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期待的概念旅行《漂移誤差》

濕地 | venue
venuetaipei
Published in
Nov 29, 2021

文/黃馨儀
圖/再拒劇團提供

演出名稱:濕地 2021 Wet Base 2.0 實驗劇場計劃 — 不造期待的概念旅行《漂移誤差》
演出單位:再拒劇團
演出場次:2021/11/12(五) 19:30|11/13(六) 14:30、19:30|11/14(日) 14:30
演出地點:濕地|venue 5F

德國戲劇理論大師漢斯─提爾‧雷曼曾說,物件劇場令人著迷的,即是當人與物的邊界開始模糊、消融與跨越,以之召喚出物件的靈魂,化人為物、化生為死。【1】此次再拒劇團導演陳雅柔帶領創作的《漂移誤差》,有趣地展現物與人的多元可能,讓物件不該只是「人」的替代品,而是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展演與想像延伸。

《漂移誤差》為陳雅柔2018年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駐村作品《平行世界越來越擠》的延伸與再發展,在當時「錯誤的使用人造物」以探尋的人與物關係的實驗企圖外【2】,此次演出更巧妙銜接了空間變化,讓觀眾跟著演出漂移,更成為種種誤差的見證與陪伴者,而演出並無主敘事劇情,僅藉由段落與段落間的轉換與翻新開展推進。

如果要以一句話形容這個演出,那便會是「無法預期」。《漂移誤差》演出安排一次次跳出慣常的思維邏輯,當以為是要這樣時,卻是那樣進行;當以為會繼續歪斜偏誤時,卻又承接串連了回來。最具代表性的段落即為表演者楊雯涵一人在家的場景:拿取水果刀以為要切下時卻削起指甲,一個置換後卻又切起蘋果。行為與表演都需要動機形成行動線,當動機一轉換,意涵便也不同。這樣的預期落差也考驗表演者的念頭與表現控制,在心思與動機的轉移下,生活化地製造出喜劇的幽默感。

每一次的預期偏移,都提供了莞爾一笑或是啞然失笑的脱出空間。無預期地,觀眾成為新詩比賽入選者,超乎預期地,詩人做了內容俱足的新詩標題,而詩本身只有三句。也沒有預期地,輪椅上的老者變成寵物狗、錄音機成為一個角色直接和表演者對話起來 — — 每次在展演上的「錯身而過」,都給予了新的遇見與開創。

《漂移誤差》保留了前作誤用與轉用物品的部分段落:餵食水管胃藥、用噴水器喝茶、用眼鏡盒裝三明治,或是人行道障礙成為動物的前肢,但卻也藉由這些另類用法去拆解「符號」,戳刺人類的慣性。「漂移誤差」本意為機械經過長時間運作,受到各種環境因素影響而開始逐漸出現誤差,而生活中這樣的誤差也隨著時間改變、社會文化不同不斷變異者,從無有絕對。在重新觀看、玩耍物品之外,此次更加入念頭的移易,尤其以戴開成的落語段作為轉換,在一個又一個的事件之下,讓夢境銜接夢境,像一個夢的俄羅斯娃娃。什麼是夢什麼是真實?每一個新事件到底是解套救贖,或是新的危機?就此也有了另一段念頭與行動的錯置:「因為想要」清潔地板,「所以」產生的一連串歪斜行動。作為客觀第三人,我們不免搖頭將之視為笑話,但若置身其中,偏移其實都有主觀認定的充分理由,又有誰沒有經驗過以為如此能解決問題卻又不然的處境?

「日前研究指出,社會上受歡迎的茄子,
通常是態度謙遜的茄子。
交談過程中,他們會看著對方的釋迦,
把別人的秋葵聽進去,不隨便打斷。
了解對方的紅蘿蔔後,再提出自己的西瓜。」

我們總想成為最受歡迎的「茄子」,想找到執行上的「釋迦」、「秋葵」、「紅蘿蔔」與「西瓜」。但也是通過這樣無意義且荒謬的名詞代換後,也才發現事物其實沒有一定。如同換了名字還會一樣芬芳的玫瑰一樣,在沒有名字的事物之前,我們能用手去指,卻怎麼在有了指稱之後,反而被語言束縛?而又到底是人創造了物,還是受制於物?

在演出的最後,表演者紛紛進入雜亂的空間中,分享一件自己的糗事,而後被其他人用物件意想不到的殺害:被帽子繩袋勒死、被吹風機電死、被風扇吹走、被紙袋套頭撞牆。死後卻又回來,再次分享、再次死亡。

無論是物的誤用、念頭的偏移,與結尾的向死猶生,在《漂移誤差》的幽默之中,我們好像一起允許與經歷了一場不如預期也很美好的探險,即使「失敗」也沒有關係,生命總會繼續下去。最後,在表演者的邀請下,觀眾由混亂之中分批前往什麼都有、可以變美、好玩又遠走高飛的地方 — — 未來仍充滿希望,即使每個暫時終點都只是生活中的常見場景。

在變冷的週五晚間,《漂移誤差》是一個輕鬆幽默卻不隨便的觀看經驗。即使只是看著,也不免跟著一起調度思考、猜測探險。而最後陪著表演者王肇陽等著遲遲不來的公車,也讓演出的空白與結尾更加延長,帶著所有無法預期的可能,一起離開劇場。

註釋:

1、參考漢斯─提爾‧雷曼(Hans-Thies Lehmann)“Der Körper und die Dinge“ im “Postdramatisches Theater”, Verlag der Autoren, 2008. S.382–387.

2、《平行世界越來越擠》部分演出評論內容可見筆者2018年評論〈人與物的轉移跨越 — — 物件劇場的可能〉,表演藝術評論台,2018/07/30。

--

--

濕地 | venue
venuetaipei

「無論什麼階段的你,我們都在!」 來濕地,創造價值、分享價值。濕地提供充分的資源、養分、工具,由你讓這一切產生變化,重新定義「空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