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在美國念 HCI 最重要的能力

我是來 CMU 念語言學校,不是 HCI (咦?)

June L
UX Pacer
10 min readOct 3, 2018

--

我現在在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 念 Master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MHCI)。第一個月一下就過去了,要我一句話總結這個月的心得的話,我會說:

我是來 CMU 念語言學校,不是 HCI (咦)

CMU 的師資與課程都非常好,我也相信在一年畢業後,這些訓練 (大概可能應該或許) 能讓我拿到 UX 相關工作的門票。但比起課程,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同時也是最有價值的事情是與各式各樣的人們聊天。

這篇主要會講我在 MHCI 觀察到的事情,申請跟找工作可以參考:

MHCI 多元的組成

MHCI class of 2019

申請 MHCI 的時候網站上說這個 Program 的核心價值是多元性,那個時候我並不是特別在意,畢竟看每一個 Program 都在喊多元性跟跨領域。實際上被錄取之後才發現,”欸?! 好像真的很多元怎麼連我都收” XD。

MHCI 的學生組成完全是 CMU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裡的偏差值。我們一屆 60 個人(本屆的錄取率大概 20 %),女生佔了七成 (Welcome to the future!),亞洲人相對少,中國人加印度人只佔了 1/2 “而已”。大約有一半的人是大學或碩班剛畢業直接來念,剩下的一半工作 2–9 年的都有,年齡中位數 26 歲,同學們的年齡差距滿大的,但是平常相處起來不會因為年齡而有壓力。

大部分人在進入 MHCI 前都是在美國讀書或工作,像我一樣不是在美國念大學的大約十個,跟歷年比起來算是滿多的。原本在工作的人大部分都來自紐約或矽谷,一些人在進入 MHCI 之前就在做 UX Designer/ Researcher,剩下的各行各業都有,例如管理顧問,PM,市場研究,出版業,博物館員,法務,工程師等。我覺得很有趣的是,大約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後都不太會說自己大學念什麼,因為在工作一陣子後,有更多的方式和經驗可以定義自己,展現自己能力的不再只是學歷。

教育背景方面念心理學的最多 (大約 1/3),剩下的也是五花八門,例如工業設計,物理,行銷,社會科學,文學,生物等。值得一提的是,念 CS 的人比我預期的少,只有大約 7 個人,加上非 CS 出身的前端工程師也就大約十個,我想這可能跟 MHCI 的課程設計有關。

MHCI 的課很棒,但是最大的價值在人

MHCI 雖然放在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下面,但是必修的課程設計比較注重廣度,目的在於讓所有人在 Research, Design, Programming 都有一些基礎,而不是像其他 CS 的 Program 一樣讓你在一個專精的領域用兩年去深化。

由於學生的背景各式各樣,相關經驗也有多有少,所以我們的核心課程都是入門等級,三門必修分別是 Introduction to Design/ Front end programming/ User research (真正的課程名稱不叫這樣,我簡化成這樣好理解)。這樣的課程規劃和 CMU HCI 大學部基本上一樣,班上也很多 HCI 大學部的學生,所以就難度來說其實碩班沒有比大學難。

老師們都上的很好,作業很多很紮實,一個月下來我學到很多,但是,我不覺得這是在網路上或在台灣找不到而一定要來美國才聽得到的內容。舉例來說,其中一門必修課的課本是 Don Norman 的 “Design for Everyday Things”,相信對 HCI 或 Design 有興趣的人都會自己買來看。博客來 300 塊可以買到的內容,我大費周章來美國的差別是什麼呢?

我覺得是能與一群很厲害的人一起做事

HCI 的核心 — User Centered Design 是個方法論,概念不難,真正的門檻是實踐。你的團隊成員有誰?你能得到多少資源? 你們設定的問題多有影響力? 在 MHCI,教授們能提供最新的想法,CMU 的品牌能吸引到大大小小的企業客戶,同時,你能與一群很厲害同學一起做事。

托福 110 是門票,進門後重新學怎麼講英文

HCI 的幾乎所有課程都是 Project Based,只有一開始是個人作業,之後每個作業都要跟同學們一起做設計與使用者研究。這種作業不可能只分工不合作,常常要一起在白板前面開兩三個小時的會。同時,做 UX Design 和 UX Research 本質上就有溝通的需求。這是大部分 HCI program 把語言標準設的很高的原因,UW HCDE 有 TOEFL Speaking 26 分的硬門檻,MHCI 裡幾乎所有國際生都是 TOEFL 110 以上。

從非英文母語的角度來看,能進 MHCI 的人在 Project 的溝通上都沒有大問題,但要在 MHCI 過的開心,或在美國找到 UX 相關的工作,最大的挑戰是學會與用英文閒聊。

CMU MHCI 的學生交誼廳

MHCI 有一個專屬於學生的 Studio,除了寬敞的廚房跟交誼廳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室跟專屬的座位,這在 CMU 算是很棒的福利。 Studio 裡面充滿了白板,用不完的便利貼還有無上限的彩色印表機(超棒!),大家都會約在 Studio 開會,很多人也會在 Studio 一起寫作業或純粹聊天。我覺得這種情況和大一大二系上同學都會一起窩在系館的情況很像 XD,所以會與人聊天的話其實很容易在這個 program 交到朋友。朋友多了除了書會念的比較開心,作業可以彼此幫忙外,更重要的是能從同學們身上學習。MHCI 的人們每個人都有很豐富的經驗與能力,以前學長姐們留下的心得都是

從同學們身上學到的比老師們身上學到的還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座位,五個人一間研究室

相反的,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聊天的話每天社交壓力都會很大。上課都坐在同學旁邊,開會前都會有 5 分鐘等大家到齊的空擋,或是只要人在 Studio,不管做什麼事都會一直遇到同學。美國人不喜歡沈默,所有這種時刻他們都會試著跟你講話,聊不起來的時候就特別尷尬。每天在門口遇到人一起走上樓的一分鐘我都覺得自己在 elevator pitch。

我學習閒聊的方法

講一下我自己的語言背景,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英文也算敢講,不過一直都住在台灣沒有什麼講英文的環境。在新加坡交換的一年英文講比較多,但那時我主要的時間都在上資工的課,每天不是自己寫程式作業就是在心理實驗室做研究,不會現在在一樣每天都要與英文母語的人 Social。

比起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或聽不懂對方,最常發生的情況是對其他人的背景與文化不了解所以找不到話題。以下是我覺得有用的 Tips。

從學校的話題開始聊

不管大家來自什麼背景,現在都一定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MHCI。尤其是我們 Program 的作業很多工作量大,常常見面第一個話題都是一起抱怨作業 XD。像是:

“Whats up? ” (這是標準的聊天起手式,跟 How are you doing 一樣)

”我剛剛跟組員開了三個小時的會好累”

”天阿,不過我這組也花了超久。”

“真的,那你這禮拜有睡飽嗎?”

然後有可能會聊到非功課的事情,有機會對別人更了解一點,或是話題就停在這邊也沒關係,可以說我要走了/我要回去做事了,安全下莊。

多問別人 “What’s up?”

遇到還有一個避免尷尬的方法就是在別人問你 What’s up? 或 How are you doing? 之前就先搶台詞,這樣開話題的責任就會到別人身上了 XD。如果是被別人問的話,我覺得可以試著開一個跟學校沒有關係的話題,把話題往比較生活化的方向導,順利聊起來的話可以對對方了解更多。像是:

“我昨天煮了一大鍋波隆那肉醬覺得很開心。你煮飯嗎?”

“我看了一個下午的 Netflex 覺得超有罪惡感,你看劇嗎 ?”

“我週末跟朋友去打球覺得很棒,你的週末如何”

跟學校有關的事情通常不會聊不起來,像是 “你 xxx 的作業如何?” “xxx 公司的 info session 你有去嗎?” “你的 xxx 課如何?你覺得怎麼樣?”

多參與本地人之間的對話

看到美國人在聊天可以加入他們,雖然一開始會怕自己聽不懂,或是插不上話,但我覺得聽本地人聊天是個了解美國生活很好的方法,可以從中收集一些美國的資訊,以後遇到相關的話題的時候丟出來,通常效果都還不錯。像是有一次系上烤完肉坐車回家的路上,同學們在聊在舊金山車位有多難找,斜坡有多難停。在另一次遇到有人在聊開車的話題時我就說:”你之前不是在舊金山嗎? 那你開車技術一定很好! ”,這句話講出來對方就很開心的跟我說了更多他之前舊金山養車還有生活的事。另外聽多了也會比較懂要怎麼用英文表達幽默感。

學習一點美國地理,可以的話出去玩

除了聽本地人聊天外,可以對美國地理有多一點了解,這樣至少聊到別人長大/唸書/工作的地方大概知道在哪裡或有一點概念。更好的方法是放假的時候直接去別的地方玩。我們很多同學來自矽谷或紐約,自從勞工節連假去紐約玩了一趟之後,回到匹茲堡覺得瞬間都能聽懂 New Yorker 們的對話了。

不要裝懂,聽不懂直接問

遇到別人說到不懂的東西的時候不要裝懂,可以直接問,畢竟有沒有聽懂對方回出來的話深度有差,對方也都感覺得到。不管是地名,人物,時事,或是連自己不懂什麼都不知道,直接問!有趣的是,我們跟母語一樣的人聊天時,聽到不懂的東西都會問,跟別人澄清,換成英文反而有時候因為某種自我意識不敢問。一段真正的對話是你真對別人的話回應,別人再對你的回應回應,不斷來回。

不論如何,重點是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友善與好奇

講了這麼多怎麼跟別人聊天,但我覺得到頭來有沒有聊起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感覺到你有想跟別人 bonding,你很友善,你會關心別人,你不會只待在自己的華人舒適圈。光是在走廊上擦肩而過的時候說 hi/ hey 加上微笑就很有幫助了,我對別人這樣做,他們以後看到我也會這樣做。

結論

我相信聊天這件事情,不論是對學習,UX Design/Researcher,找工作都很重要。自從有意識的在練習聊天後,我在系上認識的人有變多,對我上週參加各種職涯活動也很有幫助。

2020/6 更新: 我畢業後開始在美國做 UX Researcher,但還是在一直學閒聊,學英文,翻過一座山後看到下一座山更高的感覺。續集:

謝謝你讀到這裡,如果有任何回饋,或想要知道更多的事情可以在這跟我說。

我有在 ADP List 上做 Mentoring,如過想要一對一的諮詢的話可以在這邊找到我: https://adplist.org/mentors/june-li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