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格里奇尋畫記(下)— 媽,我上報了! | 俄羅斯一個人旅行

Zina
View From Zina
Published in
Jun 22, 2020

《烏格里奇尋畫記(上) — 一日偵探體驗》

畫作直送餐廳

半小時後,一台車子停在餐廳門口,一位穿著大衣的金髮女生和一位男孩走了出來,從後座拿出好幾幅畫作。我呆站在門口,心想老天竟然給我如此戲劇化的情節!他們把畫拿到餐廳另一個空間,陳列在椅子上,讓我方便拍照。

「請問有沒有一幅老人在整理稻穀的畫?」這幾幅畫中沒有J在找的那幅,所以我問那位女生,也就是伊蓮娜

她告訴我:「這個藝術家每幅畫的主題都不一樣,不會有重複的畫作,所以很有可能是已經被賣出去了。」

她還補充畫家正在聖彼德堡的藝術學院唸書, 這五福畫裡面的主角都是他的爸爸,背景為農村景觀。畫作很細緻,我自己也很喜歡!

因為當時沒有聯絡上J,他們先把畫拿回去,我和伊蓮娜說好不論最後有沒有要買,都打電話跟她確認。

與紳士大叔們道別

伊蓮娜和男孩把畫作拿回去後,我們回到位置上繼續聊天,大叔們問我待會打算去哪,我拿出我的藏寶圖,把它攤在桌上,指著我昨晚圈起來的地方。

「你可不可以拿著它,我想照張相。」編輯看到地圖上寫著線索的中文字,眼睛一亮地問我

拍完後大叔們和我繼續聊天,編輯叔叔則在旁邊撥了通電話

「要不要烏格里奇最好的導遊陪你逛逛?」掛斷後,編輯問我

「都可以~」因為台灣人的客氣習慣,我不自覺地這樣回答,

「好啊!」下一秒想想覺得模稜兩可的答案不好,所以馬上改變說詞

編輯走到餐廳後面,拿了一本雜誌和烏格里奇報來,雜誌的前幾頁是編輯給讀者的話,他本人就印在上面,我也拍了張照片。

然後我終於收到J的回覆,這些畫作她沒有特別喜歡,因為色調是冬天的藍白色,她偏好先前看到黃橘色色調的畫作,所以我會再幫忙問是否還有其他作品。

這時編輯說我們該走了,離開前,我和大叔們握手道別,鬍子大叔吻了我的右手背。走到掛外套的地方,我滿手東西,編輯突然從口袋變出一個塑膠袋給我裝,還幫我穿上外套,體會到俄國大叔的紳士風度。

天外飛來一位導遊

一出餐廳映入刺眼的陽光,終於放晴了,我們坐上門口的計程車,沒多久就抵達他們推薦的修道院旁。不遠處站著一位穿著深色衣服的叔叔,開車門下車後,是一位瘦瘦高高、打扮非常復古的男性,他叫薩沙,編輯介紹我們互相認識後就上計程車離開了。

我們沿斜坡朝修道院的門口走,他問我想要聽哪類型的介紹,我隨口說出「歷史」,但馬上就後悔,因為昨天睡眠不足頭痛,還要聽各種年份和比較枯燥資訊。他開始流暢地介紹,感覺得出來他對這個城市住了很久,雖然只有一部份聽懂,但和烏格里奇似乎也有了更深的連結。

薩沙給人非常正經的感覺,在修道院內他講解某個聖像時,我拿起相機拍照,他提醒這邊禁止攝影,我緊張地趕快將相機放下。又介紹了一下後,他突然繞到我的右邊說:「現在員工沒有在看,你趕快拍!」然後直挺挺地站在旁邊,試圖擋住正在拍照的我,大叔的反差萌。

我最想去的是水力發電博物館,下午四點有導覽活動,參觀完修道院後,薩沙帶我往那走。這時候因為陽光,城市非常美,和一位復古導遊大叔走在街道上,一邊聽他講故事,也是挺浪漫的。他也是個溫暖的大叔,讓我走在馬路內側、關心我會不會冷、走在危險的冰上拉我下來、因為我穿帆布鞋還問我鞋子有沒有濕掉。

我們提早抵達,所以進去附近另一個教堂參觀,然後他帶著我去買票後就道別了。這個博物館是世界唯一的水力發電博物館,館內器材很新,導覽員會拿著一根木棍指著地圖介紹,很像在上地理課哈哈,還可以獲得很多知識。如果有去烏格里奇,推薦大家拜訪!

故事結局與夕陽下的離別

一小時的導覽結束後,我走出博物館,正前方就是水力發電設施還有映照著午後陽光的伏爾加河,河岸旁的積雪白的發亮,陽光在樹叢間穿梭。我站在河岸邊撥電話給伊蓮娜,按照約定和他說J的決定。因為J比較喜歡暖色調,我詢問她是不是還有顏色較溫暖的畫作,她說藝術家每個季節都會有不同類型的畫作,因為現在是冬天,所以只有這種顏色的。

她跟我約定好,等夏天藝術家有新的夏季畫作會再聯絡我。我和她說我們都非常喜歡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掛電話前也再次請她夏天務必要跟我聯絡。我向J轉告通話結果,尋畫任務告一段落。

我沿著伏爾加河河畔往回走,沒有葉子的棕色樹木整齊排列在白雪上,前方的教堂綠黃白相間,我回想著今天發生的一切,實在太不可思議,內心只有滿足和感謝。

不小心走進了這篇故事,經歷精心安排的情節,我的腳步很慢,因為捨不得和這兒道別,但故事總有終點。太陽漸漸落向地平線,空氣的顏色轉黃,太陽在我身後,看著影子往青旅的方向走。眼前所見都閃耀著,克林姆林前的廣場、街上談笑的人們、攤販公園與今天的回憶…。

後記

回到莫斯科,週一早上下課後,我收到編輯的訊息,他問我一些關於我自己的事情,還有對烏格里奇的印象、最喜歡的地點等…。當天下午我的尋畫行動就變成一篇完整故事被分享在烏格里奇報紙的臉書社團,除了敘述我們相遇的過程,還介紹我來的地方 — 台灣,文章第一句話是「 關於台灣 ,我們知道什麼? (Что мы знаем о Тайване?)」

兩天過後他再次傳訊息給我,是 2019.04.03烏格里奇報的兩張照片,一張是封面目錄「來自台灣的Zina」,另一張是文章內容。回想去年修系上「用俄語說台灣」課程的心情,當時想寫出好文章、透過俄文讓更多人了解台灣,多虧這次的機遇,讓當時的願望用意料之外的方式實現,過程中有太多要感謝的人事物!回來後我常在想:「如果這一趟旅程,缺少了某一項元素,是不是就不會有這麼多故事可以說了?」

關於烏格里奇,我們知道什麼?

烏格里奇 (У́глич)位在雅羅斯拉夫爾州西部,莫斯科北方,伏爾加河流經,是金環的其中一個城市。傳統的建城年份為937年,1148年首次見於文獻。1591年,沙皇伊凡四世的幼子-德米特里王子在烏格里奇離奇身亡,在這之後開啟俄羅斯空位時期。

17世紀初,為了紀念他,人們在他被殺害之處修建了一座小教堂,這座純木教堂後來毀於大火。1692年,在同樣的地方重新修復教堂,就是現在的德米特里滴血教堂。

適合旅遊的時間為5–10月,很值得一去,夏天一定比這時漂亮很多,說不定還有機會見到故事中的神秘藝術家!

Zina 2019.03.30 @Uglich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透過 Liker 拍手支持,謝謝你的閱讀!

--

--

Zina
View From Zina

大學主修俄語,喜歡旅行、聽故事和觀察不同文化間有趣現象。Zina (Зина) 是我的俄文名字,2018-19在莫斯科交換,拜訪超過20個俄羅斯城市,曾從莫斯科搭便車前往車臣,並獨旅中亞三國。目前在台灣跨國公司工作,原先一心只繫俄羅斯,後來因緣際會下常駐匈牙利布達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