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k Analysis 101

Chia Hsieh
UX Pacer
Published in
7 min readApr 1, 2020

前言

在學校的最後一學期,除了製作碩士專題之外,還另外上了一門工程心理學的課程。工程心理學屬於心理學下的其中一分支,主要專注於瞭解人類感官、認知系統的能力及限制並將其應用於機器和系統的設計上,以降低錯誤率、增進易用性。在課程設計方面,我所選修的這堂課主要以討論的形式為主,每個禮拜二前閱讀完教授提供的兩、三篇論文,寫個心得,然後在課堂上討論當週論文的內容。禮拜四則是由同學輪流尋找與當週主題相關的論文,並在課堂上帶領全班討論。整題而言,課程不算太重,所涵蓋的主題雖較淺但相對較多元,所學的內容許多也與人機互動、UX有很大的相關,彼此間能夠互相應用。今天想與大家簡單分享的,是幾個在課堂上學到的task analysis 的方法。

什麼是Task Analysis?

(圖片來源:Google)

Task analysis,或稱為任務分析/作業分析,是一種將一項工作拆解成基本活動單位的研究方法,目的在於找出構成整個任務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關聯,並幫助我們了解使用者是如何達成他們的目標。大致上,Task analysis的形式可以被分作六大類:

1. Charting and Network Techniques

(圖片來源:Google)

這類型的Task analysis 主要以圖表及網絡圖的形式呈現,其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將任務中的某部分圖像化,以幫助理解上更加容易。利用此種形式呈現任務的優點包含了:圖表能夠幫助理解、能夠整合呈現系統的多部份、以及能夠整合時間來呈現步驟等等。而主要的缺點則是針對過於複雜的任務,圖表的製作及理解也會愈趨複雜。幾種常見屬於這類型的圖表包含:

  • Input-Output Diagrams
  • Process Charts
  • Functional Flow Diagrams
  • Information Flow Charts
  • Murphy Diagrams
  • Critical Path Analysis
  • Petri Nets
  • Signal Flow Graphs

2.Decompsition Methods

(圖片來源:Kirwan, 1989)

這類型的Task analysis主要將一個原先的任務描述,拆解、擴展為更多更細節的敘述。進行此類型的task analysis相對耗時,但有助於例如information requirement list的製作,能夠系統化的考慮到任務的每一個基本元素。進行此種task analysis,主要可分作三個步驟:

  • 取得任務描述:針對所有與任務相關的元素取得清楚的描述。
  • 選擇拆解的類別:研究員根據研究的目標,將取得的描述拆解延伸為不同的類別。例如描述型的類別旨在針對元素的某特徵做更詳細的描述,以找出研究員在設計上必須要注意的地方;而組織型的類別則旨在幫助研究員檢視產品是否有達到某些對於其組織、公司特別重要的標準。
  • 呈現拆解的資訊:取得所需的資訊後,資料呈現的形式需盡量能與其他研究方法結合。

3.Hierarchical Task Analysis (HTA)

(圖片來源:Google)

這類型的Task analysis將任務拆解成不同的行為階層,每個行為階層代表的是使用者在一個系統裡必須執行的事情。每個階層及步驟中使用特定的條件敘述,以代表不同階層及步驟之間的關係。在執行此類型的task analysis時,一個重要的部分是判斷究竟該將任務拆解成多詳細的階層,而一個常見的判斷標準是利用PxC法則,P代表的是錯誤、不理想行為發生的機率,而C則是錯誤、不理想行為發生後導致的損失。 HTA經常被用作其他研究方法的基準,執行起來相對經濟。

4.Link Analysis

(圖片來源:Ainsworth, 1985)

這類型的Task analysis 經常被用來辨認、研究使用者及系統某部分之間的關聯,特別是當系統裡機器、介面上的按鈕的位置對於任務有重要的影響時。此類型的task analysis可以再被細分為兩類:schematic link analysis 以及spatial link analysis。一個spatial link analysis的例子為:一位研究員可能想知道如何改良一個停車場的出票機。透過spatial link analysis,他記錄了使用者在各按鈕之間的互動順序(link sequence)、互動次數(counts)、與停留時間(time),並發現了多數使用者在從某按鈕銜接到另一個按鈕時花了特別多的嘗試及時間,因此找出改善設計的機會。此類型的研究方法,不需研究員的參與,主要仰賴影片紀錄能被觀察到的行為,因此相對客觀;缺點則是此研究方法主要只考慮了系統的實體外觀,且只適用於檢視相對簡單的系統。

5.Operational Sequence Diagrams

(圖片來源:Bateman, 1979)

這類型的Task analysis 適合被用來研究較為複雜、且同時涵蓋多人的任務,屬於flow chart 的一種變化。其首先將任務中的各種作業歸類成不同的行為元素,再將各元素以獨特的符號呈現。常見的三種diagram為:

  • Temporal operational sequence diagram: 縱軸用來呈現每項動作所需的時間。此類型的diagram較難呈現動作的重複及循環。
  • Partitioned operational sequence diagram: 先針對任務的各面向單獨做operational sequence diagram,再將它們以表格的形式組合起來。各面相間資訊的流動則用flowlines來呈現。
  • Spatial operational sequence diagram: 呈現出各動作間的空間關係。需要與其他研究方法一起運用,才足以判斷動作間的空間關係是否會造成使用者在執行任務時的時間壓力。

6.Timeline Analysis

(圖片來源:Ainsworth, 1989)

這類型的Task analysis 被用來理解使用者必須多快的完成任務中的某些步驟,當被運用於多人的情境時,此類型的分析則可以幫助理解團隊成員間任務的分配是否足夠有效率。若想在此類型的分析方式內加入更多的資訊,一種常見的方式為將timelines轉換為長條圖的方式呈現,而長條圖的高度則用來代表研究員另一個感興趣的變量(e.g.,workload)。這類型的研究方法理解起來相對容易,缺點則是它並沒有告訴研究員如何解決發現的問題,以及各步驟之間的關係。

結語

當然,這篇文章中所介紹的內容,並沒有涵蓋所有task analysis 的方法,而其中許多的研究方法,更是要彼此一起運用,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價值,將研究的各面向考慮得更完整。不過還是希望透過簡單的分享,能讓大家對task analysis有更多的認識,或許能在適當的時機時,在自己的工作和專案中運用上文章裡所介紹到的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