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 Google, Microsoft 各大科技公司搶著要的內容策略師

Sam Yang
UX Pacer
Published in
8 min readMar 13, 2019

為產品發聲的Content Strategist是什麼?以臉書為例

“Designers decide what the product looks like, Content Strategists decide what the product SAYS.”

在UX相關的職位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大概就是用戶體驗設計師(UX Designer)和用戶體驗研究員(UX Researcher)了。不過這半年在西雅圖,講到UX時,也常常會聽到Content Strategist 或 UX Writer這兩種職位,不過始終不太清楚這方面的專業究竟是什麼樣子,唯一知道的是很多大公司都有在招這方面的人才,系上同學中我認識的就有幾個Expedia和Microsoft的Content Strategist。

Facebook Jobs Page

這週參加了臉書辦的 Content Strategy Workshop,工作坊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份是簡介Content Strategist的工作內容,第二部分是一個簡單的Content Strategy活動,第三部分則是分享該怎麼尋找相關的職位,作品集跟怎麼準備的內容。我覺得這是一個蠻新又特別的工作,若是人文社會背景(或是任何背景!),想要在科技業工作,說不定可以朝這方面去多瞭解與練習。目前中文世界這分面的資料感覺還沒有很多(但若是用英文查的話可以找到很多資料與經驗分享),因此特別想要用一週一次的UX Pacer來跟大家介紹這個很新鮮的專業!

一、什麼是Content Strategist 內容策略師

以臉書為例,一個Product Team會有:Product Manager, Engineer, Product Designer, UX Researcher, Content Strategist,其中後三者組成為所謂的 “UX Team” 。

「設計師對一個產品的『長相、互動』負責,內容策略師對所有出現在產品上的『文字』負責。」舉例來說,英文版的發布動態介面上的 “What’s on your mind?” ,或是 “Share”, “Post”等,其實都是經過非常多的測試還有設計才敲定這句話的長短、語氣、情緒的。內容策略師在腦力激盪這些文字時,不止要考慮文字本身傳達的意義、一致性,也要顧慮到和用戶的互動關係,例如這個文字是要幫助用戶完成什麼目標?這個過程的節奏是快是慢?出現在產品與用戶互動的哪一個階段?

為什麼要用 “What’s on your mind?”

讓「對的文字」出現在「對的地方」。

臉書的內容策略師和產品設計師是非常密切合作的,他們要常常討論產品的外貌與文字。我們很常看到icon旁邊有文字,那到底是先有icon還是先有文字?有時候內容策略師需要知道icon長什麼樣子,才能想像文字內容,有時是設計師需要看到文字,才知道icon應該要怎麼畫,對於臉書來說,一個產品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字和視覺設計才能精準地傳遞公司的服務與用戶體驗,這也是為何各大科技公司愈來愈注重內容策略師在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性。

臉書內容策略師的職位介紹

二、誰可以當內容策略師?這個專業需要懂什麼?

臉書內容策略師的組成五花八門,有新聞、心理、資訊、文學、設計、行銷、語言學…等(他大概列了20種但我忘了,但他想表達的重點就是:什麼背景的人都有)。想要成為內容策略師,你可以從培養以下幾種能力開始:

  • Product Strategy 產品策略:有產品策略的概念讓你可以瞭解商業的目標以及說故事的能力
  • Writing Terminology 寫作術語/文字掌控力:良好的文字掌控力讓你能拿捏文字的、語氣/聲調,精準的定義產品用詞
  •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資訊結構:有資訊結構邏輯可以幫助你組織、架構與分類內容
  • 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擁有設計思考的概念能夠幫你了解用戶與產品之間的互動

三、內容策略的設計過程

在設計一個文字/訊息(Message)時,大致會經過三個步驟:

  1. Answer:誰是用戶?想要解決什麼問題?主要是要傳達什麼?在哪邊出現?出現的時間點?語調是什麼?
  2. Design:畫出用戶體驗地圖(User Journey Map) 能夠幫助內容策略師看到整個用戶體驗的過程,用戶是在哪個階段遇到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在Flow中的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了解過程後,內容策略師會開始針對內容創造多種不同的寫法。例如「分享功能」的文字可以是:「分享」、「和朋友分享吧」、「想分享嗎?」、「讓別人也看看」、「方想你的想法」…等
  3. Test:如同一個介面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設計,一段文字也有很多不同的寫法。此時內容策略師會用A/B Test, Focus Group, Survey等不同方式來測試哪一個文字最符合用戶的需要。

四、內容策略的作品集該怎麽準備?

臉書的內容策略師和我們分享了內容策略作品集的架構:開頭(我是誰?)、中間(若是PDF的話大概三個作品)、結尾(為什麼你們應該要錄用我?)。

重點來了,每個作品當中你該放的不只是「文字」或成果,而是應該要說出你的思考流程與解決問題的步驟,包含(但不限於)

  • 該作品的背景(作品產生的契機)
  • 是要解決什麼問題(例如:為了要減少註冊帳號的耗時)
  • 我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研究、比較…等,你的方法)
  • 結果是什麼(例如:讓網站註冊帳號所需的時間更順暢)
  • 遇到了什麼挑戰
  • 若是團隊工作,你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以上僅供參考,每個人以及每個工作要求的可能都不太一樣]

若過去沒有相關的作品沒關係,你也可以自己創造作品集,包含Re-Design一個產品的內容、主動為NGO或是社團提供相關服務、甚至是設計一個新的產品概念…等,都是可以累積的方式,只要你可以把思考流程、內容背後的邏輯脈絡表達清楚,都可以做為內容策略作品集。

五、UX Writer 和 Content Strategist 有什麼不一樣?

Content Strategist 和 UX Writer的工作內容有些重疊,都是跟文字和UX有關。工作坊中有一位臉書的員工提到,以她個人的經驗來說,之前在Blizzard 擔任UX Writer時,感覺工作的Scope比較小,著重於「文字」,但是現在身為Content Strategist,除了「文字」方面,她還會參與比較多關於產品策略的討論和構想。不過由於這兩種職缺都還蠻新的,因此沒有一個業界統一的標準,往往會依照各家公司會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Google有Content Strategist 和 UX Writer 兩種職稱,但是Facebook就是統稱Content Strategist。若對這方面有興趣,我建議可以這兩個關鍵字(Content Strategist, UX Writer)都查一查,或是去Indeed/Glassdoor等徵才網站看各家公司對於這兩種職位的敘述內容。

不知道大家在看完這篇之後有沒有對於Content Strategist的工作內容比較了解?若是想要更深入的去探索這個專業,建議可以上網用中文&英文搜尋相關資料,會有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文章!

六、參考資料

--

--

Sam Yang
UX Pacer

Hi I’m Yun Shan, Sam, 珊 | Design @ Microsoft | UW H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