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ya Avic 耳機展心得

Wei-Hsun Chen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7 min readNov 15, 2017

東京的Fujiya Avic 耳機展算是亞洲最大的耳機展,裡面有四五層樓專門放耳機和各種高端客製線材和新產品等等,身為非發燒友但在該領域工作的UX Designer的小弟有幸在上週拜訪該展覽。

小弟大約分享以UX角度來看耳機界的新潮流和趨勢,各種耳機領域的專業知識還是交給各位大大了,畢竟小弟也無法分出來一萬元和十萬元耳機的差異…

中野站有許多新奇有趣的小物可以逛,像是好幾十年前的限量美國玩具,或是各種模型公仔,又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有時間可以在這裡逛上一整天都不為過。

推薦中野站的青野拉麵,在展場對面的plaza裡面,湯頭比較順口清淡,不喜歡重鹹的人可以嚐嚐。

不好意思再寫下去就變成遊記了,食物有點寫得太興奮,讓我們看看Fujiya Avic到底有什麼!

跟以往小弟參加其他音響展不一樣的地方是,一般音響展耳機只是小小的一塊區域做demo,大部分都是滿滿的家用音響,賣掉所有家當也買不起的音響,而Fujiya Avic則是滿滿的不同耳機,也有很多小廠牌的客製化耳機,身為UX Designer比較感興趣的是耳機的交互和軟體的使用,所以小弟會著重在這塊。

隨身聽,沒落還是興起?

身為個重度Spotify user的小弟非常驚訝隨身聽仍然在日本是相當的熱絡,在美國已經幾乎很少看到帶著隨身聽的我,頂多大家都是用Spotify, Apple Music,要好一點音質用 Tidal等等,而在這裡卻可以看到各個廠牌的各種高規隨身聽,譬如Sony, Onkyo, Astell & Kern, Fiio 和 HIFIMAN等等。小弟認為第一是市場的取向非常不同,美國市場非常重視“方便性”,Beats才會是佔60%的美國市場,而日本卻非常重視於“音質”和”工藝(Craftmanship)”,才會有各種不同廠牌的隨身聽百家爭鳴,在設計上各種隨身聽也有不同的工業設計,再來就是日本市場的消費者是高度開發的消費者,消費者非常重視東西的Spec和功能性,也喜歡將音樂放在與手機不同的設備上面。

基本上隨身聽幾乎都是Android Based的,然後再起之上做一些優化,像是下拉選單可以直接開關EQ等等,有些隨身聽甚至直接拿Stock Android出來用,Onkyo甚至乾脆出一款隨身聽/Android Phone(Onkyo GRANBEAT)。

每個隨身聽都會做個非常大的音量按鈕

介面還是偏擬真風格,其實整個音頻音樂產業的軟體設計大部分還是偏擬真風格(Skeumorphism)而非平面化設計,一來可能是產業界年齡層再來就是因為產業跟硬體息息相關,使用者大都還是偏向硬體的操作模式。

智能藍牙耳機

智能藍牙耳機(Smart Wireless)不僅僅是像真無線(True Wireless)的耳機譬如Apple Airpod戴兩個小耳環在耳機上,智能藍牙更在耳機上加入心率感測、主動式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ing,減少外面的噪音),甚至是環境控制(Ambience Noise Control,根據情境減少外部噪音,增加人聲觀等等)的應用。其中Bragi的The Dash Pro在這方面做得挺不錯的,App甚至可以客製化你想要的各種功能,像是設定點頭時接電話等等,耳機也有自己的內存可以保存音樂等等。

Sony的WF-1000X則是提供了一個“自動偵測的功能”去調節環境噪音,已裡面的感應器去偵測使用者的“情景”,像是偵測到使用者在跑步中就會去平衡抗噪和外部聲音。

雖然小弟一直沒辦法成功使用,但是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實際上可用性可能需長時間使用才能知道,跟Bragi各種客製化不同,Sony則是預設使用者並不會想要客製化那麼多。

Sony的耳機一定要下載他的App才能配對,這點比較奇怪一點,小弟拿直接拆封的耳機並不知道一定要有Companion App才能配對,另外這種True Wireless要進藍芽配對也十分的“不同”,在左右各兩個耳機上各有一個按鈕,兩個要一起長按才能進入藍芽配對模式,有點不是一般使用者所習慣的方式,小弟花了非常多時間才發現。如果在App裡面有個幫助教你如何配對的話會好一些,或是配對按鈕在他的盒子上面可能也是一個好選擇,如次一來可以一起統整一次看到兩個耳機是不是配對到了,畢竟使用者並不常戴著耳機進入配對模式。

當然以上這種智能型耳機音質就不是重點了。

還有Sennheiser HE1這台靜電式耳機系統,售價$55000美金、$55000美金、$55000美金!(沒錯!是美金),小弟試聽還需要拿預約單在規定的時間過來試聽。

聽完了…

感想是

嗯。好!市井小民如我果然不懂。

另外這個公司做的產品也蠻有趣的,一個小小的裝置可以讓你分別客製化你左右耳的EQ,可以應用在任何耳機上,如右下角介面也做得蠻有趣的,一種很遊戲化吸引使用者多多客製化。

四處都有動畫女主角、初音等等。另外也有音樂風格叫做動漫,很多試聽的時候也都是動漫主題曲,不然就是滿滿的Hotel California,讓小弟我非常震撼。

後來我們有去E earphone, E earphone是非常大的耳機販售中心,你可以在這裡客製化自己的耳機,試聽數十萬元的耳機,另外有個section都是販售true wireless

True Wireless
B&O 的盒子做的質感蠻好的

True Wireless 在配對上面還是沒辦法做得非常順暢,要怎麼克服讓兩邊簡單的配對到手機是個挑戰,價格最高的Sony也沒辦法做得很好(基於我使用經驗),另外一般收藏盒都會做充電用的盒子,有些有磁鐵讓耳機不會掉還蠻方便的,bragi則有一款的盒子可以直接掛在身上挺不錯的。再來就是true wireless的耳機可觸碰範圍又更小了,在耳機上裝滿音量控制、ANC控制或環境音控制會讓使用難以使用,所以耳機在物理上的使用者體驗如何達到通用設計(Inclusive Design),譬如說如何讓左撇子使用等等也是個很好觀察設計的範疇。

感想先打到這裡。

有想到什麼東西再補上來!

-Wei

--

--

Wei-Hsun Chen
UXeastmeetswest

Product Designer @DocuSign. ex-Meta/Shure. Taiwan originate. Passionate about music, innovation and social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