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時代的研究模式升級

廖庭漢 Kevin
uxgoody
Published in
Aug 11, 2024

研究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其操作流程通常比較固定,一開始你會先定義研究對象和確定問題,並制定專門的研究方案,接下來實施研究,主要是數據的採集和處理,然後根據數據分析得出研究結論,並提出相應的研究策略,提供給研究需求方。

然而,在數位化程度日益提高,對企業敏捷度要求越來越高的這個時代,這種傳統的研究方式的不足日益凸顯。

傳統研究模式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

1. 研究與實際運營脫節

傳統的研究模式常常將問題抽離出企業的實際運營進行研究,這樣的獨立式研究雖然能夠對特定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但往往忽略了企業運營過程中的實際情況。由於研究體系與企業實際運營體系相分割,研究的過程與企業的實際狀況缺乏互動,這會導致研究成果的應用與驗證速度不高,無法及時滿足企業在實際運營中的需求。

2. 研究成果的實用性與時效性

因為傳統的研究模式遊離於實際的運營體系,導致研究流程在企業之外獨立運作,從制定研究方案、研究實施,再到輸出研究成果的整個研究過程往往耗費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這種方式往往難以實時反饋企業的需求變化。當研究成果完成後,企業的需求可能已經發生變化,導致研究成果的實用性降低。此外,研究成果的驗證也往往需要額外的時間和資源,這使得研究成果的應用速度受到限制,但在商業領域中,市場和企業的變化速度極為迅速,因此快速的即時響應是格外重要的。

3. 研究過程的靈活性與調整

在傳統研究模式中,研究的過程和方法一旦確定後,通常難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進行靈活調整。這種固定的研究流程可能無法及時反應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或挑戰,從而影響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4. 研究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傳統研究模式往往忽略了企業文化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影響。企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運營方式和管理風格,而這些因素在研究中未被充分考慮,可能會影響研究成果的實用性和接受度。

5. 研究成果的封閉性限制

在傳統的研究模式下,研究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往往局限於研究參與人員和研究需求方,最終的研究成果通常也只是以報告和文檔的形式輸出,提交給研究需求方。整個研究的產出都被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而沒有在更大的範圍內共享,以便產生更廣泛的共識和更大的應用價值。

數位時代下,如何讓研究模式「升級」?

(1)從獨立到融合

傳統的分離式研究模式,對於某些長期議題的研究仍然有效且具價值,但在支援企業日常營運的研究方面,必須從獨立研究(旁路)轉變為融合(嵌入)。在研究的每個階段,都應與實際營運系統緊密結合,隨時獲取回饋並進行調整。

(2)從延時到即時

透過數位工具,提升資料收集和分析的效率,加快反應速度,縮短研究流程的週期,將原本需要數週甚至數月的研究時間壓縮到即時(或至少接近即時),以加速迭代。

(3)從封閉到共享

研究成果(包括過程中的成果)不應只限於研究團隊或少數需求方,而應透過各種方式及數位工具,在企業內部盡可能廣泛地進行快速分享,讓更多人能基於這些成果做出決策,或進行更深入的分析與洞察。這對於充分發揮研究成果的價值,提升企業整體洞察力至關重要。

結論

為了克服傳統研究模式的不足,我們應該考慮採用更為融合的研究方法。例如,將研究過程嵌入企業的實際運營體系中,實時追蹤企業的需求變化,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此外,強化研究過程中的實驗驗證和反饋機制,能夠提高研究成果的應用速度和實用性。這種更為靈活、動態的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的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