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ich — School of Information, UX Research and Design 2017 Fall申請心得

我如何從圖資系踏入UX圈?

Erin Lee
UX Pacer
9 min readAug 15, 2018

--

前言

我從小就喜歡設計,無論是平面的素描水彩、立體的拼貼剪紙,到長大後自學Photoshop與Illustrator,在學校組織內擔任美宣、加入藝術季籌辦團隊等,舉凡是設計相關的事物,我都能非常專注地投入其中。雖然熱愛設計,但我一直以來只將其視為休閒興趣,並未考慮過要朝這個方向深耕,更不用說從事相關的工作。

大學就讀圖資系的我,在大二前對於未來藍圖的想像可說是幾近空白。圖資學涉獵之廣,雖然提供了我許多職涯的選項,卻也讓我感到十分迷惘。直到二升三的暑假,我偶然看到系網介紹一位學姊至UMich攻讀人機互動碩士的心得,才因此認識了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這個領域。之後出於好奇修了系上開設的「人機互動」,第一次經歷從發想問題到產出原型的過程,不僅覺得收穫良多,也發現這似乎是一個能夠結合興趣及所學的地方。

我喜歡天馬行空的畫畫,探索設計的各種可能性;而圖資系讓我學習到,如何站在使用者的立場思考,尋找有效的工具以研究並解決使用者的資訊需求。

大三到大四這段期間,為了釐清HCI究竟適不適合自己,我到臺大的創新設計學院(D School)選修兩門課程,接觸Human-Centered Design的方法論,並在學期結束時發表了專案的成果。另外,我也參加了由臺大、政大、臺科大合辦的Open HCI Workshop,嘗試在短短六天內解決一項設計挑戰。由於有了這些理論與實務的經驗,讓我更加肯定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熱忱,決定繼續念研究所來累積知識與經驗。而美國的HCI圈子風氣相對興盛,便成為了我申請的首要目標。

*註:我申請的是2017 Fall的program,現在已經要從碩一升上碩二,本文提供的資訊也是以當年申請的記錄作為參考。若學校官網或申請系統的內容與本文略有不同,請以校方資訊為準!

UMich申請文件架構與撰寫

申請背景:

UMich申請文件:

UMich School of Information底下包含三大主軸Areas of interest(領域方向),分別是:

  1. Data Science / Data Analytics /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2. Digital Archives and Library Science / Perservation
  3. User Experience(UX) Research and Design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HCI) / Social Computing

入學之後依據有興趣的領域方向可以再安排修習相關課程。

領域方向並非一開始選定就不能調整,只要在畢業前修滿任一領域方向規定的學分就好。而我在撰寫申請文件時,針對的是UX Research and Design。學校不會要求申請前要選好,但我建議最好以其中一個為目標來準備,寫申請動機時才會更具說服力。

至於申請文件,可分為Personal Statement (PS)以及Statement of Purpose (SOP)。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PS較為精簡,要求申請者介紹個人背景和申請動機;SOP則明確列出了五個問題,要求申請者依據自身對該系所的了解,融合學校/生活/工作經驗、未來展望等等,寫一篇essay回應那五個問題。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SI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PS架構]

為了避免PS跟SOP的內容重複過多,我把主要的學經歷留在SOP裡詳細闡述。對於PS,就從比較生活化的角度切入,整篇內容也較著重於課外活動帶給我的反思。

在第一段裡,我說明現今社會上許多科技產品因設計不良,導致許多使用者受挫而拒絕繼續使用,讓我們原先希望透過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初衷無法達成,藉此點出UX這門學問存在的必要性。

接著,我簡述了自己大學所念的學系,如何協助我培養HCI領域所需的技能,例如研究使用者的行為、熟悉資訊平台的架構、區分不同資訊系統的特性等。除此之外,由於HCI領域十分重視設計師能否和其團隊良好的溝通,我也以大學時期參與的社團為例,說明我如何與不同學院的人分工協作、解決衝突、取得共識,最後產出滿意的結果。

最後,則是總結以上段落,並再次強調HCI領域橫跨多種學科的特點,藉以論證自己擁有該系所看重的能力及特質。

[SOP架構]

UMich要求申請者在SOP中必須回答的五點如下:

我認為在撰寫SOP時,不必非得按照一問一答的方式,否則可能會顯得有些生硬,也很難流暢地表達想法。我的作法是先想每一點可以用什麼經歷或故事來呼應,列出其大綱後再開始寫細節,最後將所有段落銜接起來。

我首先敘述了自己念圖資系後對於資訊領域的觀察。現在網路發達,使用者往往要花很多時間瀏覽、搜尋自己需要的資訊,HCI的研究能夠幫助使用者以更簡便且有效率的方式達成目標。而對於使用者的需求,應考量其族群、性質、情境等提供適當的指引。

第二段開始,我就針對第二個問題,描述我是如何受到HCI領域的啟發,進而參與相關活動,發揮自己的長處之餘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我以之前在設計類專門圖書館的實習為例,描述我身為館藏與讀者之間傳遞資訊的中介者,是如何判別讀者的需求、發掘讀者的痛點,藉此為館藏的搜尋系統進行改善。同年暑假,我也在Open HCI Workshop應用了設計思考的概念,學習如何快速迭代原型,更因為和許多來自資工背景的人合作,發現自己如果能有基礎的程式知識,對於做設計也很有幫助,因此決定要主動多去接觸程式語言。最後,我提到在D School完成的專案內容,讓我了解一項設計在實作時,會遇到的潛在障礙或限制,以及該怎麼克服。

談完自身經歷後,便可以串到第三、四個問題。我先表示未來希望成為一名UX方面的專業人士,而UMich的課程安排彈性、選擇多樣(兼具質/量化研究與設計),且要求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實習學分,讓我們有機會應用課堂所學,種種資源都能幫助我精進自己、補強劣勢。

最後一段,就順勢帶出第五題,解釋自己進入UMich後,能帶給學校什麼價值,又能如何在專業社群內產生影響力。對於這一題,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很難下筆,尤其是像我一樣先前沒有正職工作經驗的申請者,難免會擔心自己對於HCI社群還不夠瞭解,也不知道能貢獻什麼。我的作法是將HCI結合自己平常有在關注的其他議題,例如臺灣正逐漸邁向高齡社會,所以我希望未來職涯的發展能夠聚焦於長者的照護,透過良好的互動介面設計,來幫助長者提升生活品質。

在回答這五個問題時,並沒有標準答案,只要申請者能夠清楚地展現想法並切合重點,就是一篇好的SOP了!

申請UMich School of Information Q&A

Q:UMich看重申請者的哪些表現?

A:就我個人申請的感受而言,我認為UMich School of Information是個重視多元背景的系所,也就是說他們願意(甚至偏好)錄取來自各種背景的學生。因此,即便你大學念的系或從事過的工作不一定與HCI密切相關,只要在申請過程中充分解釋自己決定踏入HCI領域的動機,積極展現自己與HCI領域所需的人才調性相符,並藉由推薦信佐證你的能力,這樣就可以為自己的申請文件加分許多。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UMich每年會發給一定數量的國際留學生half tuition scholarship,根據我(不科學)的觀察,拿到獎學金的對象以前多少都有在學校產出研究、投稿刊物等等的經驗,或是未來有計劃加入實驗室。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申請者除了強調這個學校為什麼吸引自己之外,也可以想想自己能給予學校什麼回饋。

Q:對於UMich建議的申請時程?

A:由於UMich是以rolling的方式審核申請者並決定要不要錄取,我的建議是「越早送出申請文件越好」,以避免漫長的等待時間。加上每年申請人數不一,若是碰到申請人數突然增加的一年,又在截止日前才申請,很可能到了多數學校的回覆deadline(4/15)前都無法收到UMich的回信。

結語

雖然距離申請學校已過了一年,我仍對當時緊張、焦慮的心情記憶猶新,因此希望這次的分享,能幫助到所有想申請UMich School of Information的人。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按頁面下方的拍手、留言讓我知道。

之後我還會規劃分享在UMich實際修課後的感想,以及美國暑期UX Design實習的心得,對這些主題有興趣的人,敬請期待!

UX Pacer們在討論的這幾週文章的過程中,交流申請心得時發現每個Program的「個性」其實都不太一樣,因此希望透過這幾週的分享整理出我們自己在申請時遇到關於各校的問題或疑惑,所以會比較針對各Program的Requirement去著手,希望可以幫助到今年要申請的朋友們😊

8/22 下週預告: Yunshan Yang 楊昀珊 分享從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到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Human Centered Design & Engineering的心得

--

--

Erin Lee
UX Pacer

Product Designer | Design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technical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