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Concepts)、思想(Thoughts)、洞見(Insights)的關係

概念的形成過程

Vincent Chen-WS
Vincent Chen
Jun 24, 2024

--

概念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感知、抽象、命名和演進的過程。

(1) 感知

咱們從外界獲取資訊,通過感官感知事物,在腦海中留下印象。

當咱們第一次看到 “狗” 這種動物時,會通過視覺和觸覺感知其形狀、毛色、行為等資訊。

(2) 抽象

然而,單純的感知並不能形成概念。需要進一步進行抽象,剔除個別差異,提煉出共性特徵,才能最終形成概念。

抽象的過程是比較與歸納的過程。通過比較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咱們可以識別出事物的共性特徵。例如,在觀察不同品種的狗時,咱們會發現它們雖然毛色、體型、品性各異,但都具有四條腿、尾巴、濕潤的鼻子、尖銳的牙齒,並且能夠吠叫,喜歡與人類相處等共性特徵。

(3) 命名

當咱們抽象出事物的共性特徵後,就可以用語言符號為其命名,使概念成形。

例如,咱們將具有上述特徵的動物歸為 “狗” 的概念。有了“狗”這一大類概念後,咱們還可以再通過比較和歸納抽象出狗的不同特徵,然後根據這些特徵把 “狗” 細分為更具體的子概念。比如我們可以根據體型把“狗”分成大型犬,如金毛犬和拉布拉多和小型犬,如柯基。

在大型犬中,咱們可以根據顏色或性格這兩個特徵再次細分。比如,金毛犬和拉布拉多犬都屬於大型犬,但金毛犬毛色為金色,性格溫順,而拉布拉多犬毛色多為黑色或黃色,性格活潑。因此,咱們就把這個大型犬這個子概念按不同顏色或不同性格再分出子概念。

(4) 演進

概念的形成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咱們對事物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概念也會越來越完善和準確。例如,隨著生物學的發展,咱們對 “狗” 的認識更加深入,瞭解到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並擁有不同的品種和遺傳特徵。因此,對 “狗” 的概念也進行了逐步修正和完善。

概念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感知、抽象(含比較、歸納)、命名及演進等多種認知活動。它不僅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參考: https://mp.weixin.qq.com/s/ACLy0nIEKdW_gnFiA4CH9A

概念是思想的基石

概念是思想的基石,如同我們建造理解世界的房子時打下的地基。

概念是對經驗的抽象概括幫助我們對遇到的各種資訊進行分類和理解

概念如同思想的種子,在經驗的土壤中萌生,最終編織成知識的茂密枝葉。

概念是指抽象的想法,代表實體、事件或關係的範疇或類。比如,在“普羅米修士偷了火種”這個思想中,就有“普羅米修士”、“火種”和“偷”三個概念。

“普羅米修士”代表希臘神話中的泰坦神,因偷聖火送給人間而被宙斯懲罰。

“火種”代表火的種子,象徵著光明和文明。

“偷”代表秘密地拿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行為。

概念演化成思想

隨著我們與世界互動並積累知識,概念就會演變成思想

思想比單純的概念更複雜,有相似的、有先後的、有因果的,

複雜但有用,能幫助我們形成觀點、做出決定、應對生活中的種種

根據認知科學家的模型,思想是由概念以及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組成的網路。

以“普羅米修士偷了火種”這個思想為例。

這個思想表示的就是“普羅米修士”這個概念與“火種”這個概念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由另一個概念“偷”來表示。

思想的理解演化成洞見

洞見代表了理解的最高峰,超越了思想的範疇,揭示了支配世界的深層規律。

洞見常常來自突然的悟,是積累的知識和經驗成為思想後理解力的突然昇華。

好奇心是概念、思想、洞見背後的驅動力

好奇心是那股子探索和理解世界的強烈欲望,是概念、思想、洞見背後的驅動力,驅使我們不斷去發現新知,又不斷去探索未知,人生不停,探索不止。

概念形成的過程(google gemini的回覆) (內容和上述幾乎相同)

概念形成是人類認知發展中重要的一環,指個體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徵,並形成對一類事物的抽象表徵的過程。概念形成的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具體事物感知:個體首先要接觸到具體的事物或事件,並對其進行感知和觀察。例如,嬰兒在看到各種形狀的積木後,會開始對積木的形狀進行感知。

抽象特徵提取:在感知具體事物的基礎上,個體會開始抽象出這些事物的共同特徵。例如,嬰兒會發現,有些積木是方形的,有些積木是圓形的。

概念標籤賦予:個體會對抽象出的特徵進行命名,形成概念標籤。例如,嬰兒會將方形的積木稱為“方形積木”,將圓形的積木稱為“圓形積木”。

概念整合應用:個體會將形成的概念應用到新的事物或情境中。例如,嬰兒會將新看到的方形物體也稱為“方形積木”。

概念形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隨著個體經驗的積累和認知水準的提高,對概念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和準確。

概念形成的具體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類推:個體根據已有的概念知識,對新的事物或情境進行推斷。例如,孩子看到一匹馬,會根據已有的“馬”的概念,推斷這匹馬也是“馬”。
  • 類比:個體將新的事物或情境與已有的概念進行比較,從而理解新的事物或情境。例如,孩子將地球比作一個大球,從而理解地球的形狀。
  • 歸納:個體通過觀察大量的事物或事件,總結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形成概念。例如,孩子看到許多白色的天鵝,會歸納出“天鵝是白色的”這一概念。
  • 演繹:個體根據已有的概念知識,對新的事物或情境進行推導。例如,孩子知道所有鳥類都會飛,看到一隻新的鳥,會推斷這隻鳥也會飛。

概念形成是人類學習和認知的重要基礎。通過概念形成,個體能夠對世界進行更加系統和深入的理解,並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

以下是一些促進概念形成的教學策略:

  • 提供豐富的實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例,讓學生有機會感知和觀察具體的事物或事件。
  • 引導學生抽象特徵: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徵,並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特徵的重要性。
  • 幫助學生賦予概念標籤:幫助學生對抽象出的特徵進行命名,形成概念標籤。
  • 提供概念應用情境:為學生提供概念應用情境,讓學生將形成的概念應用到新的事物或情境中。

深入描述「概念」的一本好書:

表象与本质 (Surfaces And Essences)

by 侯世达 桑德尔 (Douglas Hofstadter and Emmanuel Sander)

Copyright © 2013 by Basic Books

--

--

Vincent Chen-WS
Vincent Chen

喜歡閱讀科普、心理、網路治理、哲學宗教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