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需求分析-單元 9 】產品價值主張

ux.3toryu
UX 三刀流
Published in
Sep 27, 2022

這裡是 UX 三刀流,我們透過分享系統化的知識與大家交流 UX。

在這邊你可以獲得與 hahow 課程相同的文字版內容;並且我們不定期舉辦免費的講座、AMA、共學讀書會。關注 UX三刀流 Telegram 才不會錯過最新的消息和學習資源,並和其他 Uxer 交流!

這是一門結合用戶需求設計的先見、商業思維以及數據分析的產品設計課程。在第一章認識UX中,使用者需求分析是產品設計的最初端,唯有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才知道產品情境的方向;而在「使用者需求分析」章節中,產品價值主張屬於「商業流」范疇,目的是幫助我們擬定一個產品的設計方針,尋求用戶流與商業流的平衡,再來我們會介紹「商業策略」與「UX策略」,如何取到一個平衡。在產品價值主張單元中,分為兩個重點:

1.產品價值與使用者體驗(UX)
2.視覺化產品價值主張(價值主張畫布)

這個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如何用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章節的職場章節情境。

一、產品價值與使用者體驗(UX)

「人們那些想要的、專屬的、稀缺的、意想不到的感動,這些都是體驗的元素,讓產品傳遞這些體驗的元素,就是為人們帶來價值。」

到底產品價值跟使用者體驗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我們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常常提的需求跟痛點,它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具體來講人們要像是:能不能解決我遇到的問題、能不能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或者是增加我的安全性、促進生活的品質、促進身心靈的需求、增進社交的關係、創造愉悅的體驗。

你可以回想一下,生活上的大部分產品,人們似乎都是透過核心需求而來使用或者是購買產品,也就是說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我們雖然提的是「需求」但是提供給使用者的卻是他在乎的一個「價值」這個價值正是公司透過產品提供給使用者的,所以使用者的需求分析,到價值傳遞,到公司對於使用者的價值提供,其實它是同一件事情。我們把需求跟價值的結構拆解開來,你可以看到產品的目的就是:「滿足使用者的這些需求或者是痛點,進而傳遞價值給目標族群。」所以這一系列的關係,就是產品設計的價值提供鏈。

那我們在做的解決設計的不確定性,是在做什麼事呢?

其實很單純,產品設計的過程已經知道使用者的需求了,那產品的解決方案是否有解決到位呢?設計師所提的設計、功能、互動以及資訊的傳達,即便能夠清楚地瞭解使用者的需求,也未必代表你的產品設計能夠精準的、有效率的去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個部分就是產品在設計過程裡的一個不確定性。

此外,雖然在 Persona 上面有一個目標族群,你也針對目標族群的需求跟痛點完成了產品的設計,產品跟目標族群的需求中間對接非常完整,但可能會遇到做了一個很好的產品,測試過程裡來使用的人都很喜歡!但是產品總是賣不出去,在市場上找不到對的客戶,需求確實存在,但你未必能夠精準的找得到他(們),也許是目標族群分布的太發散,或者是這個需求本身藏在人們的心裡沒有外顯出來,因此你在產品推廣,或者是通路的安排上面並不容易找到這群人。產品價值傳遞主要有兩個挑戰:

  1. 掌握了需求,解方沒有到位,那這裡就會產生「解方的斷層」
  2. 整個產品都做得很好,也能夠面對使用者的價值,但是你的通路行銷是有問題的,產品沒有辦法精準的將價值給傳遞出去,產生「市場的斷層」

既然我們說產品的價值是由需求所構成的,那需求到底怎麼樣形成?
其實人們的需求可以分為人們對某一個需求的「強度」以及「頻率」

需求的強度指的是人們有多需要這項東西,強烈的需求我們可以稱呼它是一種剛性需求,比如說在生活裡面不能沒有的陽光、空氣、食物、水,這些是人們生活上的根本需求;再往前進一點的則是「渴望的期待」比如一樣是水,你選擇了氣泡水,氣泡水並不是生存的根本關鍵,而是讓你在喝水的過程有一個更好的「感受」,這個體驗對於人們的需求強度沒有那麼高,在人們可以選擇的條件之下,它可以是為人們帶來「額外滿足」的需求。同樣是礦泉水,知名品牌的礦泉水跟一般品牌的礦泉水,本身可能在口味上有些許的差異,但這並不會影響到喝水的根本需求。

你可以想像它其實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最下層,隨著人們的生活品質提高,根本的需求在標準上都可以再往前一步,其他例子像是,過去用自來水燒開水喝,但現在家裡的飲用水通常都會經過濾水器,或者是逆滲透的處理;學校上學的書包,大部分的人背背包,不會只為滿足裝東西的需求,不然超市的購物袋或者是環保袋一樣可以滿足需求。當然人類的歷史發展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所有的剛性需求大部分都是顯而易見的。所以設計的價值就會更著墨於人們「渴望的期待」或者是「額外帶給人們的滿足」

那麼什麼是需求的頻率呢?當這個需求在心中,或在生活上產生的機會越低的時候,它就是一個低頻的需求;當你無時無刻、隨時隨地都需要這一個需求的滿足,那它就是一個高頻的需求。

以交通為例來說,我們每天上下班搭乘交通工具或者是自己開車,這樣的需求頻率每天都會發生一次,它可以算是一個高頻的需求;但是我們只有在週末的時候才會跟家人一起出遊,那這個就是一兩週才會發生一次的中頻需求;至於出國旅遊可能半年或一年才會有一次的機會,那這樣的話它就是一個更低頻率的需求了。但是需求發生的頻率只能夠代表人們跟這個需求之間的密集關係,並不能夠直接用來說明需求的重要性。以交通的 App、國內訂房系統 App、訂機票的 App,這三種 App 對於人們的需求頻率是不同,但在需求發生的當下,對使用者來說,卻是相同重要的!

思考看看,你的鬧鐘可能每天使用一次、訂餐的外送App可能三餐使用,而通訊的軟體比如說 LINE、Facebook 或者是 Instagram,你可能一天會使用非常多次,這個頻率並不會影響到你看待這些軟體的重要程度,所以綜合起來看,你是否能夠瞭解「需求頻率」跟「需求強度」之間的關係呢?

除了「不能沒有」「期待想要」「有也可以」,我們更期待的是一種人們在看到你的設計或服務的時候,產生一種「不知道可以有」的感覺😱

我不知道可以有這樣的服務!
我不知道可以有這樣的功能!

這種比較是在情感上或者是精神層次的滿足,常常都不是使用者預料之中的,我會稱之它為是一種驚奇的說服感,是人們無法想像的。通常是人們看到以後才會感到相見恨晚,想像你在一些創新的購物網站,比如 Kickstarter 或是 Indiegogo 這樣的群眾募資網站,可能看到一些項目是從來無法想像的,但一看到你就知道你想要、你需要這個東西,那這種設計的體驗,是我覺得最難得,而且也是最棒的體驗設計。

所以人們的需求有不同的強度。從商業流的角度來看,這些需求的強度其實代表著商業的機會,如果公司產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是人們想要的,那恭喜你完成了第一步,但是同樣的需求有不同的產品可以來滿足,公司所發展的產品可能只是眾多產品之一;如果只有你能夠提供人們這個需求的滿足,那你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競爭優勢 😊 又或者是你的產品擁有別人無法複製的能力,它創造了一個進入的門檻跟獨佔性,這其實是種一推一拉的概念,人們需要,又可以把其他的競爭對手排除在外,產品擁有這些能力的特性,就擁有在市場上的「定價能力」

價值 = 人們特定需求的程度;掌握設計需求的「頻率」、「強度」就能創造價值。

白話來說:你能夠提供的、人們很想要、對手進不來,這三個就是產品在市場上關鍵定價的能力。所謂的定價是因為人們很需要,價格由你開,我們可以在這裡下一個小的結論,所謂的價值,就是人們對於特定需求的程度。所以身為一個設計者,想要對產品創造出價值,必得要先瞭解人們的需求,包括了需求的強度跟頻率,而整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全部圍繞著需求本身,所以學習到最後會發現,這些知識完全都是一體的。

那麼企業為什麼要投入在產品研發跟創新呢?

當然我們知道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可是其實商業模式背後講的就是,企業跟人們之間「交換價值」的過程,不是嗎?從商業流的角度來看,錢就是人們跟企業交換價值的工具,所以我們來看這個圖:

一家企業提供了產品跟服務給他的目標客戶,所以他把產品跟服務的價值傳遞給客戶了,那客戶把錢給了企業,所以企業就獲得了銷售的收入,這中間本身就是一個價值交換的過程,為什麼使用者體驗設計這麼重要?因為你掌握了怎麼樣把「產品」跟「服務」的價值傳遞給客戶這一段,它是依著人們的需求而生的。企業要能夠先想著如何幫人們創造價值,一旦能夠達到這個目標,那企業創造收入也只是剛好而已。(產品菜雞這時候終於懂了,老闆為什麼說公司的產品要幫客戶創造價值,其實背後就是在講說,我們的產品其實是可以從客戶那邊賺到錢的💰)

我們討論了需求跟價值之間的關係,再來瞭解一下,價值主張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主張本身有彰顯出來的意思,所以產品設計師必須去做瞭解用戶屬性、歸納產品的特色、提取產品的價值特點,在公司內部確認價值的共識,這個過程才能夠去把價值主張定調出來,因為你要讓別人知道你的 (產品) 價值是什麼。

其實價值主張的目的就是在「溝通設計的共識」

所以要對誰表達這個價值主張?公司的內部團隊、所有的同事都應該要知道:原來公司產品的價值對於客戶來講是這個主題。再來是目標客戶要看得懂產品對他的意義,為了創造目標客戶購買產品的理由,對於那些還不是目標客戶但有機會的潛在受眾,產品本身在傳遞一個快速認知產品的特性(也就是說我還沒有準備要買,但是我起碼可以瞭解你是在做什麼、這個對我是不是有意義,也許未來他也能夠產生購買的動機。)

當然企業在市場上未必都是單打獨鬥,可能也會有一些戰略的夥伴,例如通路的夥伴、行銷的夥伴,甚至是研發的夥伴,彼此之間要能夠瞭解這一個產品對於市場的價值具備的意義,與利害關係人之間對齊共同目標;最後,對於企業的股東來說,能夠看懂產品的價值,才能瞭解企業的價值。

接下來看看,所謂的價值主張,如何能夠透過視覺化的方式,來幫大家做溝通?也是最近很流行的「價值主張畫布」

二、視覺化產品價值主張 (價值主張畫布)

要充分瞭解所謂的價值主張,就要瞭解價值主張出現的情境,而這個情境有三個主要的構成因素:「產品」、「事情」跟「人」其實講的就是人因工程所謂的系統。人在環境之中在進行某一些事,他可能透過某些產品來達成他想要操作的目標,而產品本身會因著在操作過程,他的目標是不是能夠順利完成?產生不同的回饋。比如說當目標能夠達成,那產生了對應到目標效益的實際回饋;當沒有辦法達成,在操作上,目標可能會面臨挫折或是所謂的痛點,那你的目標效益就無法提升。

當然這邊的「事」它可能有顆粒上大小的不同,可能是活動層次的、是任務層次的,或者是操作層次的不同,這個部分大家可以回歸到以 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那一章節去進行回顧。我們的產品透過功能、互動、資訊、介面的實現來幫助人們更順利的達到他的目標,當產品能夠順利幫人們達到目標的時候,自然人們就有正向的獲益,這個過程就是價值的傳遞。當然現在的產品所覆蓋的範圍已經不只是功能面而已,也包括了在情感面或者是社交層次的滿足,所以你廣義的來思考所謂的產品跟服務,不要只侷限在服務或者是軟體本身,它有可能是一個機制,有可能是一個流程、有可能是一個共同信念的設計。

價值主張畫布,是近10年來大家用來表現跟描述價值主張的一種方式,我講這句話的意思是讓你明白,其實在價值主張畫布出來之前,設計本來就已經有了價值主張,所以這個畫布只是在幫助你思考推演價值主張的邏輯,以及視覺化的把你的價值主張展示出來,其實設計者在填畫布之前,我認為你早就應該要知道產品的價值是什麼才對。

價值主張的畫布主要分成兩個大的區塊,第一個區塊紅色的部分指的是你的「目標客群」顧客端;第二個藍色部分,指的是「價值的提供」價值的主張其實就是產品端,我們把剛剛的元素包括了人在進行什麼事,這個事是不是能夠被拆解成更細部的顆粒,它就是人們正在執行的事情、可能遇到了挫折、可能有的期待、達成這個任務之後的好處。

這一段全部就是人們的需求,當人們有了需求,不管是他的期待或者是他的痛點需要被滿足,那就看我們的產品能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你的產品設計了包括了各種不同的功能、互動、資訊、介面等等,對於人們痛點的滿足以及獲益的提供各貢獻了哪些好處,如果這兩邊能夠有一個完整的組合或融合,那表示我們的產品有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期待。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存股達人App

所謂的存股就是一種投資方式,存股的族群希望透過一種長期,相對比較穩定的方式來投資金融市場股票,所以有一個存股族群,他希望把他每個月領到的薪水其中的1/4進行股票的投資,但是他希望投資的過程能夠投資多個標的來幫助分散風險,所以目標族群就是「存股族群」,而他想要做的事情是「能夠挑選多支好的股票」希望達成的目標就是「分散風險」那麼如果這件事情做得好,它有什麼好處呢?

他如果能夠把存股這件事做得很好的話,可以讓自己擁有「被動的收入」讓生活更有保障,他可以更放心。但是未來要達成這件事他曾經做了一些嘗試遇到了一些痛點,比如說他自己研究投資做功課,發現要「花很多的時間」而且金融市場的變化很多,各種不同的消息不斷他很難判斷,不知道怎麼開始。面對他的痛點我們的產品提供了什麼樣的服務給他呢?

第一個為了要治療他的痛點,我們提供了一個特效藥,透過人工智慧的方式評估不同使用者的資金風險偏好,自動的幫忙挑選好的投資標的,而且也能夠幫助他找到其他相同類似的投資人,讓他們彼此之間可以去交流對於特定股票的投資看法,所以這一組系列的功能跟服務,目的直接解決了使用者沒有辦法順利找到股票標的的痛點,對於這個服務來講,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人們使用這個服務的根本需求,也就是說,他用這個服務的目的是為了要找到多支好股票。如果你的App本身沒有辦法提供這樣的一個服務,連他的根本需求都無法滿足,那自然也沒有被使用者需要的理由了。

但是除了痛點的滿足,我們也希望給予使用者更多我們認為他可能也會需要的。比如說透過一個增強的效益引擎,幫助使用者瞭解我們選股的程式很厲害,過去的獲利也都很好,我們會每週寄送診斷的投資報告給你,讓你瞭解股票最新的資訊,而且甚至提供免費的線上課程幫助你提升投資的能力,而這些附加的服務雖然看起來也都很好,但是不要忘了,雖然我們鎖定的是同一種目標族群,但不代表每一個目標族群,他們的需求都百分之百的相同。所以有可能對於某一些目標族群中的人,這些服務是他們要的,而對於其他的人來說他可能是一種:「恩~你有這一個好像也不錯也蠻好的。」但是它相對於根本的需求來講,需求的強度就沒有這麼強了。

一旦你能夠找到「使用者跟產品匹配」 Product-User Fit (PUF) 這一個目標,你就有機會把你的產品再往前推向讓你的「產品真正跟市場完全的融合」 Product-Market Fit (PMF),所謂的 PUF 跟 PMF 其實對於使用者體驗設計來講,是一個透過產品打入市場的推演模式。如果你忘記了這一段,你可以回到我們的 目標族群定義的章節,去瞭解一下使用者目標族群以及目標市場之間的關係。

夠透過產品傳遞價值給使用者,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需求,跟產品的價值就會融合成一體了。一旦特定的使用者非常喜歡你產品也認同你產品可以提供的價值,就有機會從個體的使用者拓展到目標族群、拓展到全市場,達到了目標市場跟產品完全融合的最終目標!

「價值主張」它其實不是一塊畫布,所謂的主張應該是一個:能夠讓客戶一看就能夠理解,想用甚至渴望的產品描述,是設計師對於整個產品設計的中心思想跟目標。

我試著用一個公式,來把產品價值主張的畫布更能夠簡化,這個描述的方式大概是這樣子的:你的產品他可能提供或者是為目標族群建立了「治療痛點」的特效藥,或者是提供效益目標的引擎來滿足目標族群所遭遇的挫折,達到了滿足他們的目標效益獲取的最終目標。

  • 把剛剛的例子套入這個公式,我們來再試一次:
    存股達人App提供了智能選股的功能,滿足了存股族群找到好股票的需求,達到了輕鬆投資的目的。
  • 我們再來換句話說,用人們更能夠聽得懂的語言:
    存股達人獨創了智能選股的功能,讓愛存股的你輕鬆快速的找到好股票,從此不再錯過任何投資的好機會。

聽起來很像一個行銷廣告的語言對吧 😊 沒錯的!廣告跟行銷其實就是你在跟客戶溝通產品價值主張的方式,只是他用的是客戶更能夠聽得懂的語言而已,這個部分我們會在進入市場策略的章節,第三個階段再跟大家進行說明。

結語

在這個章節裡我們分享了產品價值主張,包括了產品的價值跟使用者體驗之間的關係,以及怎麼樣幫產品價值主張這一個抽象化的概念,用一種視覺的方式來進行溝通。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想法或疑問呢❓
過去你曾經替什麼產品做過價值主張❓

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或是看看其他人在 共學筆記 上的想法唷!

在下一個章節我們會介紹「利害關係人分析」幫助大家瞭解產品運行的過程裡你應該要跟哪些人對話,他們彼此在意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你又如何能夠說服他們。

我們下一個章節見!

by 助教 Lucy

註:
加入UX三刀流 Telegram,獲得更多免費學習資源。
若你想收藏影音版的內容,或是重複收看的需求,可以參考 hahow 的「用戶x商業x數據 | UX‧三刀流產品體驗設計」版本!
持續關注 medium文章,不錯過文字版內容。

作者資訊

經歷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