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UX社交活動形式分享 UX Design Meetup Event Types in the U.S.

Shandy Tsai
UXeastmeetswest
Published in
14 min readJan 21, 2019

--

【本文適合想學習新知、建立人脈、舉辦社群活動的你】

想到「社交」,你會想到什麼呢?

下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只想回家好好吃頓飯,為什麼有人會想要參與社群活動呢?

其實不外乎幾個原因:學習新知/技能、認識新朋友、希望能解決現有的問題、紓解壓力。

我也是ㄧ樣的。

不禁回想,在美國生活四年多來,為了拓展人脈、踏出舒適圈,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活動。如果說一個月只參加一個活動,四年下來也有驚人的48場。

在這將近五十場的活動,我學習到什麼?收穫了什麼?藉由這次提筆的機會,整理了過往參與過的活動,和大家分享我在美國的經驗 🙂

圖1. 跟著阿熊一起認識新朋友吧!

▍1. 前言 Intro

備註:以下純屬個人觀點,有任何意見歡迎提出

基本上歸納出七種形式,若以象限之分的話,X軸為是以個人還是團體參與,Y軸是單方面聆聽還是動手實作。演講是最單向的參與形式;而黑客松是最以實作導向的;討論則是群體人數最多的參與形式。

圖3. 美國UX社交活動形式四象限

根據價格(美金)頻率內容難易程度,做出了以下表格。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能力去選擇適合的活動,詳細內容會在稍後一一分享。

表1. 美國UX社交活動形式比較表

常使用的平台包括:

  • Eventbrite (最常使用):大部分為付費活動,有基本的品質保證
  • Meetup (最常使用):稍微輕鬆、社交的團體組織活動
  • Facebook Event:現在FB和eventbrite結合,可以在臉書上瀏覽、購買Eventbrite上活動的票
  • Google 什麼事問google就對了
圖4. 美國UX社交活動常用平台 Popular Meetup Event Digital Platform

▍2.1 演講 Talks

價格 Price (USD)
Free – $30
頻率 Frequency
⭐️ ⭐️ ⭐️ ⭐️ ⭐️
難易程度 Difficulty
⭐️
時間 Time
1-2 hrs
內容 Content
演講
為講者表達對某一主題的觀點、分享工作經驗、或是個人歷程等。主要是單一方向的呈現,參與者可以在會後發問、與他人交流。

在國外除了語言比較吃重,基本上每週都可以找到主題演講、價格也比較平易近人,因此很推薦入門者參加。基本上,我曾參加的主題包含:

  • 設計 Design:用戶體驗、視覺設計、品牌設計
  • 科技 Tech:語言學習、人工智能、區塊鏈、VR
  • 產品 Product:產品經營、產品創新
  • 其他 Others:創投、行銷

在美國的好處是,由於許多標竿企業座落,因此可能遇到講者來自知名公司,包含之前參加過的Spotify, Snapchat, Linkedin, Paperless Post等等,最特別的應該是產品暢銷書Hooked作家Nir Eyal,本人親自講解Hooked機制,我可是像個小迷妹一樣地雀躍呢哈哈。會後也別忘了做好networking,記得在LinkedIn留訊息或是寄封感謝郵件,加深講者對你的印象。

另外,由於在美國沒有人認識我,所以我都很大膽的問問題,也不怕問笨問題(優點之一?),有時候都是在Q&A得到最大的收穫😀

圖5. 演講 Talks

▍2.2 座談會 Panel

價格 Price (USD)
$10 – $40
頻率 Frequency
⭐️ ⭐️ ⭐️ ⭐️
難易程度 Difficulty
⭐️
時間 Time
1-2 hrs
內容 Content
座談會
如同一個討論會,針對一個主題,主持人以問答的方式,詢問在場的受訪者。自由討論的方法經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作為座談會的核心,主持人問答技巧,及掌控現場的能力非常重要。

座談會的好處是,可以針對一個議題,聽到來自不同公司、背景的專業人提出的觀點。

曾參加過很有趣的議題包含:

圖6. 座談會 Panel

▍2.3 討論 Discussion

價格 Price (USD)
$5 – $15
頻率 Frequency
⭐️ ⭐️ ⭐️
難易程度 Difficulty
⭐️ ⭐️
時間 Time
1-2 hrs
內容 Content
自由討論形式,參與人數大約5-30人不等。針對討論議題,參與者提出不同觀點、給予回饋。由於人數較少,參與感較大,大家比較像是同一水平、沒有高低之分的關係。
優點 Pros
可以對於目前面臨的問題,得到立即回饋
缺點 Cons
品質不一,吃重同期參與者的層級
  • Lunch : make new UX friends
    約在餐廳地點,比較輕鬆的社交場合,介紹彼此、認識新朋友
  • UX Support Group Roundtable UX互助會圓桌討論
    像是AA(Ask me Anything)的形式,大家可以寫下想討論的議題,根據現場投票決定,每人都可以提問、發表意見
  • UX Speed Dating UX快速約會
    非常有趣的形式,參與者分成兩種,產品發表者與測試者,新創、產品經理、開法者、設計師都可以參加。發表者展現現有產品給測試者,得到立即回饋,每20分鐘會換組
圖7. 討論 Discussion

▍2.4 工作坊 Workshop

價格 Price (USD)
$30 – $150 up
頻率 Frequency
⭐️ ⭐️ ⭐️
難易程度 Difficulty
⭐️ ⭐️ ⭐️
時間 Time
2hrs - 3days
內容 Content
一般而言,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領域富有經驗的主講人為核心,10-40人左右的團體分組,大約5-8人一組。在該主講人的引導下,透過短講、實作、互動性討論、發表等多種方式,使參與者在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
優點 Pros
短時間內密集實作學習,吸收專業知識
缺點 Cons
價格通常比較昂貴

工作坊是我最喜歡的形式之一,因為透過動手實作,記憶才會比較深刻、吸收知識的程度跟單方面是完全不同的。

圖8. 工作坊 Workshop

▍2.5 會議/研討會 Conference/Seminar

價格 Price (USD)
$99 up
頻率 Frequency
⭐️
難易程度 Difficulty
⭐️ ⭐️ ⭐️ ⭐️ ⭐️
時間 Time
1 – 5days
內容 Content
學術研討會是提供研究員發表,及討論其研究成果的會議。專業性非常強,適合研究所學生、企業內部研究員參與。
優點 Pros
頂尖的學術研究交流、參與者多為專業學者、研究員
缺點 Cons
議題艱澀、費用最昂貴
圖9. 研討會 Conference

▍2.6 展覽 Trade Show / Exhibition

價格 Price (USD)
$99 up
頻率 Frequency
⭐️
難易程度 Difficulty
⭐️ ⭐️ ⭐️ ⭐️
時間 Time
1 – 5days
內容 Content
展覽通常規模大、以企業應用為主,可以與業界人士直接交流的好機會。通常沒有以UX直接相關的展覽,主要圍繞在新科技的主題,費用也較為昂貴。
  • CES 2016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美國消費性電子展
    當時非常幸運地跟著實習公司Bezalel團隊一起去Las Vegas參加美國最大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全球近 4000 家廠商參展,展示最新技術及創新產品,為全球最受業界矚目的科技盛會之一。
    不只學習用英文與參觀者介紹公司產品,同時可以看到來自世界的新技術,與他們直接交流,每天晚上還有社交活動,認識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及主流媒體。
  • Techweek LA 洛杉磯科技週
    以科技新創團隊為主的展覽,除了有不同公司的攤販介紹,還有社交活動。參與人包含學生、新創公司、求職者、媒體、創投等。
  • VRLA summer expo 洛杉磯虛擬實境夏季博覽會
    聚焦在VR的展覽,各公司呈現最新的VR技術、主題演講、座談會等。
圖10. 展覽 Trade Show & Exhibition

▍2.7 黑客松 Hackathon

價格 Price (USD)
Free – $20
頻率 Frequency
⭐️
難易程度 Difficulty
⭐️ ⭐️ ⭐️
時間 Time
3hrs – 2days
內容 Content
「黑客松」,原文為「Hackathon」,又譯為駭客松,是一個由「Hacker」和「Marathon」所組成的複合字,原本是一個流傳於駭客當中的活動——「程式設計馬拉松」。
在該活動中,開發者以及其他與軟體相關的人員,相聚在一起,並在一段時間內,以緊密合作的形式去進行某項軟體專案,最後由商業端評選並投資以完成最後產品。優點 Pros
快速增加實戰經驗、應用所學、團隊溝通、學習表達能力,同時也是累積作品的好管道
缺點 Cons
體力要顧好lol

黑客松Hackathon是我最喜愛的活動形式❤️ 個人覺得在所有形式當中,這是磨練實力最快的、最好玩、最刺激的。

在短時間內,與團員討論、確認主題方向、分工合作、時間管理、思考呈現方式、上台表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可以透過練習來增進實力,並認識新朋友,參加過三四次都是非常棒的體驗!大推!!!

如果覺得Hackathon太硬,不想花這麼多時間,現在也有單純的「設計松」“Designathon“ ,主要以想法和設計為主。

圖11. 黑客松 Hackathon

▍2.8 其他 Others

價格 Price (USD)
Free – $25
頻率 Frequency
⭐️ ⭐️ ⭐️
難易程度 Difficulty
⭐ ⭐️
時間 Time
2-3 hrs
內容 Content
其他包含了我ㄧ個月會去一次的人像寫生、或是心血來潮去公園、圖書館畫路人。另外在紐約曾參加過的動畫之夜,參加者會分享現有的專案短片,得到他人的回饋與指教。

寫到這才發覺人物寫生不太是社交活動,比較像是靜態的內部修養。雖然偶爾休息時間還是可以認識同好,但應歸納於個人休閒嗜好 😂 不過我覺得畫畫除了放鬆外,也是很好的視覺表達的練習,所以放到此文中。

圖12. 其他 Others

▍3. 結論 Conclusions

回歸到社交本質的三要素,關係內容互動。內容呈現會促進參與者間的互動,而參與者間的互動影響到彼此間關係的建立,這樣會生成新的內容。

有時,可以慢下來,思考自己想要從社交活動得到什麼?

獲取新的技能?結交新朋友?拓展舒適圈?還是想要詢問專業人士,解決現有問題?甚至只是想要殺時間?

畢竟時間是有限的,參加活動,認識新朋友當然很值得;但一味向外尋找,可能會迷失了自我,這時,你需要的可能是心靈的平靜。

有一陣子,我每個禮拜都參加社交活動,想要得到很多流行新知、拓展人脈;但有一天,我停下來了,去思考、去過濾、去沈澱,這也是學習很重要的一部分。就像是不斷的進食,需要留些時間去消化,才能獲取養分。

希望這次分享能讓讀者對UX社交活動有更廣的認識,同時也是回美後第一篇文章,很開心在臺灣與大家見面,希望新的一年能持續創作、帶給大家不同的觀點,祝有美好的新開始!

|照片來源

圖13. 很開心在臺灣與大家見面,希望大家有個美好的開始!

--

--

Shandy Tsai
UXeastmeetswest

Sr. Product Designer @ Duolingo | Co-Founder @ UXEastMeetsWest & Asian Creative Foundation | @shandyartadven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