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網頁設計流行趨勢Web Design Trend

Shandy Tsai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Oct 24, 2017

--

【本文適合對網頁設計與開發有興趣的讀者】

身為產品設計師,時常會瀏覽不同的網站,不僅尋求設計的靈感,同時運用這些資源與工程師溝通,學習最新的技術,精進設計實力。

在Explore的階段,發現了近來的網頁設計有類似的趨勢,除了先前文章談過簡主義簡介及應用 Minimalism in Web Design的流行

這次文章更注重網頁的整體性,包含:

  1. Digital Art Direction Layout / Style 平面設計導向的版面編排/風格
  • Zig-Zag Pattern Z字型編排
  • Magazine Layout 雜誌內頁排版
  • Illustration Style 插畫風格

2. Subtle Animation & Micro-Interactions 細微動畫與互動設計

  • Shape Transition 形狀變化
  • Creative Scrolling / Navigation 創意導覽
    (Navigation Indicator, Horizontal Scroll, Parallax Scrolling)
  • 3D 立體特效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對你的設計及開發過程有啟發,就讓我們開始吧!

1. Digital Art Direction Layout / Style 平面設計導向的版面編排/風格

在設計網頁時,如何利用視覺編排資訊的重要性十分關鍵,因為

瀏覽網頁時,使用者並不閱讀,而是掃視

因此,一個好的設計師應該理解使用者觀看習慣,及消化資訊的過程,才能讓瀏覽者將視覺焦點放在重點內容、加速理解過程,進一步達到公司的目的(傳達資訊、提升轉化率及利潤等)。先前的文章我們探討過提升易讀性 — 如何有效運用空白資料視覺化:圖表設計。這次重點放在近年流行的網頁版面設計,由於工具的進步,讓版面設計更自由,概括而言,設計師與開發者可以更注重頁面的整體性。

1a. Zig-Zag Pattern Z字型編排 — 視覺平衡

Z字型編排十分直觀,將最主要的資訊放在左上角,觀覽者視角會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到右下的順序掃視。

Z字型編排適合只有少數重點的內容,在Landing Page首頁、產品介紹、作品集裡十分常見,有以下兩個優點。

  1. 符合西方掃視書籍的習慣:左上到右下
  2. 視覺平衡,眼睛較不會疲勞
圖1. Z字型編排適用較少元素、簡單資訊的頁面,在Landing page十分常見

以下例子利用Z字型版面,十分簡潔、易於閱讀:

圖2. Pooliestudios & Squarespace 運用Z字型版面,介紹公司作品及服務

1b. Magazine Layout 雜誌內頁排版 — 打破水平界線

起初會注意到是因為Bloomberg首頁利用空白色塊打破了邊界,創造出十分有趣的效果,不但分隔了資訊,同時讓我回想起了雜誌內頁的排版。

圖3. Bloomberg知名商業雜誌、金融軟體的首頁,十分大膽的色調及版面設計

試著去看雜誌內頁設計,巧妙的運用相片大小,打破了頁面邊界,引導並延升視覺方向。

圖4. Altas, magazine design & FREE SKATE MAGAZINE | INTERVIEW 雜誌內頁設計
圖5. Josef Travel Book 2 旅遊雜誌內頁設計,讀者們不覺得這樣的排版很熟悉嗎?近來的網頁排版有趨向雜誌風格

過去幾年,大部分網頁遵循CSS的限制,近年但由於新工具的發展,如Flexbox及CSS grid等,打破了邊界的限制。

在今年的網頁設計中,時常發現這些巧妙的編排,頁面不再是模組塊、水平分隔,利用色塊創造出頁面整體性與層次感。以下網站也運用此效果:

圖6. Nova大膽、玩趣的背景顏色搭配白色色塊,延伸視覺方向
圖7. Henning Larsen 精緻的相片,利用顯著顏色色塊,促使瀏覽者往下探索
圖8. BrianFuture利用色塊非水平的擺放,讓畫面產生層次感,單一的色調使瀏覽者焦距在重點資訊

1c. Illustration Style 插畫風格—拉近使用者距離

插畫讓人回憶起童年回憶,對網頁產生了親切感。插畫風格的網頁設計並不是新穎的概念,近來Ueno Digital Agency重新設計Slack團隊溝通平台的網頁,讓人耳目一新

圖9. Slack首頁運用插畫及溫暖的色調,充滿親切感
圖10. 知名專案管理軟體Asana近來Marketer’s Playbook使用Illustration降低使用者焦慮,提升學習意願

從事產品設計師的讀者應該對InVision不陌生,2017年8月推出了DesignBetter.Co介紹設計規範及應用,首頁綜合了Z字型編排、雜誌內頁風格及插畫,綜合了這章節的三大類別。

想看更多插畫首頁設計,可以參考:

圖11. DesignBetter.Co 綜合這章節三大類別,完整執行設計理念

2. Subtle Animation & Micro-Interactions 細微動畫與互動設計

當環境靜止時,若有物體移動會集中觀看者的目光。強烈、突然的變化通常可以警告我們前方有危險(紅燈閃爍、高頻的音效等),會使觀覽者分散注意力,但細微的動畫,卻能讓頁面更為流暢自然。

近期導覽網站時,發現有許多頁面交替的細節讓轉換十分舒適,不論是滑動滾軸的變化、或轉換頁面的動畫,開發者與設計師更注重頁面的流暢性。

2a. Shape Transition 形狀變化

適當的形狀變化使觀看者的感受更為自然,利用Trigger啟動動畫,按鈕和Tab的應用最為常見。

GIF1. Standard Hotel的圓形按鈕變化,讓人上癮
GIF2. Heatbeat digital design consultancy 在menu導覽的背景變化,不規則形狀與位置的編排十分巧妙

2b. Scrolling Navigation 滾軸滑動導覽

• Navigation Indicator 導覽指標

以前的網頁設計盡可能把所有資訊放在與視窗大小相同的頁面,由於行動裝置的發展,使用者對Scrolling的互動方式越來越熟悉,而許多文章研究也指出People DO Scroll。適當的導覽,讓使用者的視線不經意地往下Scroll,段落的轉化像是在說故事一樣流暢。

GIF3. NYU Langone 導覽列不僅是頁面的menu,同時指引讀者現在在哪個段落
GIF4. EatJust的食譜頁面十分有趣,隨著步驟的順序,左方的材料也會跟著顯示
GIF5. Google Pride 右方的指標隨著遊行的城市順序往下滑
GIF6. A Bear’s Eye View of Yellowstone 指標像是健行者,沿著路線移動,以及左方的黃色箭頭表示里程

• Horizontal Scroll 水平導覽

由於行動裝置的廣泛,使用者漸漸習慣Swipe的手勢。同時,越多越多人使用iPad, 手機等瀏覽網頁,根據StatCounter的統計,於2016的十月,手機瀏覽網頁的比例(51.3%)超越桌上型電腦(48.7%)。再加上,360度全景相片日漸普遍與VR的興起,2016年使用者可以在Facebook上傳、觀看360度全景相片,更促成了水平瀏覽的流行。

水平瀏覽的優點在於使用者在Desktop與Mobile的經驗一致,但不習慣的使用者可能會忽略此互動方式。

GIF7. 52+4 Recipes 運用水平導覽呈現食譜
GIF8. ESPNBODY2017 不僅使用水平導覽,並運用雜誌風格的排版
GIF9. Reed.me的背景切換的十分優雅流暢,排版也像是雜誌封面地細膩

• Parallax Scrolling 視差滾動

Parallax scrolling 是指隨著滾軸移動,背景的速度與前方物體的速度不同,而產生景深的錯覺,讓畫面更有層次感,在Video Game中廣泛使用。

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explore以下網站:

GIF10. Myriad是典型的Parallax Scrolling應用
GIF11. Le Duc餐廳運用巧妙的視差Scrolling,背景的魚像是在海底浮游
GIF12. Anton & Irene 運用動畫及視差產生讓人會心一笑的效果

• 3D特效

玩電動遊戲的讀者應該十分熟悉3D視覺特效,隨者VR/AR的興起以及支持網頁3D的工具(WebGL)越來越成熟,順暢自然的3D動畫、沈浸式的體驗打破平面限制。

GIF13. Playdoh的3D模型與顏色運用十分童趣可愛
GIF14. Welcome to Hogwarts哈利波特迷絕對不能錯過的網頁,像是置身在霍格華滋的錯覺,沈浸式體驗

Conclusion結論

隨著科技與工具的進步,網頁設計與互動日漸多元、突破過往的限制,概括而言,我認為設計師與開發者越來越注重頁面的整體性,例如排版與轉換的動畫,讓瀏覽經驗更為自然順暢。

這些例子都是我精挑細選,希望能找到最符合主題的網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去連結,親身體會更為深刻。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可以試試看應用在自己的設計,不只是平面,更可以深入考量Transition的變化,讓使用者體驗更好。

感謝您的用心閱讀,讓我們期待下個月的文章!

--

--

Shandy Tsai
UXeastmeetswest

Sr. Product Designer @ Duolingo | Co-Founder @ UXEastMeetsWest & Asian Creative Foundation | @shandyartadven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