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長線獲利之道:散戶投資正典

Vincent Chen-WS
Vincent Chen
Published in
26 min readMar 9, 2024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Financial Market Returns & Long-Term Investment Strategies (5th ed) — Behavioral Finance and the Psychology of Investing

作者: 傑諾米‧席格爾 Jeremy J. Siegel,出版社:寰宇,出版日期:2023/01/05

作者簡介 傑諾米・席格爾(Jeremy J. Siegel)(1945 -- )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羅素・帕默(Russell E. palmer)教席金融學教授,經常於CNBC、美國公共電台(NPR)與彭博社(Bloomberg)評論財經議題。他是《基卜林格個人財經雜誌》(Kiplinger’s Personal Finance)的專欄作家,亦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巴倫週刊》(Barron’s)以及《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撰稿,同時也是智慧樹投資公司(WisdomTree Investments)的資深投資策略顧問。

本書雖號稱是原文第五版,且為中文2022年出版,但相關數據只到2012年。全書內容非常豐富,仍甚值得作為個人投資理財的入門書籍。

席格爾證實一個恆久不變的投資真理: 只要長期投資持有分散得宜的股票投資組合,不僅可以對抗通膨,其報酬率更勝黃金、債劵,且風險比定存還低。

本書最後一章「建構長期成長的投資組合」中的成功投資指南,是本書的綜合彙整。

長期是對當前情況的嚴重誤導。長期而言,我們都會死去。要是經濟學家在狂風暴雨的季節中只會說陽光總在風雨後、大海終將恢復平靜,那經濟學家這個活也太好幹了。(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924年)

我最喜歡的持股期限是永遠。(沃倫·巴菲特,1994年)

成功投資指南

要實現股票的高收益率,投資者需要堅持長期投資並制定嚴格的投資策略。下面列舉的投資原則取自於本書仲介紹的各項研究成果,無論是投資新人還是老將都可以借此實現自己的投資目標。

1.將你的預期與收益率的歷史水準保持一致,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剔除通貨膨脹因素以後的股票收益率介於6%~7%,平均市盈率大約為15倍。

2.股票的長期收益率比短期收益率更穩定。與債券不同,股票的長期投資可以彌補投資者因高通貨膨脹而遭受的損失。因此,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股票在投資組合中所占的比率也將不斷擴大。

3.股票投資組合中配置比例最高的資產應該是低成本的指數股票基金(ETF)。

4. 至少將股票投資組合中1/3的資金投資於國際股票:總部設在美國以外的公司發行的股票。高成長國家的股票價格通常被高估,投資者只能獲得較低的收益。

5.從歷史上看,與成長性股票相比,那些低本益比、高股息的價值型股票的業績更好,風險也更低。按照價值型投資策略構建投資組合:買入價值型股票指數投資組合,或是持有基本加權型指數基金。

6.通過制定嚴格的投資規則來確保自己的投資組合步入正軌,尤其是當你發現自己時常被情緒所左右的時候。

結論

在書中,西格爾教授通過詳盡的歷史資料、豐富的圖表工具以及現代金融理論對美國兩百多年來的股票交易的演進,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他詳細比較了各種投資產品(股票、債券、黃金等)的風險與收益。概括起來,西格爾主要的投資觀點是:

從長期來看,股票收益率會實現均值回歸,而包括債券在內的任何其他投資工具都做不到這一點。因此,投資者在構建投資組合時,應採取偏股型投資策略。

實行被動投資策略,以獲取市場平均收益。因為個人要想戰勝大盤是非常困難的,且主動型投資策略的交易成本極高。因此,作者對指數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倍加推崇。

③ 堅持價值型投資。長期來看,價值型股票不但優於成長型股票,而且其年複合平均收益率持續高出市場指數兩個百分點以上,因此,投資者應堅持投資於價值型基本加權指數基金,以獲取市場平均回報以上的收益率。

本書重要詞彙及概念彙整

股票溢價(equity premium)

股票相對於債券(長期或短期債券)的超額收益被稱為股票風險溢價(equity risk premium),或簡稱股票溢價(equity premium)。如圖5–6所示,我們既可以用歷史資料,又可以用預測資料來計算股票的溢價,計算依據是債券的當期收益率與股票的估值。從表5–1與表5–2中減去股票與債券的收益率之後,你會發現在全部210年中,平均而言,股票相對於長期國債的溢價為3%,相對於短期國債的溢價為3.9%。

圖5–6 股票溢價:股票與長期債券30年期收益率之間的差異;股票與短期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差異(1831~2012年)
圖5–1 各資產在1802~2012年的總體名義(名目)收益率與通貨膨脹率

用圖5–1中的美元收益率重新繪製該圖,然後通過價格水準的變動對其進行調整(或“調整通貨膨脹”)。各類資產的真實年化收益率顯示在圖中的左上方。

圖5–4 美國股票、長期國債、短期國債、黃金與美元的總體真實收益率(實質報酬)(1802~2012年)

小結:股票的長期投資(長抱股票)

在過去的210年裡,一個美國普通股多樣化投資組合的年複合實際收益率在6%~7%,而且其長期表現異常穩定。

當然,股票收益率取決於資本的數量與品質、生產率及風險收益。但是,價值創造的能力同樣來自高效的管理方法、一個穩定的尊重產權的政治制度、在競爭性環境中為消費者提供價值的能力。投資者的情緒可能會因經濟及政治危機而波動,這會使股票價格偏離其長期趨勢,但是,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總會讓股票重新回到其長期趨勢上來。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儘管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變化如此激烈,股票收益率仍能如此穩定,其原因也正在於此吧。

然而,我們必須知曉股票收益產生的政治、制度與法律架構。實施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在全球佔據主導地位,這或許可以解釋股票收益率在過去兩個世紀的卓越表現。在大蕭條時期以及二戰期間,極少有人會預測到市場主導型經濟會取得勝利。但如果以史為鑒,我們就會知道,在紙幣本位制度下的任何經濟或政治動盪中,政府債券都遠比股票危險得多。正如第6章所示,即使在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中,政府債券的風險實際也高於股票的長期投資。

效率前緣曲線(efficient frontier-有效邊界)

圖6–4 股票與債券在各持有期內風險收益的權衡取捨(有效邊界)(1802~2012年)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描述的是投資者如何通過調整資產之間的配置來改變一個投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的。圖6–4顯示的是股票與債券按照不同比例構成的投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情況,所依據的是過去210年的歷史資料,持有期限範圍從1~30年不等。

圖6–4中每條曲線下方的白色方塊代表的是一隻全債券投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而曲線上方的黑色方塊代表著一隻全股票投資組合的風險與收益。曲線上的圓圈部分表示了各種比例的股票與債券構成的投資組合的最低風險。連接這些點的曲線代表了從全債券組合到全股票組合之間所有組合的風險與收益。這條曲線稱為有效邊界(efficient fron-tier),它是現代投資組合分析的核心,也是資產配置模型的理論基石。

股票(股價)指數:股市的化身

1. 道鐘斯工業指數

爾斯·道是道鐘斯公司(該公司也出版了華爾街日報)的創始人之一,他于19世紀末創立了道鐘斯工業指數。1916年,道鐘斯工業平均指數的成份股增至20檔股票,1928年,這一數字進一步擴大到30只,這也是該指數現在的規模。

是一種價格加權指數(price-weighted index),這意味著我們先將成份股的價格加總,然後再除以指數中的公司數量。因此,無論公司的規模有多大,道鐘斯平均指數中高價股成比例的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將大於低價股成比例的變動。2013年11月,維

2. 市值加權指數

(1) 標準普爾500指數

儘管道鐘斯工業平均指數成立於1885年,但它顯然不屬於股票綜合指數,因為該指數最多只包涵了30只成份股。標準統計公司(Standard Statistics Co.)于1906年成立,該公司從1908年開始發佈第一隻基於成份股市值加權的股票價格指數,取代了道鐘斯指數所用的價格加權方法。如今,市值加權方法已被公認為衡量股票市場整體表現的最好方法,也是構建市場基準時應用最普遍的方法。

標準普爾股票價格指數創設於1923年,並于1926年成為涵蓋90檔股票的標準普爾綜合指數。1957年3月4日,該指數擴展至500檔股票,成為標準普爾500指數。當時,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值占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總市值的90%。這500檔股票包含了425只工業股、20只鐵路股、50只公共事業股。

(2) 納斯達克指數

1971年2月8日,股票交易方式經歷了一次革命性變化。在這一天,一個名為納斯達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的首字母縮寫)的自動報價系統開始為2400家主要的股票場外交易商提供最新的買入與賣出報價。納斯達克市場將全國500家做市商的交易終端連接在一個集中控制電腦系統上。

納斯達克市場成立時,在某個交易所(最好是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顯然比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更有面子。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股票一般是新上市的小公司,或是那些不滿足主機板上市要求的公司。然而,許多年輕的科技公司發現這個電腦化的納斯達克交易系統才是它們的歸宿。有些公司(如英特爾公司與微軟公司)即便符合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等主機板市場的要求,它們也選擇留在納斯達克市場上。

納斯達克指數是一個市值加權指數,它涵蓋了在納斯達克市場上交易的全部股票,該指數將1971年交易第一天的指數設為100。納斯達克指數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漲到200點,又用了10年的時間,在1991年漲到500點。1995年7月,納斯達克指數達到了它的第一個里程碑:1000點大關。從1999年10月份到2000年3月份,納斯達克指數從2700點飆升至歷史最高點:5048.62點。

科技股的流行讓納斯達克市場的交易量大增。起初,這個電子交易所的交易量還不到紐約交易所交易量的一個零頭。但到了1994年,納斯達克市場的股票交易量超過了紐約交易所,5年之後,納斯達克市場的交易額也超過了紐約交易所。

21世紀初,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兩家公司:微軟公司與思科公司已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而英特爾公司與甲骨文公司也名列前十。

當網路股泡沫破滅時,納斯達克市場的交易量與交易價格均大幅縮水。納斯達克指數從2000年3月份的5000多點暴跌至2002年10月份的1150點,然後又在2012年年末反彈至3000點。平均交易量也從市場高點時的25億股跌至2007年的20億股。儘管納斯達克指數大幅下挫,但納斯達克市場仍然是世界上交易最活躍的股市之一。

(3) 羅素指數(Russell Index)

核心要點:

(1) 羅素指數是當前資本市場覆蓋面最廣的指數。

(2) 羅素指數以美國市場為原始基準,主要關注美國本土上市公司。

(3) 羅素指數以市值加權平均為編制方法,是衡量小企業股價的最佳的工具之一。

羅素指數主要是指由美國弗蘭克羅素(Frank Russell)公司於1984年推出的美國指數系列,以衡量美國市場,跟蹤美國大型股和小型股的表現。隨著指數編制逐步擴充,目前羅素美國指數和羅素風格指數結合起來,已經覆蓋了全球63個國家的約10000檔股票,涵蓋全球98%的可投資市場。根據國家、地區、行業、規模等指標細分,羅素指數旗下分類指數數目超過300只,其中最重要的指數有羅素1000指數、羅素2000指數、羅素3000指數等。

股東價值之源:盈利與股息

折現現金流

資產的價值來自該資產可以獲得的預期現金流。對股票來說,這些現金流來自股息或源於盈利及資產出售所帶來的現金分配。股票的價格還取決於這些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率。未來現金流需要折現,這是因為未來所獲現金流的價值不如當前所獲現金流的價值高。投資者要對未來進行貼現,其原因在於:

①無風險利率的存在,它指的是某種替代性安全資產(如政府債券或其他AAA級證券)的收益率,無風險利率讓投資者可以讓當前的1美元在為未來具有更高的價值;

②通貨膨脹,它減少了未來所獲現金的購買力;

③和預期現金流的規模有關的風險,這種風險讓投資者在持有風險資產(如股票)時,會要求比安全資產更高的風險補償。

這三種因素(無風險利率、通貨膨脹溢價以及股票風險溢價)共同決定了股票的折現率。折現率也稱股票的必要收益率或權益成本。

股市價值的衡量標準

即使購買普通股的根本動機屬於純粹的投機性貪婪,人類的本性也會為這一令人討厭的動機蒙上一層邏輯與理性的面紗。(本傑明·格雷厄姆、大衛·多德,1941年)

市盈率(本益比-price/earing ratio, P/E ratio)

最基本的股票估值指標是市盈率(或P/E比率)。一檔股票的市盈率只不過是該股票的股價與盈利的比值。市場大盤的市盈率是市場的整體盈利水準與市場總市值的比率。市盈率測度的是投資者願意為每一美元當前盈利所願意支付的金額。(願意花多少錢去買目前價值1美元的盈餘)。1871~2012年,根據過去12個月資料計算得到的市盈率中值為14.5倍,而根據未來12個月盈利計算得到的市盈率中值為15.09倍。

淨收益率(盈餘收益率- earing yield)

市盈率的倒數也是一個估值的重要變數,這一比率又稱淨收益率。淨收益率類似於股息收益率,它測度的是每一美元股票市值產生的盈利。(衡量1美元的股票市價所賺得的盈餘)

美國股市市盈率中值大約為15倍,這意味著淨收益率的中值為1/15,或6.67%,這一數值非常接近股票的實際長期收益率。這種情況絕非巧合,實際上可以通過金融理論預測出來。在通貨膨脹期間,債券的利息與本金保持不變,而股票與債券不同,它代表著對真實資產的要求權,而真實資產的價值會隨著價格總水準的上漲而增加。因此,股票的淨收益率是一種實際收益率,應當與股東在股票持有期間的實際平均收益率相匹配。

政府債券信用卓著,保證能夠在未來償付具體的金額,但它也承擔了通貨膨脹的風險。另一方面,股票代表真實資產,其價格隨通貨膨脹的上漲而上升,但它卻承擔了盈利不確定的風險。

交易成本

哥倫比亞大學的查理斯·鐘斯(Charles Jones)證明了股票的交易成本在20世紀不斷下降。18這些成本包括向券商支付的傭金與股票的買賣價差(bid-asked spread)。鐘斯的分析顯示,買賣股票的平均單筆交易成本已經從1975年(在對交易傭金的監管解除之前)的1%以上跌到了2002年的0.18%,現今的成本那就更低了。

次級貸款(subprime lending)

是為信用評級較差、無法從正常管道借貸的人所提供的貸款。次級貸款的利率一般較正常貸款為高,而且常常是可以隨時間推移而大幅上調的浮動利率,因而對借款人有較大風險。由於次級貸款的違約率較高,對於貸款商也有較正常貸款更高的信用風險。「次級房貸」,是指信用狀況較差之房貸者的貸款。「Subprime」的意思是泛指信用記錄有問題(problems with credit history)狀況下的貸款。這個字經常運用在subprime lending、subprime mortgages、subprime car loans、subprime credit cards。

次級房屋貸款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以金融工程的技術評估風險利率等合併多筆貸款製作出債券,組合包裝之後以債券或證券等金融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給投資者;這些債券產品被稱為「次級債券」。

2008年金融危機的主要成因在於次級貸款的快速增長,還有那些特大型的、高負債率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上購置了各類房地產支撐證券。當房地產市場的走勢發生逆轉時,這些證券的價格開始暴跌,那些借入資金的公司開始陷入危機,有些公司直接破產,還有一些公司則被迫與實力強大的公司合併,其他一些公司為了生存,不得不向政府尋求資金援助。

凱斯-席勒房價指數(Case–Shiller Home Price Indices)

是由標準普爾採用重複銷售定價技術計算發布的房價指數。該指數用於衡量美國普通住房價格的變化。該指數是由標準普爾公司的兩位經濟學家卡爾·凱斯和羅伯特·席勒編制的,因此就用他們的名字命名。它包括一個全美房價指數,一個20個城市綜合指數,一個10個城市綜合指數,以及20個都會地區的房價指數,這20個都會地區包括紐約、華盛頓、波士頓、洛杉磯、亞特蘭大、芝加哥等大都會。這些指數的編制是基於獨戶住宅的二手房銷售數據,新建住房和多戶型公寓不包括在內。該指數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二公佈,最新的數據有兩個月的滯後,也就是說,2015年4月份公佈的數據反映的是2月份的房價。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1],簡稱QE)

是一種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其操作由一國的貨幣管理機構(通常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實體經濟環境中的貨幣供給量。量化寬鬆與傳統公開市場操作的區別,在於所購買的資產數量與風險皆較高(相對於短期國庫券)。

公共債務,簡稱公債,指一個國家的政府所借的債,中央政府累積的負債稱為國債,地方政府累積的負債稱為地方債。

貝他係數(Beta)

貝他(Beta)係數貝他係數是一項衡量產品或投資組合之系統性風險的指標,用於評估該金融產品或投資組合與總體市場波動性的比較。 若貝他係數等於1,其波動性與總體市場波動性一致,若該係數小於1,表示波動性較總體市場小,而若該係數大於1,則其波動性較總體市場大。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由於 CAPM 認為投資組合的報酬率只跟「系統性風險」有關,因此在使用 CAPM 計算時,投資人的投資組合應既包含所有風險性資產,才能有效降低非系統性風險的影響。

CAPM公式: ra=rf+βa*(rm-rf)

指的是給定一個單一資產或投資組合 a,它的預期報酬率是無風險利率+風險係數*市場風險溢酬。

其中, ra 代表投資組合 / 單一資產的預期報酬率;rf 代表無風險資產的報酬率;βa(Beta)代表系統性風險係數;rm 代表市場期望報酬率; rm — rf 代表市場風險溢酬。

(1) 預期報酬率ra

預期報酬率,指的是你投資投資組合或單一資產,預期可以獲得的報酬率,會將各種報酬率按照概率加權計算後得出。

(2) 無風險報酬率rf

無風險報酬率,通常是衡量一個投資標的或其他投資項目的參考基準,投資人可以透過無風險報酬率,評估其他投資的報酬率是否夠高,足以補償需承擔的風險。常見的無風險投資有:國庫券、銀行定存,其中又以 10 年期的美國政府債券做為最常見的衡量基準。

(3) 貝他係數βa

Beta 值,指的是投資組合或單一資產的系統性風險係數。通常 Beta 值越高,代表該單一資產或投資組合的波動,相對整體市場的波動更加敏感。舉例來說,若 Beta 值>1,代表該股票或投資組合的波動幅度較市場大;若 Beta 值<1,則代表波動幅度比市場小;若 Beta 值=1,代表波動幅度與市場相同。

成長型股票與價值型股票的本質

在選擇成長型股票與價值型股票時,投資者應當謹記,這類叫法與公司生產的產品及所在行業無關。決定股票屬性的本質屬性在於該股票相對於企業價值的某些基本面指標(如盈利或股息等)的市場價值。

因此,人們往往會認為一家位於高科技行業的公司具有高速成長的潛力,但是,如果該公司失去投資者的寵愛,以低於其基本面的價格出售,該股票實際應被劃為價值型股票。與之相反的是,處於一個成長潛力有限的成熟行業中的一家有潛力的汽車製造公司,如果該公司的股票受到投資者的青睞,以高於其基本面的價格出售,則該股票應被劃分為成長型股票。實際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股票甚至行業都會因為其市場價格的波動而不斷在價值型與成長型之間來回轉換。

我們將那些股價低於基本面的股票稱為價值型(value)股票,而將那些股價高於基本面的股票稱為成長型(growth)股票

價值型股票通常出現在如下行業中:石油業、汽車業、金融業與公共事業,投資者對這些行業的未來增長預期值較低,或是認為這些行業的利潤與經濟週期聯繫緊密;而成長型股票通常出現在科技業、名牌消費品行業及醫療健康行業中,這些行業對經濟週期具有較強的抵抗性,而投資者對這些行業增長速度的預期也比較高。

股價淨值比(PBR)

股價淨值比(Price-Book Ratio,簡稱 PB、或 PBR)又稱本淨比,是一種相對估價方法,可以用來判斷股價的合理性,以及作為買點指標。

(1) 「股價」除以「每股淨值」就能計算出股價淨值比,單位是「倍」,代表目前公司股價是淨值的幾倍。

(2) 能用來衡量公司本身真正的價值、和與股價之間的關係,所以可以更深入瞭解公司的股價是否被高估或低估。

(3) 股價淨值比與本益比相反,PBR 適合用來評估獲利不穩定的產業(例如景氣循環股)﹔PER 則較適合評估業績持續成長的股票。

股票作為通貨膨脹的套期保值工具(股票是通膨避險工具)

固定收益證券的收益相比,歷史證據充分證明,股票的長期收益率一直能跑贏通貨膨脹。因為股票代表著對真實資產(資產的內在價值與其生產的產品與勞務價格相聯繫)盈利的要求權,我們有理由相信股票的長期收益率不會受到通貨膨脹的損害。

圖14–3 持有期收益與通貨膨脹(1871~2012年)

費雪方程式(Fisher equation)

費雪方程式是數理經濟學和金融數學的費雪效果理論,它概括了通貨膨脹情況下,名目利率和實質利率的關係。 這條方程式以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命名,因爲後者在其著作《利息理論》中説明瞭這條方程式及內裏的函數彼此的關係。金融學上,費雪方程式主要使用在債券的孳息率曲綫或者投資的內部報酬率的計算。

根據費雪方程式:實質利率 = 名目利率 — 預期物價膨脹率,其中假設實質利率不變下,當預期物價膨脹變動,名目利率將同幅變化之效果,就稱為費雪效果。

高通貨膨脹率也增加了股東預期獲得的未來現金流量。股票代表對真實資產盈利的要求權,無論這些資產是機器生產出來的產品、勞動力、土地還是創意。通貨膨脹增加了投入要素的成本,並因此提高了產出價格(而這些價格實際上正是衡量通貨膨脹的標準)。因此,未來的現金流量也會隨著物價水準的上漲而增加。

市場反應的基本規律

市場不是直接對公告作出反應,而是對交易者預期發生事件與實際發生事件之間的差異作出反應。這一財經新聞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都無所謂。如果市場預期上個月的失業人數為200000,但報告顯示世紀失業人數只有100000,則金融市場會認為該新聞“強於預期”(利好消息),這與市場預期新增就業人口100000,而實際新增人口為200000時對市場造成的影響是一樣的。

許多市場只對預期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異作出反應,原因在於證券價格已經將全部預期資訊包含在內了。如果投資者預期一家公司利潤會下降,市場就會將這一利空消息納入到證券價格中。如果實際的報告利潤沒有預想的那麼差,股價在公告時就會上漲。同樣的規律也適用於債券與外匯的價格對經濟資料的反應。

因此,要弄清楚市場的運行規律,你必須確定相關經濟資料的市場預期情況。市場預期通常指的是由新聞機構與研究機構收集的市場平均預測(consensus estimate)。這些機構會調查經濟學家、專業預測人員、交易者及其他市場參與者對政府及其他私人機構即將發佈資訊的預測值。他們將調查結果發給財經媒體並在互聯網及其他眾多的新聞媒介上披露。

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則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都會上升;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則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都會下降。

低於預期的通貨膨脹報導會降低利率,使債券與股票價格上漲;高於預期的通貨膨脹會提高利率,降低股票與債券的價格。

通貨膨脹報告

(1)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史上發佈的第一個月度通貨膨脹指標,該指標在1978年以前被稱為“批發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最早發佈於1902年,這也是由政府發佈的幾個最古老的連續時間序列統計資料之一。

(2) 第二個月度通貨膨脹指標,也是最重要的指標是消費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該指標大約在生產者物價指數發佈後的一天公佈。消費物價指數既包括產品,也包括服務的價格。服務包括租賃、住房、交通及醫療服務,約占整個消費物價指數權重的一半以上。人們一般將消費物價指數視為測度通貨膨脹的基準指標。無論是對價格水準進行歷史的比較,還是國際的比較,消費物價指數都是必然之選。消費物價指數還是眾多私人及公共契約、社會保障及政府納稅級次確定時的關聯物價指數。

金融市場為消費物價指數賦予的權重可能略高於生產者物價指數,這是因為消費物價指數的應用非常廣泛,而且具有更大的政治意義。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由於通貨膨脹一般首先表現在批發價格而非零售價格水準上,因此,生產者物價指數對價格初期的變動趨勢更為敏感。

指數股票型基金(ETF) — 或稱交易所交易基金

自股指期貨在20多年前問世以來,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ETFs)是最成功的創新性新型金融工具。ETFs是由一家投資公司發行的股份,代表了某個投資組合的價值。ETFs在交易所內進行全天24小時交易,其價格由供求決定。大多數發行於20世紀90年代的ETFs都跟蹤某個著名的股票指數,但最近越來越多的ETFs開始跟蹤那些新型的自建指數,有的ETFs甚至會跟蹤某個主動型投資組合。

ETF將指數證券化,投資人不以傳統方式直接進行一籃子證券之投資,而是透過持有表彰指數標的證券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ETF的發行機構會將一籃子可追蹤的指數中的股票投資組合,委託一受託機構託管,並以此為實物擔保,分割成許多單價較低之投資單位(即ETF),讓投資人購買,並在集中市場掛牌交易。ETF發行後,投資人可再向發行機構申請創造或贖回ETF,創造ETF時投資人須將與標的指數相同之一籃子股票與等值之股利存入受託機構,再由機構發行相對應數量之ETF予投資人。贖回ETF之過程,投資人可將持有之ETF轉換為標的指數之成分股票

期貨市場原理

期貨這一概念源自一種承諾,即在未來某個時間,以某一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某種商品的承諾。期貨交易首先發展於農產品市場,農民希望農產品價格在未來收貨之前就能得到保證。由於農產品的買賣雙方都想規避價格的不確定性,他們可以就其未來交付價格簽訂某項合約。這些遵守協議的承諾被稱為期貨合約(futures contracts),可以自由轉讓,當期貨合約交易逐漸活躍起來之後,期貨市場也就形成了。

指數期貨(英文:Index Futures)也簡稱為期指,是金融期貨的一種,指是以指數為標的,規定在未來特定時間按合約定價進行指數交易結算的標準化合約。與其他商品期貨不同,指數期貨並無涉及到實物交割,因此期指到期日時會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指數期貨在早期推出時大部分參與者為投資機構,主要做為投資機構的風險對沖工具,但現今指數期貨交易逐漸普遍化,並作為很多投資者的投資產品首選,而指數期貨種類更是延申至各種金融指數如美元指數、VIX指數等。

指數期貨的用途和特點

指數期貨在早期推出的時候,主要目的是提供投資機構或對沖基金的做為風險對沖工具的產品。但在近代隨著金融產品交易普遍化,指數期貨開始受到更多的大眾參與,在金融市場上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

1. 風險對沖

當投資機構的持有大量的投資組合時,指數期貨可提供投資機構進行風險對沖。當股市進入低迷時,投資機構的持有的組合會出現貶值,通過做空指數期貨的獲利能夠對沖投資組合的虧損。

2.投機

對於有經驗的投資者而言,投資者不需買賣個股或金融產品,可通過買入或賣出指數期貨,直接從指數期貨或市場波動進行投機獲利。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市場波動指數(volatility index)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市場波動指數(俗稱VIX指數),是用來衡量美國股市預期波動的指標。VIX指數以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選擇權(或稱期權)價格為基礎,計算方法是將指數未來30天的認售選擇權(PUT OPTION,賣權)1和認購選擇權(CALL OPTION,買權)2的加權價格結合起來計算。

VIX指數的目標是反映投資人對美國股市未來波動看法,即是投資人認為標準普爾500指數在未來30天會出現多少波動。VIX指數經常被稱為市場「恐慌指標」,讓投資人在做出投資決定之前,衡量市場風險、恐慌和壓力。

全書概略章節

本書雖號稱是「散戶投資指南」,而且以美國的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為主要內容,有些並不適用台灣。本書共四大部分24章,各章節概略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 股票收益率:過去、現在及未來

第1章 與股市有關的歷史事實及坊間傳言

第2章 2008年金融危機:起源、影響及其遺產

第3章 金融危機後的市場、經濟及政府政策

第4章 福利危機:股市會淹沒在老人潮中嗎

第二部分 歷史的定論

第5章 股票與債券自1802年以來的收益率

第6章 風險、收益與資產配置:股票的長期投資風險為何小於債券

第7章 股票指數:股市的化身

第8章 標準普爾500指數:半個多世紀的美國公司史

第9章 稅收對股票與債券收益率的影響:股票更勝一籌

第10章 股東價值之源:盈利與股息

第11章 股市價值的衡量標準

第12章 戰勝市場:規模、股息收益率與市盈率的重要性

第13章 全球投資

第三部分 經濟環境如何影響股票

第14章 黃金、貨幣政策與通貨膨脹

第15章 股票與經濟週期

第16章 影響金融市場的世界大事

第17章 股票、債券與經濟資料

第四部分 股票的短期波動

第18章 交易所交易基金、股指期貨與期權

第19章 市場波動性

第20章 技術分析與趨勢投資

第21章 日曆異象

第22章 行為金融學與投資心理學

第五部分 通過股票創造財富

第23章 基金業績、指數化投資與戰勝大盤

第24章 構建長期成長型投資組合

--

--

Vincent Chen-WS
Vincent Chen

喜歡閱讀科普、心理、網路治理、哲學宗教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