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l 2020 美國 HCI/UX 碩班申請心得

UW HCDE, CMU ETC, Purdue CGT, IUPUI HCI, RIT HCI

Xenia Lin
UX Pacer
15 min readMay 20, 2020

--

UW (Photo by Shunya Koide on Unsplash)
目錄
1. 申請結果
2. 申請背景
3. 準備時程
4. GRE & TOEFL
5. 選校策略
6. 申請文件

Start with Why❓

HCI 領域申請的核心就是「為什麼」,整份申請 package 就是不斷回答各式各樣的 why,釐清自己為何要申請,會是支持你走過這段漫長過程的動力。

以我來說,我對 XR (Extended reality,包含 VR/AR/MR) 領域很感興趣,而美國的 XR 產業、社群發展最活躍,充滿很多讓我感到興奮的工作機會。此外,與其單純地寫程式做應用,我更想知道該如何設計以人為本的體驗。或許 XR 目前離很多人的生活還太遠,但在它慢慢拉近和一般大眾距離的過程中,我希望能參與其中,透過好的互動設計創造價值,也帶給更多人有意義的體驗。因此我選擇申請人機互動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領域、就業導向學程。

雖然現在講起來好像我很知道自己在幹嘛,但其實申請過程中,很多時候我根本寫不出內容,是經過無數個漫漫長夜的梳理、質疑、思考,才好像比較確信自己想走的方向,而這也是我在整個申請過程中的最大收穫。我想只要記得自己想出國的初衷,過程中就能慢慢延伸、拆解出背後的脈絡和原因。

1. 申請結果

Decision
■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MS in Human-Centered Design & Engineering (HCDE)
Admitted
Purdue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UX track) (2/27)
RIT HCI (with 30% merit scholarship) (3/3)
UW HCDE (3/14)
CMU ETC (3/18)
IUPUI HCI ($9,000 scholarship + TA/RA) (3/27)
Rejected
Georgia Tech HCI (IC track) (3/3)
SJSU HFE (4/28)

2. 申請背景

Education
■ 臺大資管系 (GPA普通,甚至有被當的科目...所以希望GPA不夠高的人不要放棄)
■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交換學生
Test Score
■ TOEFL: 109 (R29 L29 S27 W24)
■ GRE: 325 (Q168 V157 AWA 4.0)
Work Experience
■ QA Engineer, HTC Vive R&D (1.5y)
■ Freelance Game Developer (8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 180 Degrees Consulting (5y)
■ ITSEED 資訊種子計畫 (1y)
Award
■ 2nd Place, Best Game Hack, Equipvision’s Choice Award @ Citrus Hack 2018(UC Riverside)
■ Best Tech Award @ 2017 NTUST Creative Game Design Contest
■ Finalist of Best Game in Campus @ 2017 Taiwan Original X Awards
■ Judge’s Award @ 2016 IMEI Food Poster Design Competition

3. 準備時程

我自覺我的準備時程參考價值不高,很難準確寫出在哪段時間做了哪些事。可以說我去年十一月底離職後全心準備了兩個月,也可以說我從萌生想出國的念頭到現在斷續準備了三年。

剛開始準備的時候,我以為我那年就會完成申請,結果也沒有。兩年前,我甚至找好推薦人之後還寫信道歉,說不好意思我決定今年不申請了。總之,大家的情況各有不同,我覺得就是下定決心、做就對了,行動會帶來想法。

出國念書是個重大決定,在這過程當中經過非常多的掙扎,有兩句話讓我很有共鳴,跟大家分享。

Don’t settle and wonder, “What if?” for years and years, until the question morphs from “What if?” into “What else?”

— Mark Manson

還有另一句是來自留學版:

別低估了一年能帶來的改變,高估了晚一年的代價。

在 PTT 某篇分享文讀到這句話,瞬間有種被擊中的感覺。眼看著身邊同學、學弟妹都出國念書,其實心中也會有慢人一步的焦慮感。但後來發現,多了一年的磨練,申請時在經濟、經驗和實力上都感覺更有底氣。或許現在的你,GPA 不夠高、經濟能力不足以支應學費、英文成績還考不到門檻,那就拉長戰線,再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成績不夠好可以靠工作經驗來補強、經濟能力不足可以先存錢或找 funding,總之在夢想面前沒有藉口、沒有僥倖也沒有捷徑。努力過後,就會發現距離心中的目標,又近了許多。

4. GRE & TOEFL

合適的備考策略因人而異,補習如果更有效率也是很好的。T 分數期限兩年,G 分數期限五年,早點考一考之後沒煩惱!另外有些 program 有語言分數的硬標準,有些則不要求考 G,備考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

我是選擇 DIY 備考,整體上就是刷題+背單字+熟悉模板,是有點暴力的備考方式,還是給大家做參考。

  • 先背高頻單字,再刷題繼續背:先把高頻單字背過一次之後,我主要是藉由網站刷題來繼續背,只要遇到不熟悉的字都全部記下來。除了一邊熟悉題型,把單字套用到題目情境上能直接應用,藉由寫筆記和檢討題目的過程也讓大腦再消化吸收。刷題帶來的進度感、回饋感,也會激勵我繼續準備。
  • GRE 單字建議將同義詞一起背:但這個意思並不是說看到一個詞,就要去把另外十個同義詞全部找出來背。而是在做題的時候,假如遇到像是 sequacious, malleable (順從的)兩個詞出現在同一題,就可以把它們先記在一起,下次遇到 pliant 這種差不多意思的詞,就把它也加進去。GRE 會出現非常大量的同義詞,一個題目當中只知道適合填入空格的一個詞是不夠的,不知道另一個同義詞就答不出來。我一邊刷題一邊做筆記,真的被同義詞的量嚇到,光是「辱罵」這詞就有好幾種罵法(崩潰)。
  • 口說和寫作彈性依循模板、練習想論點:不論是 G 或 T,其口說、寫作都有可依循的架構,也就是模板。倒不是說要死記硬背,但一定要熟悉好的段落架構。剛開始照模板走,之後就容易彈性調整,確保回答內容架構明確、切題、有重點句和舉例,考試當下也比較不會慌。GRE issue 寫作的部分,我用網路上高頻題來練習想論點,把每段大綱列出來;實際考試時也很幸運剛好碰到練習過的題目。

5. 選校策略

先釐清需求

HCI 學程主要分成 Design、Research、Engineering 三大方向,各家側重面向不同。我希望找到重視 engineering,不完全偏重 design 或 research 的學程;且由於個人興趣,也希望系上或學校有足夠資源投注於延展實境 (XR) 的研究和發展,這就成為我挑選學程時的重要指標。

再來,因為畢業後計畫在美國就業,我偏好時間較彈性、能透過暑期實習累積經驗的兩年學程。其他主要考量點還包含是否有 OPT、整體花費、就業前景、地理位置。

透過閱讀網路上前輩們的心得文,就能更清楚該如何設定篩選標準。推薦閱讀:給UX學習者的入門指南(Extra上) — 如何選擇UX Program

仔細研究學校網站

我先從 Top UX School 網站上,依照列出的指標,篩選出有興趣的學程,再一個個仔細研究。研究學程時,一邊記錄下哪些規劃很吸引我、哪些地方有疑慮、它特別強調的學生特質和學習目標等等,也搭配網路上心得文來整理資訊。這些記錄能幫助你在準備申請文件時,寫出更契合的內容,也能和學長姐確認理解是否正確。此外,仔細看學程中哪些課程、教授們的研究方向是你真的有興趣,畢竟學費很貴,一定要找到想學的東西。

最後我選了七個 program:

夢想/衝刺
UW HCDE:從學校網站上就可以看出學程規劃很完善,就業方面資源相當多,地理位置也很棒。課程是在晚上進行,有一半的學生是正職人士。我特別喜歡 HCDE 很關注科技所能創造的社會影響力,且 UW 有 Reality Lab 在做 VR/AR 相關項目,西雅圖也有很多 XR 領域的公司。校方表示今年收到超過 700 件申請。
CMU ETC:課程設計圍繞在娛樂科技產業、電玩軟體開發,會申請單純是因為心中有個遊戲夢。自從聽了 Randy Pausch 的 The Last Lecture,ETC 就成為我心目中的夢幻 program,雖然最後選擇 HCDE 但還是很感謝曾經有機會念 ETC。目標
IUPUI HCI:選修課程滿多元,IU 系統的學費和生活費相當親民。Human-Centered Computing 部門下設 Media Arts and Science MS & HCI MS 兩個碩士學程,其實前者看起來跟 VR/AR 更相關,也因此 IUPUI 的課程選擇多了不少相關領域的課。
GaTech HCI:有 Interactive Computing、Industrial Design、Digital Media、Psychology 四個不同的 Track,學生多樣性非常吸引我,有好幾位教授的研究跟經歷我都滿感興趣。實驗室選擇多,又因為 College of Computing 特別大,所以滿多 HCI 研究都跟 CS 相關。Purdue CGT:分為四個領域 (UX Design、Animation、Games、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從部門名稱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 就可以發現他們對 XR 一定很關注。收到第一封錄取信就來自 Purdue,當時還覺得滿有機會去的。今年申請 UX track 人數據校方表示約 90 人,對 XR 有興趣的話我覺得是不錯的選擇。保底
RIT HCI:RIT graphic design & game design 相關課程很不錯。不過我後來感覺選修課程選項並不多、XR 方向內容也較少,如果當時研究得更透徹,應該就不會申請。
SJSU HFE:學費便宜,且 HFE program 在矽谷聲譽良好。雖然 XR 方向的課程和研究偏少,但畢竟 SJSU 地理位置很好,號稱找工神校,矽谷又是 XR 產業蓬勃發展的地方,整體 CP 值讓我覺得可以申請。

我自認功課做得還不夠,像是沒有更努力向各校學長姐詢問真實情況、有些 program 不夠仔細研究等等。有的 program 沒申請單純是因為時間來不及,所以還是建議大家盡早開始、多方詢問,不要怯於尋求協助。

6. 申請文件

撰寫申請文件的眉眉角角真是太多了,這邊主要分享我覺得比較少在其他分享文中看到的建議,以及一些個人經驗。

我的 SOP 和推薦信擬稿有請專業潤稿者幫忙潤過(建議非母語人士一定要至少潤過一次,價格不會太貴,整體讀起來自然很多),初版 SOP 也有麻煩學姊幫忙看,都找出不少盲點和能改善的地方,真的非常感謝!

SOP

記得剛開始準備的時候,看到大家說 SOP 超級重要,我心裡抱持不少懷疑。想說這麼主觀、容易包裝的東西,難道不是很容易就能呈現出審查者想看到的樣子嗎?更客觀的考試分數、工作經歷、得獎紀錄、很厲害的作品,不是更容易比較出哪個申請者更優秀嗎?

後來才發現學校真的不見得是要找最優秀的人,他們是要找最適合的人。而對 HCI 領域來說 SOP 就是申請的靈魂,這又呼應到你為何要來念這個學位?你適合這個 program 嗎?沒有明確的 purpose,寫出來的內容會很難說服人。

  • Connect the dots:把一堆零碎經驗串起來,說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先以一句話摘要「我的背景」,再用另一句話寫出「我的未來」,這就是 SOP 當中的重點句。有了貫穿全篇的重點(骨架),再去延伸出各段落(肉),同時在其中強調我的特質/經歷和 HCI 的連結(血),用明確的細節去佐證,這樣就能寫出一篇骨架明確、有血有肉的 SOP。以我為例:
■ 背景: "My graduate study in HCI will build upon m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in nonprofit consulting, game development and VR."■ 未來(long-term 生涯願景): "My lifelong vision is to create meaningful interactions that positively impact society."■ 未來(short-term 碩士目標): "My objectives for graduate studies are focused on creating meaningful interaction with emerging media, especially extended reality."接著再從上面的重點句去開展出各段落。從背景開始,分段談資管系的學習、非營利顧問組織經驗、遊戲開發、VR 產業工作經驗。藉由這些經驗,我得出了我的生涯願景,想要創造有意義的互動設計、延伸過往經驗進一步探索 XR 領域。而為了達成目標,我希望透過此碩士學程獲得成長。接著描述該 program 有哪些地方和我很契合,根據各校去客製化。
  • 幫審查者畫重點:我自己做了一件(希望不會太雞婆的)事是畫重點,每一段挑一句,把希望審閱者記得的句子加粗。滿滿兩頁的 SOP,透過重點句可以讓讀者在閱讀前先快速抓到你想強調的東西,讀到每一段都能很清楚段落目的,通篇讀完後還能透過重點句快速複習,不會迷失在一堆文字當中。也有人說應該把重點句放在段落第一句,但有時候剛好段落中段或結尾才是我希望審查者記得的句子,這時畫重點就會有幫助。畢竟他們要看上百份審查資料,這個小動作也能引導他們讀到我想強調的重點。

推薦信

我找了資管系的導師/系主任、系上教 3D 課程的老師、公司高階主管做推薦人,真的非常非常感謝他們的大力協助!!!

推薦信網路上有很多前輩提點,就不細談了。我覺得特別重要的是要清楚提供相關資訊給推薦人,我是以 Google spreadsheet 列出各學程資訊(如下圖),再給每位推薦人專屬的資料夾連結,將 SOP、CV、推薦信草稿等相關資源都放在裡面。

提供給推薦人的申請學程資訊

CV

一樣不細談,網路上有很多範本跟文章。幾個 tips:

  • 一頁呈現+超連結:挑選關鍵資訊、適當運用超連結,數位版履歷能放的東西其實比一頁還要多。像是 HCDE 雖然不要求作品集,但我還是在履歷上放了連結,也把參加過的組織放上官網連結之類的。
  • 整潔清晰的版面配置:這對 HCI 領域申請者來說是最基本的,而且用 Google doc 就可以達成!我以前曾用 illustrator、Pages、Word 做過 CV ,但跨裝置編輯非常麻煩,後來決定用 Google doc 試試,結果滿不錯。

Portfolio

每個 program 對作品集要求不同,我覺得 web portfolio 最通用,且也能做為未來求職的基礎。但我來不及自己刻網站,就直接選用 Adobe Portfolio。

如果不是申請藝術導向的學程,作品集的重要性相對不高;我申請七個 program 當中,有兩個不用作品集、三個是 optional。我覺得申請學校的作品集和應徵工作不同,學校更注重你的個人特質而非即戰力,所以不用擔心作品不夠厲害,把手上有的東西好好呈現、展現出特色就可以!比如說一個簡單的課堂專案,與其只放上 demo 影片,還可以多加上設計理念、反思、使用者訪談,把整體包裝好,看起來就會完整很多。多觀摩別人的作品集會很有幫助。

我的整份申請 package 都以 XR 為核心,為了加強這個印象,我在作品集中也搭配一些自己在玩 VR 的照片。除了讓審查者一點開就能感覺到「她真的對 VR 很有熱忱」,也和我的 SOP 相互佐證;此外也能在數百份作品集中留下記憶點,讓學校看到我和其他申請人不一樣的地方。

Writing Sample

少數學程會要求繳交 writing sample,像是論文、學術寫作甚至課堂報告,主要用來佐證你的研究能力、邏輯架構和英文表達。但在台灣求學過程中,其實很少有全英文寫作,更別說要獨立完成、達到一定長度。

Purdue CGT 會要求一篇 writing sample,RIT HCI 則是 optional。為此我特地再寫一篇英文文章,分析 VR 遊戲。既然都要額外寫了,建議選擇跟自己學習目標相呼應的主題。

小結

所有的申請文件組成一個 package,也就是說要以整體去思考,而不是分開去想 SOP 要寫哪些內容、推薦信要從什麼角度出發。好的申請 package 會圍繞著共同的核心,每個文件互相佐證、加乘。若 SOP 當中寫說,「我大學修課時學到很多和 HCI 相關的知識」,或許 CV 當中可以放入 Related Courses 去具體條列;若你 SOP 中描述如領導力、合作能力等特質,則可以請推薦人在推薦信中強調和舉例佐證;若描述自己對某個主題/領域特別有熱忱,那麼你的整個 package 客觀來看也是這樣呼應的嗎?

雖然寫了不少,但其實略過很多其他心得文常提到的重點,不然真的要寫會沒完沒了 😅

最後特別感謝朋友們的支持,不管是陪我一起喝酒聽我抱怨,還是在崩潰的夜晚傳來鼓勵的訊息,都真的很感謝;也謝謝家人無條件的支持和相信我的選擇。

從三年前開始讀著留學版上每一篇心得文,到現在坐在電腦前寫下自己的申請心得,對於一切都感到很幸運也很感謝。申請這一路走來,受到很多人的幫助,寫下這篇,希望也對之後要申請的人有一點幫助,有任何建議或疑問都很歡迎和我交流😊 也希望疫情的影響能早日減緩 🙏🙏🙏

--

--

Xenia Lin
UX Pacer

XR enthusiast and indie game develo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