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James Mao
venuetaipei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pr 7, 2019

從菜鳥轉變到現在是資深員工,經營場館和開個風格小店都是件很難的事,小到一個門把掉了要去鑽孔補上,大到整個活動的預算把關,我們有成功嗎?或許有吧~~但很多事情不是意外,也不是運氣好,經營一個風格場域如果活動少了事前的謹慎分析評估,和親力親為的投入,絕不可能辦得到!

曾經來場勘的人問 : 你們濕地的員工有挑過嗎?濕地的員工,真要比上畫廊那種光鮮亮麗的接待方式,我們沒有。要說文化局那種官腔應對方式,濕地就是不想官腔才能有個性、反叛,濕地所在的街區,並沒有文青的浪漫,倒覺得比社子島還孤島,文化事業超級難做,但我們就是靠著個性和叛逆才弄得起來。

或許濕地場館的營運規模對於學界和商界人士來說算是九牛一毛,不過,世代的差距和網路的改變確實造就整個藝文環境。某些時候,我們也會做得很掙扎,並不是藝文產業不好做,而是整個環境被切分得很細,早就沒有所謂的流行,當你審慎地去投入市場調查,但你調查的可能是平行時空或光年前進,完全構不到邊。

文化生意不好做,不管是策展人或藝術家、設計師一定心有戚戚焉,濕地就是搞一個質感不錯的小地方可以讓文化份子小混一下,花了些心血,有口碑但不代表賺錢,我們也是死撐活撐。政府老愛喊拼經濟拼觀光,好歹質感品味也重視一下,以為把人都推到北門、華山松菸、大稻埕一條街的,就是說文化是門好生意?多少年輕有想搞台灣文化風格的朋友,哪個不是滿懷希望卻黯然離場?政府只要喊大聲,就是文化經濟,但辛苦的卻是這些文化藝術圈的人士。

花蓮某街角咖啡店

回過頭來說,做什麼事都有風險在,如果因此停滯,永遠只能做別人做過的事,做出來的東西也不獨特。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真實地放進來,讓人家走進你的世界,營造獨特的Life style,才是最讚的文化經濟。

身為濕地的店小二,我也不會讓捷運生活每天充斥在我的生命,一到假日,我還是會跑向遠方,找間無人所在的café跳進去,早就不覺得離台北市區50幾公里外的山間海邊有什麼不方便,倒是沒看到海浪拍打岸邊的聲響,我才不習慣。但也只有這樣,我才能持續擁抱這大自然給的Life style 小確幸。

走在阿里山步道偶然發現森林鐵路

--

--

James Mao
venuetaipei

Venue/curator 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 Pacific Rim Park Artist / Photograp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