer 遇到的 “專業認知落差” 問題,是來自其他職位與同事對於新專業的了解,不夠與時俱進。

但每一件新事情的誕生,本來就都會受到許多原有思維的挑戰。

在目前的工作要做個不太一樣的設計,都會需要不斷的說服團隊說服投資者。更何況是在職場上,活生生的多了這麼一個新職位呢?況且,每個職位都有其專業的方向,能橫向了解其他專業的知識當然是好事,但不能說這是個必須的義務對吧?

即便是在中國,對於 UX 的商業價值比較清楚認知的工作環境。在工作過程中,仍然會有許多的問題。

因為 UXer 即便是個跨領域的職位,但你無法完全含蓋所有的面向與專業。一間公司除了設計師或開發,通常還有比如市場、客服、銷售、PM 等職位,有新項目的時候都需與他們一同決定設計策略或方針。不過,他人缺乏 UX 知識可能讓產品發展方向錯誤,而你也沒有時間可以將這些問題一一改善。

所以協助他們了解更多,本來也就是在幫助自己工作的更順利。包括幫助他們理解做出好設計決策的想法、知識、準則、甚至是實踐方法等。

如果能透過 UX 的方法幫助他們改善原有的工作產出,說明如何應用 UX 策略於各自負責的工作,這樣你會發現公司對於 UX 的擁抱態度,會是由下而上,其他人會因為你的知識而逐漸尊敬你,最終會對公司的 UX 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

好的 UX Designer 在做任何行為時,皆應該是有目標、深思熟慮、具智慧與熱誠的。如此一來,組織內的人也會以相同的態度面對你與你的想法。

UX 四神湯,也正是四個作者因為這樣的一個想法而成立,做這樣的事情,你會很辛苦,而且短期內可能看不到成果。

但身為 UXer ,你應該會享受這樣的過程,因為 UX 文化本身就是包容且樂於分享的。

UX Designer 的工作為什麼推廣至今,仍然無法被大眾所熟悉、無法在工作職場被友善的認識,主因是這是個高度跨領域的職位,各種學科都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對 UXer 職涯起到幫助。

工作內容雖然能概括成幾個大項,但過程細項卻可能包山包海,容易讓人誤解這是個雜項職位,但如果是同在這個領域的你,應該知道這其實是個非常專業的職位。

工作中的各種挫折大多來自於這個專業與雜項的誤差認知,因此當從事 UX 工作遇到這些挫折時,除了在心中默念一千次的 “我佛你” 外,或許能以如何解決 “資訊落差” 做為切入方式。

最後,讓我們一起心想事成,一起往成為 “帝系” 設計師的路上前進。

阿阿阿!這篇文章好像不小心快寫成怨念文了(笑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也是 Nathan 在最近的工作上,遇到不小的挑戰,以及也正經歷從 UX 執行到協同的自我轉型過程。

希望文章中的小小心得,能幫助大家開啟一些不同的思考方式,這篇文章也就寫的有價值啦 : )

最後分享一篇最近看到滿有意思,也發人深省的文章。作者本身就是一名 UX Designer,但也是在工作過程中持續對自己的職位產生懷疑,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過去看看囉。

謝謝大家看完,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也請記得贊一下喔!如果覺得寫道你的心坎裡,但也不要吝嗇用力點個五次贊!我們下次見囉 See ya~

-Nathan

--

--

NathanChen
UXeastmeetswest

Staff Product Design @Dingtlak.inc Alibaba Cloud., believe in design is communication, to User, to Product, to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