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cipatory Design(參與式設計): 將使用者帶入設計流程

Wei-Hsun Chen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an 2, 2018

--

Participatory Design(參與式設計)為一較新穎的產品開發設計方法,名詞源自於Co-operative Design, 1970年代北歐勞工為了將工作品質提升使用類似的設計方法去參與影響工作上使用的工具,而Co-design是受過訓練的UX Designer較廣泛使用的名稱。

Empathic Design(移情設計)的概念則是將設計師帶入田野之中去觀察並理解使用者的使用方式或是使用者自己無法說出的需求。所以參與式設計的概念是相反的呦,小編有空再整理介紹一下移情設計。以下這篇文『Spark Innovation Through Empathic Design』By Dorothy Leonard and Jeffrey F. 可以參考移情設計的理論和流程。

People-centered innovation overlayed on map of design research

What?

Participatory design is an approach to design that attempts to actively involve the people who are being served through design in the process to help ensure that the designed product/service meets their needs.¹

意即為,在做設計時,將終端使用者,或是會影響到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帶入的設計流程之中,以確保設計產出是符合他們真正的需求的。

為了人設計(Design for Human)往往為許多設計師奉為圭臬,而為了人,是要怎麼為了人?市場調研、focus group、易用性測試等等調研方法固然有用,但有時候並不會讓你得知真正重要的反饋,有時候使用者因為禮貌而沒誠實地說出想法,更多時候是使用者真的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或是沒意識到他們需要什麼,亦或是使用者情感上的層面常常無法以量化的方式去調研出來。

與人設計(Design with Human)為參與式設計的要素,將使用者帶入設計流程之中,目的是在產品開發早期階段去瞭解觀察使用者在心理層面上、社會層面上的想法或是使用的用例(Use Case),共同去設計出解決方案。

Why?

設計師並非使用者,產品經理也非使用者,工程師也不是使用者,在現在軟體開發的流程之中,軟體往往會牽涉或是影響到各種不同的使用者文化、政治或是心理層面的因素,一個產品開發團隊所需要的知識不僅僅是產品開發團隊本身,而是需要各種不同面向和各種不同領域的想法去激盪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想像一下,在傳統產品設計的流程之中,產品團隊被給予一個要解決一個問題的目標之後,而缺乏真正瞭解使用者需求的時候(常常這個時候就會變成Product Manager Driven而非User Driven),或是使用者反饋跟他們真正所需要的有潛在性的不相符,解決方案並沒有與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真正連結時,這時候做出來的設計可能就無法真正解決使用者的問題,或是變成一個平庸的產品。

參與式設計方法給與使用者參與設計的機會,使用者可以使用各種工具去描繪他們的「完美的產品」,在之中更可以詢問使用者為何要這樣想,並了解使用者更多層面的需求,這些東西常常不是一個單一的訪談可以得到的。

很重要的一點是,參與設計的使用者並不能去影響最後產品開發的決策,他們也沒有產品開發團隊的專業知識去理解整個產品的運作和執行。²

How?

參與式設計運用在各種設計領域之中,工業設計、建築設計、軟體設計等等,其實並沒有一個制定的方法去做參與式調研的session,就是,一切以愈簡單愈好和發揮你的想像力!譬如,做硬體產品的參與式設計可以用積木、尼龍扣就好,做軟體產品可以使用紙筆、白板就好,重點是要讓使用者放鬆(我們並不是在拷問他們)去做出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並不是只是告訴我們(之前提到使用者可能不會講出他們真正想要的),重點要擺在觀察

小編可以大概分享一下一個在學校和一個在公司做的項目:

學校的一個作業主要是調查「通勤者最理想的包」,我們邀請了幾個常搭乘交通工具或是騎乘腳踏車的人做參與式設計,我們用紙箱切了一個中等大小的盒子,上面貼了一些尼龍扣,另外做了一些平常通勤者或帶的東西和各種不同的口袋可以隨意黏在包包上,在做參與式設計時邀請他們設計出自己最理想的包包,和自己的東西放在哪裡都可以黏上去。

經過參與式設計可以瞭解使用者的使用狀況,有一點比較有趣的就是許多市面上的超多口袋的包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那麼的方便使用,因為太難去記憶各個口袋放了什麼東西,再來就是腳踏車騎乘者非常注重3C的擺放和安全性。

第二個項目則是調研耳機的各種功能使用方式,我們也是使用隨意的耳機,在上面貼滿尼龍扣,邀請使用者去設計自己最理想的按鈕設定,歌曲控制方式而將各種控制方法貼在耳機上面。

以上可能比較偏硬體產品的參與式設計,而手機軟體的參與式設計常常就像是邀請使用者在白板上畫出他們最理想的軟體介面,和適實的更深度的詢問他們為何這樣設計,小編的經驗是大部分的人對做這個都是非常感到有興趣低。

結論

參與式設計讓真正終端的使用者參與了設計流程,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在產品開發流程中去瞭解使用者的需求和想法,避免做出並沒有真正解決痛點的設計。另外小編也認為這個方式比較適合在早期解決方案未定型時,或是產品有新的較大的功能要加上去時,須瞭解使用者時較合宜去使用。

最後,身為使用者體驗設計師隨時要保持中立,盡量的去聆聽使用者、觀察使用者,而不是去行銷你的idea給使用者我想是身為做UX時要隨時去注意的思維。

References:

  1. Liz Sanders, An Evolving Map of Design Practice and Design Research, 2008

2. Ines Anić, Participatory Design: What is it, and what makes it so great?, 2015

--

--

Wei-Hsun Chen
UXeastmeetswest

Product Designer @DocuSign. ex-Meta/Shure. Taiwan originate. Passionate about music, innovation and social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