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都在看什麼呢?淺談眼動儀應用在易用性測試-實務篇

Riva Syuan
UXI Insight
Published in
May 25, 202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眼動儀的基本知識和測試流程,如果還不了解眼動儀的基本知識,可以再去看看~

那麼~這裡我們要來討論的,就是當易用性測試中有使用眼動儀時,需要注意的情況,所以這篇文章會圍繞在三個問題。

1.眼動儀導入測試的實際情況2.該如何提升眼動儀導入易用性測試的品質?3.要在易用性測試中使用眼動儀嗎?

為什麼你會需要知道這三個主題呢?

畢竟,眼動儀的設備加上分析費用,都是不容小覷的費用,但是不論今天你的產品是什麼類型的,產品迭代幾乎是無止盡的,討論功能的優化順序之餘,做測試也是要盡量把資源、人力都花在刀口上,才能持續做下去 ,也比較好說服同事、老闆或是誰來支持你使用眼動儀~

Photo by Matthew Fassnacht on Unsplash

一、眼動儀導入測試的實際情況

我們先來說說眼動儀的優點,有執行易用性測試經驗的人,應該有問過受測者一個問題:

主持人:你剛剛有注意到這個資訊/按紐嗎?

受測者(看了一下):我有看到…我應該有看到吧?

當受測者在某一個流程環節中卡住時,我們常常要確認受測者是「沒看到」還是「沒理解」那個關鍵資訊,因為這會決定我們要優化的是「位置」還是「視覺意象」,而這往往是人眼觀察很難確認的部份。受測者會說有注意到,但事實上我們無從確認他當時的狀況,若有導入眼動儀,即可透過注視軌跡圖或熱點圖再次確認元件的位置是否有問題,而研究人員便可把時間花在確認該元件的視覺意象是否有被理解正確。

接著來看看,導入眼動儀到易用性測試時,可能會有的一些狀況:

狀況一:眼動儀一直無法偵側到眼球活動

受測者:……(再次正襟危坐)

主持人(看了一下數字):不好意思~我們再往前坐一點…

眼動儀在校正時很容易會受到視力狀況、眼睛大小、觀看坐姿等因素,影響到眼動儀的數據品質和精準度,若一開始眼動儀就無法在校正中偵側到眼球活動,之後便無法蒐集到數據,但即使受測者很努力的配合調整姿勢,但眼動儀仍有可能偵測不到眼球活動,建議在測試前,與團隊成員討論要以校正幾次為限,若超過這個次數仍無法偵側到受測者的眼球,那就直接進行易用性測試。

狀況二:在力求數據時,有可能會限縮受測者的肢體語言

受測者:咦~這是什麼?(身體突然往前靠)

主持人(幾分鐘後接到其他成員的眼神/訊息示意):可以往後坐一點嗎?

肢體語言也是易用性測試觀察的重點之一,但若要讓眼動儀都能偵測到眼球活動,受測者的動作不能有太大的變動,然而有些受測者習慣有較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而且在將近90分鐘的過程中也不太可能一直保持接近靜止的狀態,我們就曾遇到有受測者覺得網站字太小太密而貼著螢幕看,或是覺得疑惑而忽然往後靠著椅背思索,這些都有一定的機率會讓眼動儀偵測不到眼球,不過主持人也只能盡量適時提醒受測者,在力求數據的完整度能再高一點的同時,又能讓受測者自然表現。

狀況三:這個是有吸引力的?還是令人感到困惑?

眼動儀分析結果之一的熱點圖,它的紅色區域比綠色區域受到更多的關注頻次和停留時間,直覺上,這似乎可以解釋這裡有足夠吸引人關注的資訊,但其實還有另一種狀況~那就是這裡令人感到十分困惑!

曾有不同指標和眼動儀探討任務難度的研究發現,關注時間長則代表該任務愈困難,但若是沒有放聲思考、觀察及情境後訪談的質性資料,我們其實不能憑著看數據,就判斷熱點圖紅色區域的主要成因。

二、該如何提升眼動儀導入易用性測試的品質?

由於我們遊石團隊是以外部團隊的角色進行這次的易用性測試,但在前期沒有機會和客戶討論,針對眼動儀他們想知道的觀測問題(有一部份原因也是客戶也不知道要測試什麼),所以會遇到以下狀況:

狀況一:要讓用戶戴眼動儀了,但這個產品尚未經過目標客群的測試及迭代

在進行產品迭代時,為了先找出一些較明顯的易用性問題,通常公司會先找內部團隊的人員做測試評估,較少直接對外招募目標客群做易用性測試,然而,內部團隊覺得影響不大的問題,可能會是目標客群認為的大問題,而且這類問題的修正方式,不會僅是改改元件的位置或樣式就好,有時是連資訊架構都要再梳理,然而像是資訊架構這類的問題,用眼動儀來偵測並不會更有效率。

狀況二:有眼動儀的設備,但沒有明確的測試目標物

眼動儀的設備和分析,其實也是一筆不容小覷的經費,但已經花錢投入的客戶,其實不一定很了解自己產品的測試階段和需求是什麼,容易會有「為了用而用」的心態,想要把眼動儀的使用時間拉長,獲取更多數據,但因為沒有明確的測試目標,最終獲得的數據無助於產品迭代。

以上狀況,都不利於將眼動儀發揮至最大的效益。為此,我們要事先透過前期內部測試,推測出可能需要眼動儀偵測的問題。雖然,眼動儀的數據幫助我們更加了解使用者的凝視行為,並且加以佐證易用性測試洞察,但付出在測試的時間和後續成果相較之下,仍有可以提升效率的空間。

我們可以怎麼做?

若你的產品測試有上述狀況,建議在進行以目標用戶為主的易用性測試之前,我們可以先進行以下三個步驟,來提升眼動儀導入易用性測試的效益。

1、討論測試目標

先與團隊成員或客戶討論有沒有想觀測的目標,若是沒有特別想測試的目標物,或許我們可以提早進行前期測試,依照情境任務進行 3~5 場內部易用性測試,從中找出可能的觀測問題及目標。

2、前期內部測試

為了讓正式測試時,能將眼動儀應用在有價值且明確的問題上,在前期內部測試時即可先用眼動儀,並透過注視軌跡回播影片,找出可能的觀測問題及目標物,以便分類哪些情境任務需要眼動儀進一步觀測。

3、調整易用性測試流程及情境任務設計

經過以上討論後,我們再調整易用性測試的情境任務及測試流程,之後進行正式易用性時,就可以針對較明確的問題蒐集眼動儀數據,並且調整情境測試任務流程,安排眼動儀情境任務及 RTA 的測試順序。

回溯型放聲思考 (retrospective think aloud methodology, RTA)一種放聲思考的方式,有別於易用性測試常見的同步型放聲思考 (Concurrent think aloud methodology, CTA),RTA 是先讓受測者專注使用產品操作情境任務,任務結束後,研究者再回播剛剛的操作影片,讓受測者邊看邊分享當時使用產品時的內心想法。在眼動儀的測試中使用 RTA ,可以減少受測者不自然地專注看某個點很久,影響自然情況下的眼球運動。

三、要在易用性測試中使用眼動儀嗎?

上述的內容是圍繞在將眼動儀導入易用性測試時的可能狀況,但是到底值不值得導入眼動儀在測試之中呢?以我們這次測試過程和成果來看,由於該產品的問題大多是網站文案內容及排版,其次才是資訊架構的問題,其實以這些問題的性質來看,眼動儀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什麼時候,才是使用眼動儀的好時機呢?

我們參考了致力於研究中應用眼動儀的 NN/g,NN/g在 How to Conduct Eyetracking Studies 報告書 p.7 及 p.153 中,就已經說明許多淺而易見的易用性問題,如:使用者在網站中迷失、對文案不理解等等,這些都是用放聲思考搭配原型測試便可發掘的問題,是簡單低成本的好方法,適合較少進行易用性測試的公司;若公司已經進行數次易用性測試,想更專注於某些產品細節,那眼動儀會是一個有價值的工具。

因此,當我們想要將眼動儀的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最好的時機是產品經由迭代,較明顯的易用性問題都已經調整完成了,再導入眼動儀,才能更專注挖掘其他不易被察覺的問題上。

所以,到底要不要使用眼動儀呢?

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思考的是:

在用眼動儀看細節前,淺而易見的易用性問題解決了嗎?

我們也是初次使用眼動儀導入易用性測試,若你有更專業豐富的眼動儀測試經驗,也歡迎你與我們分享及指正喔~

🚩還想知道 UX研究員、設計師的職場經驗嗎?
歡迎參觀 UXI 遊石設計官網,追蹤 UXI insight 以及我的文章
學習更多用戶研究及 UX 設計知識,了解 UX 業界的產業案例及實戰現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