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數位無障礙的三大思維

Tsai-Ling Chi
UXI Insight
Published in
May 22, 2024

近年來,不論是 DEI (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多元、平等與包容性) 意識抬頭,或是無障礙設計的浪潮,都鼓勵我們聆聽以往被忽略的聲音、關注不同群體的需求。

當我們試著去了解少數群體的需要,不同的設計概念隨之浮現。經常提到的三種類型分別為:無障礙設計、包容性設計、通用設計。先前遊石有發表一篇文章〈更友善的未來:淺談包容性設計〉,介紹包容性設計的精神,它與無障礙、通用設計之間的區別。有興趣的話,歡迎大家閱讀,了解三者的不同。

儘管存在細微的差異,無障礙設計、包容性設計、通用設計的初衷與本質是一致的。這三種設計都是希望幫助所有使用者,設計出好用、友善的數位產品。為了建立一個更加包容和多元化的社會,透過確保產品和服務對所有人都可用和可理解,我們能夠消除對於身體能力、年齡、技能或其他特殊需求的歧視和排斥。這不僅在個人層面上的尊重,也為社會創造了一個更加平等的環境。

淺談包容性設計、通用設計與無障礙設計文章縮圖。「無障礙設計」聚焦於輔助身障與高齡使用者的使用情境;「通用設計」希望符合所有群體,盡可能讓特殊族群跟一般使用者可使用同樣行為達成目的;而「包容性設計」為有意識的考量使用群體的多樣性,不僅考量行動上的限制,也需考量使用上的心理情境。
圖片來源:〈更友善的未來:淺談包容性設計〉一文

上圖中,在內圈的無障礙設計已經成為開發產品和實體服務的重要原則之一。無論身體上的限制、視覺或聽覺上的困難,或是技術能力的差異,每個人都應該能夠輕鬆地瀏覽網站、使用應用程式和參與數位互動。

在開始建立無障礙之前,如果你在心中保有三個關鍵思維,往後在實踐無障礙的路上會更順利。

從同理心出發

想像一下,當你看不清楚網站內容,想放大字體和畫面時,卻沒辦法放大、無法看清資訊是什麼感受?「確認」的按鈕明明就在網頁上,怎麼點都毫無反應,更新也毫無動靜⋯⋯ 是不是造成很大的困擾呢?當數位產品不支援無障礙,就會有一些使用族群完全無法取得網路資訊。剛剛描述的情況,可能是他們正在經歷的。

無障礙所提倡的其中一個概念便是「所有人都享有取得資訊的權利」。不管我們有什麼困難或限制,都能取得自己需要的重要資訊。

這樣的概念,不僅服務了永久性的身心障礙者,也幫助到暫時性與情境式障礙的族群;在我們不方便的時候,提供我們莫大的便利。像是在邊走路邊回覆訊息時,我們可以透過語音輸入快速打字。或是,我們可以拖著行李箱走上無障礙坡道、使用電梯降低我們的負擔。還有,我們在吵雜的餐廳看 YouTube 影片時,有字幕能讓我們理解聽不見的內容。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永久性身心障礙、暫時性與情境式障礙」,可以參考目前市場上最常被引用的 Microsoft 微軟人物誌光譜。

引用自微軟的人物誌光譜,介紹視覺、聽覺、行動、口說等不便的類型,以永久性、暫時性和情境式三個類型來區分。以行動不便為例,永久性可能是生來只有單臂,暫時性障礙則是手臂摔傷打石膏,而情境式障礙則是抱著新生兒的父母。
The Persona Spectrum(人物誌光譜) 圖片來源:Microsoft Inclusive Design(微軟包容性設計)

未來高齡化的社會,可能會因為疾病與身體老化,出現更多的暫時性與情景式障礙。無可避免地,社會整體對無障礙的需求隨之成長。而同理心便是了解無障礙需求的第一步。

從個人建立同理心,就像是做使用者研究時,我們需要去理解使用者的問題、痛點,釐清他們所遇到的狀況;我們才能夠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法。

在組織內建立同理心,有助於培養組織成員的無障礙思維、在組織文化中納入數位無障礙文化,最終提升整個組織在無障礙產品的發展成效。「同理心」是無障礙的基礎,我們才能夠了解彼此、看到建立無障礙的重要性。

建構無障礙產品是「整個團隊」的事

產品開發流程簡圖:共六階段。第一階段、產品發想,集思廣益來構想產品概念。第二階段、產品定義,界定產品範疇與概念,完善產品策略。第三階段、原型設計,以原型來進行深入的評估、確認關鍵功能等。第四階段、驗證與測試,確認正式發佈前,每個面向的可行性。第五階段、產品開發,實際開發與逐步迭代。第六階段、測試與上線,品質測試與確認最終產品上線。
產品開發流程。圖片來源:參考 Asana 資源自製

有些團隊在不熟悉無障礙設計的情況下,會安排在產品後期導入無障礙,期待能一次性解決所有無障礙問題來取得標章。實際上,在產品上線前才投入無障礙,會花費許多資源與成本,加重團隊成員的負擔。

理想中的情況是,在每個產品開發環節都導入與無障礙相關的步驟,這是無障礙成熟的團隊作法。在無障礙成熟之前,團隊成員需要嘗試不同方法將無障礙體驗融入產品開發流程,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形塑適應團隊協作的互動模式。

所謂的無障礙「成熟」是什麼呢?以當時 2010 年的 Responsive Web Design(響應式網站設計)為例。在響應式網站概念與應用的初期,Mobile First Approach (行動優先設計)對整個開發團隊帶來新改變、挫折與適應期,最終融入開發團隊的日常。十年多後的今天,網站響應使用者的螢幕設備已經成為基本要求。無障礙最終的「成熟」目標也是如此,將其融入日常程序,各個產品開發環節都考量到無障礙,最終無障礙會成為產品的其中一個面向。

建構無障礙產品是各個職能一同協作、合作的過程,不單是前後端工程師,或是品質管理專家的職責。

舉例來說,為了建立產品的無障礙面向,身為產品經理,需要熟悉無障礙規範,進而定義開放優先順序、調配團隊需要的資源,並協助團隊釐清問題。

只有足夠瞭解無障礙的目標與價值,才能讓產品滿足使用者需求,並向團隊內外傳遞無障礙的價值,甚至引導高層將無障礙願景融入企業的商業目標。

無障礙對企業和組織的商業利益也具有積極影響。它不僅能夠擴大潛在客戶群體,吸引更多用戶和消費者,還提供了優質的使用體驗,提升了品牌形象和忠誠度,進而增加了市場競爭力。

品質管理團隊需要熟悉規範與檢測標準,並善用不同類型的輔助技術,在檢驗的過程中協助團隊排除無障礙相關的問題。

除了上述兩種的產品開發團隊角色,行銷、客服、法遵、文案撰寫等其他組織成員也能為無障礙盡一份心力。像是撰寫產品文案時,如何運用產品的文字,讓認知障礙族群、較無法理解複雜概念等類型的使用者,也能操作產品,達到他們的目的。

有鑑於此,W3C (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針對不同的職能,將 WCAG 2.1 (網頁內容無障礙指南 2.1)的規範分類,協助團隊角色更瞭解自己能如何實踐無障礙。如果你已經熟悉 WCAG 規範的內容,並想深入瞭解職責劃分,可以參考這份資料

學習無止盡,擁抱成長心態

產品開發導入無障礙看似高門檻,實際上我們只要掌握基本概念,它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而是需要耐心與實踐。建立無障礙文化是場馬拉松,而不只是短跑比賽,它需要長期的承諾與投入。

根據具有許多國外實戰經驗的無障礙專家表示,要將一個成熟的數位產品成功建立為無障礙,產品團隊熟悉無障礙的流程,需要至少五年的時間。五年的過程可能包含教育訓練、確認產品現況,並逐步從設計、程式開發、品質管理等面向讓團隊熟悉無障礙的運作。

要建立一個成熟的無障礙產品,以下是三個我們建議的出發點

  • 產品設計師和研究員們,可以將 Heuristic Principles(啟發式評估的十大原則)推展到使用輔助技術與輔助工具的障礙族群,讓自己更了解無障礙的原則與出發點。下一篇我們會深入說明,怎麼用啟發式評估的概念,來推展到數位無障礙設計。
  • 練習把 WCAG(網頁內容無障礙指南)應用到產品上,並且深入瞭解 WCAG,每個規則的背後都有闡述其脈絡與應用情況。透過實務練習,我們就會逐漸掌握無障礙的心法。
  • 直接觀察身心障礙者怎麼操作產品,是在研讀 WCAG 之外,最直接理解無障礙的實踐方式。

一旦開始動起來,不論是從哪個面向切入,團隊漸漸能釐清問題並安排優先順序,逐步將產品的不同功能轉變為無障礙版本。這是個需要耐心的實踐過程。

投入教育訓練是幫助團隊開啟無障礙大門的另一種方式,透過教育訓練可以培養不同職能的無障礙專家。對於工程師、品質管理、產品設計師等角色而言,除了掌握無障礙的基本概念,他們也需要培養技術與實務練習,才能真正落實與自身職能相關的無障礙面向。

舉例來說,雖然網站在呈現/渲染(render)圖示時,有許多不同的選擇:背景圖片、Unicode 字元、圖示字型(icon font)、可縮放向量圖形(SVG)等格式;在考量到包容性時,SVG 格式是最適合無障礙網站的解決方案。

這些教育訓練培養的專家,未來能在組織中發揮影響力,並且將無障礙的知識與技術交給團隊的其他成員。有機會的話,我們也能借鏡國外組織的作法,聘僱具有專業無障礙知識的身心障礙者加入團隊中。除了有助於增加身心障礙者的就業機會,也能將使用者對於無障礙的切身洞察帶入組織之中,幫助企業建立無障礙。

在數位無障礙的路上,學習無止盡,我們也會在過程中挖掘產品更多的可能。

結語

插圖:三株小樹芽,象徵建立無障礙所需要的三大思維。
圖片來源:Unsplash

無障礙是建立更平等的世界的關鍵。幾十年來,我們致力在開發和設計新技術時,參考身心障礙者的意見、專業知識和創意,設計出所有人都能使用的技術。

蘋果執行長 Tim Cook

看向科技巨頭 Apple 蘋果,已經開發過無數個數位無障礙功能,而 iOS 和 iPhone 被身心障礙者視為最好用的工具,蘋果仍持續地用上述的三大思維,不斷探索、創新、推動更平等的世界。

這些新技術幫助了許多人,一週前,蘋果再次推出新的輔助技術。現在除了以語音輸入來打字,還能將輸入內容轉為語音。我們可以一邊使用放大鏡功能,一邊用手機辨識人事物、文字、符號和場景,甚至,在視訊的時候會有即時字幕支援。

從同理心出發,懷著無障礙的初衷,了解到數位無障礙是全體開發團隊都需要一同參與的面向,並且擁抱成長心態來實踐,這是在打造無障礙產品前,我們需要保有的思維。

掌握以上三大關鍵後,希望讓你與無障礙的距離更近了一步。接下來,我們會從設計與研究的角度出發,讓你了解身為產品設計師或設計研究員,能夠做什麼事情來幫助實踐數位無障礙。

Let’s do it!

遊石設計近年開始推廣數位無障礙,也有許多產業的客戶找我們諮詢無障礙設計,討論它在企業網站、App的落地方法,我們也整理了一些心法在我們podcast 上,用 20 分鐘就可以了解這波無障礙設計的趨勢與案例嘍!

Key Takeaways

  1. 從同理心出發
    ・從個人建立同理心,就像是做使用者研究時,我們需要去理解使用者的問題、痛點。
    ・在組織內建立同理心,培養成員的無障礙思維、納入數位無障礙文化,最終提升無障礙產品的發展成效。
    ・微軟人物誌光譜:「永久性身心障礙、暫時性與情境式障礙」的定義
  2. 整個團隊一同建構無障礙產品
    ・無障礙「成熟」的定義:就像 2010 年的響應式網站設計導入日常開發的一環。
    ・W3C (全球資訊網協會)針對團隊職能與分工的建議。
    ・投入教育訓練,培養不同職能的無障礙專家。
    ・聘僱具有專業無障礙知識的身心障礙者加入團隊。
  3. 擁抱成長心態,無障礙需要長期的承諾與投入
    ・三個出發點,來建立成熟的無障礙產品:
    ・將 Heuristic Principles(啟發式評估的十大原則)推展到使用輔助技術與輔助工具的障礙族群。
    ・深入瞭解 WCAG,探究規則的脈絡與應用情況,將準則應用到產品上。
    ・直接觀察身心障礙者怎麼操作產品,是最直接理解無障礙的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