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是怎麼回到台灣的

鄭婕 Sabrina Cheng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9 min readJun 5, 2018

--

是的,我在六月中要回台灣了,不是回去玩、回去休息,是要回台灣找工作、生活的那種”回台灣”。

今天這篇文章想和各位UX四神湯的讀者分享關於我從決定回台灣到我真的要回台灣這中間八個月的心路歷程。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讓自己準備好來面對”回台灣”這件事情。

“妳想過什麼時候要回台灣嗎?”這大概是所有海外工作者最常被問的問題,也是我們最常問我們自己的問題

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想自己清晰的紀錄當下的心情之外。未來,再過幾個月,或幾年,自己再看到這篇文章說不定會有一些感悟。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分享我的心路歷程給所有辛苦的海外工作者們。或許看看我的經驗,對你的思考會有那麼一點點的幫助或影響。

決定前:工作是唯一的快樂泉源

不敢停歇的工作狀態
我在大陸的四年中,學業和事業算是平步青雲,幾乎沒有遇到大的挫折(但小挫折不斷)。在結束每一家公司和學校時,我都拿到了很不錯的feedback。幾乎所有的人,都很看好我未來的發展。
然而,在光鮮亮麗,看起來前程似錦的生活背後,是拼命的汗水堆積而成的。在大陸的四年中,我幾乎,沒有好好放鬆過,也沒有一天是心安的。我時時刻刻都擔心自己不夠努力也不夠優秀。即使身邊的所有人都告訴我我可以稍微慢一點,我也不敢慢下來。這大概是所有國際大城市給人的壓力吧,反正,我的日常生活,基本上就是休息和工作。沒了。

被思念佔據的四年
在大陸待了四年,我也和男朋友保持遠距離戀愛了四年。四年的遠距離戀愛是種什麼體驗?
是一種"我勸你真的不要這樣"的體驗(苦笑)。遠距離戀愛的每一天都是思念,這樣思念的情感不是濃烈的,而是淡淡的,若有似無的苦。很多談過遠距離戀愛的人都說遠距離戀愛最痛苦的是難過的時候找不到對方,但我覺得更苦的是開心的時候卻沒人能分享。
我意識到,雖然事業的蓬勃發展能夠帶給我滿滿的成就感,但我還是需要有個分享快樂的對象,我才能夠真正獲得安心與歸屬感。

歷經十年以上的友情,是我們獨特的感情基礎
四年遠距離戀愛的過程中,我和男朋友每一到兩年就會重新思考兩個人聚在一起的可能性。我們分開四年的過程中遇過兩個比較大的決策时间點:我們兩個研究所畢業時(分開兩年)、他當兵結束時(分開三年)。在每一個決策點,我和他兩個人都能夠進行成熟且充分理性的溝通,好好討論在這個時間節點下,如何能相聚?個人的目標?期待的未來發展?什麼樣的結果對於現階段的兩個人來說才是最好的?
長期且理性的溝通是我認為我們兩個人能夠堅持四年的最主要的原因。而能夠達成這樣的默契,是因為我們兩個人從高中就是好朋友,討論我們的未來,是我們這十年來不變的話題。

照顾不到家人的心酸
在大陸的四年裡,我嘗到了兩次”心酸”的滋味。當我在BMW實習的時期中,我的媽媽突發了一次腦中風。另一次是去年我的爸爸在工作中摔傷,造成了手腳的粉碎性骨折。在父母受傷、患病的期間,無法在台灣照顧父母的心酸、令人心碎,這是說不出來的悲傷和無奈(所幸現在父母都好,沒有後遺症。)。

也感謝在這段時間中,我的哥哥、男友、男友的家人與父母的朋友們協助照顧他們。

獨自在公司加班的日子

决定中:纠结与自我怀疑

如果未來要一起過,你的職涯和我的職涯一樣重要
在下"回台灣"的這個決定前,我和男朋友一起討論他的工作討論了兩個月。當時他同時有三個非常好的工作機會,一個在蘇州,另外兩個在台灣。他曾經思考過要不要來蘇州,至少能離我更近一些,但是這份工作他沒有那麼喜歡,於是我也和他說了:這是你的第一份工作,對你的影響很大,我認為我不應該是你決定工作的原因。最後他選擇了他最想要的那份工作,距離我,還是有一千公里。
其實要說出這樣的話,真的很不容易,因為我真的、真的很想和他相聚。

"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為了我們,所以我要回台灣"

在他選擇台灣的那份工作以後,我才真正的開始思考我是不是應該回台灣。想和他相聚是讓我開始思考回台灣的原因,但是我很清楚:他不應該成為我回台灣的唯一原因。
在大陸的四年裡,我看到了很多遠距離戀愛最終相聚的情侶,相聚後卻因為某一方在當地無法滿足自我的成就感,而怨懟對方,認為自己犧牲了自己理想的職涯或生活方式。我不認為這是對的。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人、包含戀人、家人,應該承擔、或能承擔另一個人的決定。這種負擔太沈重了,也不公平。

“回台灣,是我做的決定,我應該自己承擔。”

之前和男友一起去旅遊的照片

暖爐前的三分鐘獨自思考與決策
真正下這個重大的決定,大概只花了我三分鐘的時間。
我還記得,當時大概十月底,我一個人坐在暖爐前面,思考我該如何解決這個情況。基本上我只有三條路走:維持現狀、回台灣、分手。然後答案就出來了。

無限的自我質疑
然後,我陷入了最痛苦的八個月。雖然這個決定是自己決定的,可是我卻還是陷入了自我質疑中。

It feels like a loser
在有一次和一位指南創新的香港同事聊天的過程中,他說他回不去香港,因為他認為他只要回去了感覺自己就像是loser一樣。
“回去了,就感覺所有在上海的努力都白費了。”
當時的我心裡很有感觸,因為他不是唯一這樣說過的人,包含我,包含其他在美國工作的朋友,都和我說過這樣的話。

"其實,我們都很害怕”回台灣=混不下去”或是”回台灣=沒實力”的眼光"

給彼此至少半年的時間,都做好心理準備
因為有許多疑慮,再加上男友剛開始新工作有很多的不適應。於是我和男友說:我們兩個給我們彼此半年的時間去接受我要回台灣的這個決定吧。一方面,讓我好好思考、好好消化自己的決定,做好心理準備。二方面,男友在得知我決定回去台灣時,其實除了高興之外,也替我感到很擔心,怕我回台灣以後會不快樂。他同時也覺得困擾,擔心要承受”因為他而回來”的壓力(我不這樣想,他也會這樣想)。我們約好半年的這個時間點是因為經過半年他的工作逐漸穩定了,能夠開始能夠存錢,心理也開始會有安全感,而我也有足夠的時間讓我做好回台準備。

生活的選擇,不是機會成本
很感謝Shandy在這段時間中對我的所有幫助與鼓勵。在和Shandy聊天的過程中,她和我說過上面這句醍醐罐頂的話。生活的選擇,沒有對錯,不應該比較,只是選擇而已。在台灣,我可以體會到我在大陸享受不到的親情和愛情,能過上稱得上是生活的生活。況且,我還不知道在台灣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呢,所以不要害怕。

全台灣的人都在出走,我回去真的是對的嗎?
點開臉書,看起來就像是全部的人都在出走台灣,我幾乎找不到有人能告訴我,他/她很樂觀並且懷抱著希望回到台灣。面對這樣的網路環境,我覺得很悲觀。八個月中,我和不少前輩聊要回台灣的事情,大部分的前輩,都用無比擔心的眼神看我,包含饒老師,包含Nathen。直到在寫文章的這一刻,我都忘不了他們擔心的眼神。

女子圖鑑
在這八個月中,很多人建議我看荼靡、或是東京、上海、北京女子圖鑑。這幾部片我一部都沒有看,因為狀況和心境真的太相似了,我很擔心劇中的情感投射會太濃烈,會讓我崩潰。
另一方面,其實公司的辦公室就像是一本女子圖鑑。看到很多在大陸的海外工作者(或甚至是大陸的外省工作者),擁有的煩惱和我都一樣,每一個人都為事業、為感情、為家庭而苦。就算長期留在當地,也不見得就能快樂。

對UX四神湯的承諾
這個問題,大概是我第一個馬上想到的問題。如果我不再是海外工作者了,我的文章還會有人讀嗎?對其他三個人該怎麼交代?對想知道大陸工作狀況的讀者怎麼交代?
我很擔心我的決定會影響到UX四神湯,所以我當面和Nathen說了這個決定,也單獨私訊威勳(本來是希望有機會的話也要當面說的),也很感謝三個人都對我于以支持,給我鼓勵。也透過這一篇文章向所有讀者說明情況。

完成目標,暫無遺憾
五年前,那時我剛結束北京清華的暑期交換生,我還記得我站在清華的門口,心裏想著:我要來這裡念研究所,然後畢業了以後我要在大陸工作,要至少拿到senior的抬頭才能回台灣。兩年前,指南創新的Ellen問我,你來指南有什麼目標?我說我短期的目標是希望我可以獨立完成專案,不僅能獨立完成研究,也能夠做到獨立完成專案管理及客戶管理。
在八個月前,我還沒有完成上述的目標,當時的我,真的覺得心理很沒底,對於回去台灣的這個決定也感到茫然。然後,我就在兩個月後拿到了senior的抬頭、在最後的兩個月中也做到了獨立專案管理與客戶管理的目標。

"於是,我安心了。也甘心了。"

之前大學同學聚會,然後和各位同學們好好地說出心裡的疑慮了

決定后:好好道別,感謝冒險中的夥伴

真誠且負責的離職
最後一個功課,我和我的老闆Steven真誠的、負責的提了離職。在多餘的兩個月裡,我和公司、項目組一起溝通,找到我合適的離職時間點,一步步的與同事交接,並在離開前和同事、和朋友好好道別。

謝謝一路來的各位前輩、謝謝過去每一個勇敢的自己、也謝謝你們
四年來,我做到了非常多自己在出走台灣前我想像不到我能做到的事情。我完成了所有我出走時的目標。拼了命的,沒有絲毫怠洩的,完成了我的冒險。四年的時間,其實比我想像中的要來的短了一些。感謝每一位幫助過我的貴人。也感謝過去每一次即使害怕、擔心,都還是努力、勇敢的自己。最後感謝所有陪伴我們成長的四神湯讀者,很高興我的成長中有你們,也謝謝你們願意讓我們參與你們的成長。

好好思考以後再出發
再兩週的時間,我就回台灣了。很多人都問我說妳的下一步是什麼?找好工作了嗎?
坦白說,我還沒有接下來的詳細計劃。我決定放我的心靈一個小小的假,回台灣以後,再好好思考,好好找工作。

感謝指南的小夥伴們

這一篇文章,非常的內心,我糾結了很久倒底應不應該寫,到底應該用什麼口吻寫,用什麼視角寫。最後我決定坦承以對。其實這樣的坦白,讓我覺得很沒有安全感,但是或許這樣重要的事件,坦白才能夠傳達真心。很抱歉這一期的UX四神湯並不是一直以來正面向上的文風。未來我也會繼續努力,希望過幾個月或過幾年能有新的感悟與大家分享。

以上,感謝大家閱讀。UX四神湯,我們下週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