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是怎麼回到台灣的(三)

鄭婕 Sabrina Cheng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Feb 19, 2021

距離“關於我怎麼回到台灣的(二)”又隔了一年半,距今,我回到台灣一共二年半了。這次,我想再來說說我回到台灣以後的故事。

會寫這個系列文,一方面是想記錄我回到台灣後逐步安定的過程,二方面是希望透過我的故事來鼓勵海外歸國,或是一直猶豫要不要回台灣的海外工作者們:如果回到台灣,你會歷經低潮,你會懷疑自我,你會焦慮,你會不適應,然後,你會慢慢好起來,慢慢安定下來,慢慢重新找到成就感,慢慢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後慢慢再次為自己而驕傲。

希望,看過我的故事的你,能從我的故事裡獲得一些啟發,然後勇敢的為自己下一個重要的決定,並在下了決定以後,相信自己會度過困難,最終重新安定,找到自信。

從趨勢科技19樓向外看的風景

在趨勢裡逐漸重新建立自信的過程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有提到我在進入趨勢科技以後,因為對商業模式、軟體開發流程與資安知識的認識不夠多,在進入趨勢科技以後陷入了低潮,天天擔心自己會因為學習速度不夠快、對組織貢獻不夠多而被遣散QQ

進入趨勢以後,我熬了八個月,才寫出了第一份像樣的研究報告。在這個專案裡,我做了完整的競爭對手分析、市場分析、也第一次進行英文訪問。然後,因為這個專案,我第一次得到了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對我的口頭讚賞。

“你的研究報告寫得很有層次,很仔細”

“我們有這麼好的報告,你可以多發給一些人讓大家看看”

再間隔了兩個月,

我拿到了部門內的Manager award,

“我們想謝謝Sabrina在幫助新進人員們onboard的貢獻,她幫忙整理了一些學習資源,辦了一些新人自救活動,幫助新人們在onboard的過程中可以減少一些痛苦”

然後是我第一次主持大型的英文工作坊

那是每年研發部門都會主辦的內部研討活動,要求世界各地的銷售工程師們一起來參與,除了讓世界各地的銷售工程師們可以互相交流外,也會向銷售工程師們介紹正在研發的新功能與技術,藉以提早收集銷售端的feedback。我剛進趨勢科技的第一個禮拜就被叫去參加了這個研討會,當時什麼都聽不懂,不曉得自己來參加研討會的目的是什麼。事隔一年,我不僅為這個開發團隊提供了好的洞察,還能站上台主持工作坊。對我來說,是個莫大的鼓勵。

再來是第一次在公司內和設計師一起進行游擊性測試。

最後是歷經第一次的performance review,我拿到了很好的結果。

在我拿到performance review的結果的隔天早上,我發了一封長長的微信訊息,向我的前主管道謝,謝謝他過去耐心且細心的栽培,我才有今日的成績。

我與前主管Steven的對話紀錄

在進入趨勢科技以後,我遇到了很多困難,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我試了各式各樣的方法,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在獲得一些小的成功與成就後,慢慢的重新找到自信。

在這段長達一年多的過程中,我還是原本的我,和我過去在上海工作的狀態一樣,就只是想盡辦法解決問題。然後,時間久了,就慢慢出現成果了。

和愛的人重新磨合、好好相處

在我第一篇的文章中,我有提到,我想回到台灣的初衷是我想和男友停止遠距離戀愛。

我想和他一起好好過生活。

在我回到台灣以後,由於相處模式改變,我們需要重新磨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吵了很多很多的架。吵架的議題從吃什麼才健康到對兩人感情的未來規劃,無一不吵。有一段時間,我真心覺得我們兩個人對感情的規劃不同,無法達成共識,應該過不久就會分手了,所以心情也很低落。

所幸,也是去年年初吧,我們慢慢達成共識,也彼此認識、習慣了彼此的想法,感情逐漸回溫,再次回復為穩定交往的狀態

(題外話:我男友好像從來不覺得我們快分手了⋯⋯他只覺得我怎麼天天在生氣,然後他都搞不清楚我為什麼生氣,又為什麼不生氣了==)

現在的我們,週末會一起出門逛逛、採買、和彼此的家人吃飯,也會依舊保有彼此的空間,他去打他最愛的籃球、去重訓,而我寫自己的文章,煮煮飯。好好的一起相處、一起生活。

之前和男友一起去森林裡玩的合照

好好的過好自己的生活

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我有提到,我在大陸的生活模式是非常不健康的,我一天24小時,除了工作、寫文章、睡覺與追劇外,我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我不社交、不運動、不看書、不逛街、不打扮、沒有興趣愛好、還天天吃外賣跟加工食品。

在大陸的時間,由於我幾乎都是一個人獨處,當時的我,毫無動力好好過生活,雖然我自己也知道我當時的身心靈跟生活都很不健康,也很想改變,但我就是都沒有改變。

當時的我很明白,我會這樣過生活,是因為我在生活當中缺乏了愛與歸屬感,所以我只好在下班以後繼續工作或是寫文章,讓我在工作中的成就感與歸屬感可以延續到下班後的時光,直到身體太累了就睡覺,腦袋太累了就看無腦影集。

這也是我當時很堅持要回來台灣重要原因之一,我的男友和我不一樣,他非常喜歡運動、喜歡吃健康的食物、週末也會盡量出門走走踏踏青曬曬太陽,和朋友家人們聚會吃飯玩樂聊天,聯絡感情。是個外向陽光而且開朗的人。

其實我是個十足十的內向者,事實上我並不喜歡社交活動也不喜歡出門走走,但如果是為了和我男友相處,我就會願意出門踏青、偶爾運動、按時吃飯、吃健康的食物、和朋友家人相處。

他是能夠幫助我改變的人。我需要他幫忙我慢慢改變生活的模式,慢慢建構屬於我自己的“生活品質”。

直到現在,我可以重拾閱讀、看電影小說的愛好,也會煮飯烘培,上油畫課、種花插花、和朋友敘舊、和家人吃飯相處、也可以繼續寫文章、演講等等。

我進步了非常非常多。

之前和朋友們一起去露營的照片

關於事業上的理想與追求

當時,最最最讓我猶豫要不要回到台灣的因素是事業上的理想與追求。不得不承認的事情是,台灣的UX業內的成熟度與專案的scope確實不如大陸。

回到台灣以後,我已經盡量的選擇了UX成熟度與規模都相對較大的趨勢科技,但很現實的是,當時剛進來的我,還是因為有一些落差而感到失望QQ

比如當初我本來預期趨勢科技內部會有已經成熟的數據追蹤的practice或是成熟的AB testing的practice,我進來以後可以快速學習,然而,事與願違,這些在我進入趨勢科技之初並未有成熟的運作系統。另外,專案的scope也不一定涉及設計策略、使用者需求探索,有很多的專案都還是落在usability test或是concept validation。

沒有環境,就創造環境

在我進到趨勢科技以後,我發現我無法直接從現有的環境跟practice中學習我想學習的東西。於是,我試著轉念,如果現在沒有現成的環境,那麼,如果可以參與到創建環境的過程的話,那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嗎?

於是,在進入趨勢科技一年多,工作內容也逐漸地上手的我,開始和主管跟同事們討論我想學習數據追蹤與進行量化使用者研究的心願。

接下來,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我從最最基礎的google analytics跟SQL開始學習,然後自己在部門內提proposal,再去跟產品經理專案經理們提proposal,再去跟CDO跟Architect們提proposal,一步一步地說服重要的stakeholder 們、然後一邊找熱血又實力堅強的data scientist跟engineer們一起合作,做出小規模的成功案例。然後再到拉上更多的研究員與data scientist跟engineer 們一起進行更大量的量化使用者研究與數據追蹤,直到最近,公司成立了正式的data team,決定投入人力跟資源,正式的將data analysis列為了開發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趨勢科技裡,因為人才濟濟,在強大的RD們手下,沒有什麼事情是做不到的,只是要花多少時間跟人力還有資源的問題而已。這也是我當時選擇趨勢科技的原因之一,在這家公司,沒有做不到,只有要不要做的問題。

很幸運在過去一年半中,我遇到了很多開放的主管們、熱血的工程師們跟願意支持我陪伴我的UX夥伴們,讓我逐步的跟大家一起完成我想做的事情,沒有大家的支援跟支持,這些有趣的工作就不可能達成。

做不到dream job的惆悵

雖然,自己創造環境的過程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不過,偶爾,在聽到同事朋友們即將前往美國、歐洲、日本、新加坡工作的同時,我還是會有些心生羨慕,嚮往超大型的跨國研究專案、在世界上最注重研究的頂尖公司裡的工作日常。

不過,對於決定回到台灣、與家人男友好好相處生活的我,這些嚮往,都不復可能。

後悔回到台灣嗎?

整體來說,不後悔。更確切的來說,我很努力的在完成我當時回來時所立下的目標,所以我是很努力在讓自己不要後悔。

我很慶幸當時的我對於自己的選擇經過了充足的思考,所以在我面對工作或是生活與我最嚮往的狀態不符的時刻,我都能反過來想到那些我因為回到台灣以後才又多擁有的東西,且在逐漸習慣與安定下來後,依舊對那些"理所當然"的事情依舊抱有珍惜的心情。

以上,是我的故事。關於回到台灣的紀錄文,這篇應該會是最後一篇了。這是我兩年半以來的歷程與思考,希望,能對大家有一些幫助跟啟發。

最後感謝UX四神湯的讀者們,謝謝你們願意讀我的故事,願意給我回饋,願意陪伴我一起成長跟安定下來,我很幸運有大家的支持,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大家帶來溫暖跟安定的力量。

謝謝你們,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