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 馬斯克傳

Vincent Chen-WS
Vincent Chen
Published in
23 min readDec 9, 2023

Elon Musk

作者: 華特.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3/09/27

作者簡介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備受讚譽的權威傳記作家,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生前指定的唯一立傳人。現任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歷史系教授。曾任國際非營利組織亞斯本研究院(Aspen Institute)執行長、CNN董事長、《時代》雜誌總編輯。哈佛大學畢業,主修歷史和文學,後以羅德學者身分在牛津大學進修,並取得哲學及政經碩士學位。不僅是傑出記者,更是天才傳記作家,寫作功力一流。2023年獲頒美國國家人文獎章。著有風靡全球的超級暢銷書《賈伯斯傳》、《達文西傳》、《愛因斯坦》、《班傑明.富蘭克林》等傳記。

本書重點

馬斯克的成功無法複製,沒人能像他那樣。但他在成長、創新、創業歷程中的有效方法,值得你一讀。
‧設計工廠有什麼祕密?
‧特斯拉下一個要顛覆的是什麼?
‧遠大計畫的務實商業目標該怎麼訂?
‧講求硬派精神的馬斯克都怎麼用人?
‧從電玩可以學習到什麼人生道理或商業思維?
‧如何提升學習力、快速形成見解、精通新領域?
‧閱讀如何讓一個人的影響力從地球到太空……

“對於所有曾被我冒犯的人,我只想對你們說,我重新發明了電動車,我要用火箭飛船把人類送上火星。可我要是個冷靜、隨和的普通人你們覺得我還能做到這些嗎?” — 埃隆·馬斯克-《週六夜現場》,2021年5月8日
“只有瘋狂到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世界的人才能改變世界。” — 史蒂夫·約伯斯

馬斯克家族圖譜

https://xnews.jin10.com/details/97635

(上圖未包括格萊姆斯(Grimes)的第3位小孩)

馬斯克的10名小孩

1. (2000年-2008年)與加拿大作家的前妻潔絲汀·馬斯克(Justine Musk)生下六個孩子,2002年生下第一個孩子,2004年生下雙胞胎薇薇安·珍娜·威爾遜和格裡芬,2006年生下三胞胎凱(Kai)、撒克遜(Saxon)和達米安(Damian)。

2. (2018年-2021年)格萊姆斯(Grimes)生下的三個孩子( X Æ A-12 ,暱稱為「X」,Exa Dark Sideræl,綽號為「Y」,Techno Mechanicus,綽號為塔烏「Tau」)。

3. 接著與下屬的齊莉絲(Shivon Zilis)在2021年11月生下一對龍鳳胎,兒子 Strider和女兒Azure。

扣除在2002年出生,但於10周大時便因嬰兒猝死症(SIDS)身亡的長子內華達·亞歷山大(Nevada Alexander),馬斯克目前共和三名女子生下了10名小孩,驗證了他自己曾多次強調的「不生小孩文明會滅絕」原則。

(Elon Musk 曾向 Shivon Zilis 說,想成為她的捐精者,如此一來,小孩就會擁有他的基因。「他真的很想要聰明人有孩子。」Shivon Zilis 於傳記中解釋)。

出生與求學

馬斯克 1971年6月28日出生於南非。馬母親是加拿大人,父親是南非人。他在南非川斯瓦省普勒托利亞長大。

1989年18歲移居加拿大,在北美展開自我探索之旅。

1990年19歲就讀女王大學(大三轉學至賓夕法尼亞大學)。

1992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理學士、文學士)(經濟學、物理學的學士學位)。

1995年搬到加利福尼亞州並就讀於史丹佛大學攻讀材料科學(博士班輟學)。

馬斯克童年的父親精神暴力陰影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在他的回憶錄裡寫道:「有人說,每個人都在努力不辜負父親的期望或是彌補父親的罪過。這句話或許可用來解釋我那些特殊毛病。」儘管馬斯克多次想要和自己的父親切割,斷絕往來,盡可能不去想他,但父親卻依然在他的心裡投下揮之不去的陰影。

他的情緒因而在光明和黑暗之間擺盪不定,有時激動,有時愚蠢,一下子冷漠,一下子熱情,偶爾就會進入讓周遭的人驚懼的「惡魔模式」。但是有一點馬斯克和他父親截然不同:他真的很疼愛自己的孩子,而在其他方面,他的行為透露出他很努力抵抗陷入一種險境,正如他的母親所說的,避免「可能變成像他父親那樣的人」。「如果你在南非,有那樣的童年,你會想把自己的情感封閉起來。要是你的父親一天到晚罵你是個笨蛋、白癡,也許你的唯一反應就是關閉感情世界的任何開口,因為你根本應付不了。」

馬斯克父親艾洛爾,對他的一個繼女(艾洛爾妻子和前夫生的女兒),年僅15歲的賈娜(Jana),顯得過於殷勤。馬斯克不由得開始擔心。艾洛爾從賈娜4歲時就開始撫養她,伊隆和金博爾都把她當成妹妹看待。2017年夏季,在馬斯克得知父親讓繼女懷孕的消息。2022年的父親節當天還發生另一件事。艾洛爾說,他和賈娜有了第二個小孩,是一個女兒。馬斯克對父親大發雷霆,因為他認為父親的行為不當。他很同情艾洛爾的繼子女,因此被親情牽動、拉扯。

馬斯克決定在賓州大學就讀時主修物理學。就跟父親一樣,他也深受工程的吸引。他認為,身為一個工程師,最重要的就是鑽研物理學最基本的原理,並運用這些物理原理來解決問題。他還決定攻讀物理和經濟雙學位。他說:「我擔心不學商,就會被迫在學商的人底下工作。我的目標是透過物理學的眼光來設計產品,永遠不必為有商業學位的老闆工作。

馬斯克計畫在1995年夏天結束時到史丹佛大學讀研究所,攻讀材料科學。但他開始擔心,「很可能我花了幾年的時間在史丹佛大學攻讀博士,最後結論卻是電容器根本行不通。大多數的博士學位在實際應用上都沒什麼價值,能真正產生影響力的實在是鳳毛麟角。」這時,他已勾勒出自己的人生願景。他像唸咒語似地重複他的願景:「我努力思索能真正影響人類的事物。我想出了三項:網路、永續能源和太空旅行

投入網路事業,可說是一場賭注。保險起見,他也在史丹佛大學註冊,然後立即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材料科學所的教授比爾.尼克斯(Bill Nix)說,晚點入學不是問題,但他預測,馬斯克永遠不會回來了。

不做華爾街金童 — 1994至1995年,前進矽谷

P82他認為銀行家和律師對社會沒有多大的貢獻。再者,他討厭跟他一起在商學院上課的同學。反之,矽穀像一塊磁鐵,吸引著他。那是非理性繁榮的十年,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幻想加上「.com」,就可以等金主揮舞著支票,開著保時捷轟隆隆地從沙丘路(Sand Hill Road)奔馳而來。

P83在1980年代有個不幸的趨勢,就是汽車和電腦都變得更封閉。賈伯斯在1984年推出麥金塔電腦時,決定採用封閉式架構,因此幾乎無法拆解。在密封趨勢下,意味著在1990年代成長的技術人員大都偏向專精於軟體,而非硬體。他們會寫程式,讓電路板歌唱,但他們不知道烙鐵的氣味多令人神往。馬斯克不一樣。他喜歡軟體,也熱愛硬體。他會寫程式,對零件更感興趣,如電池、電容器、氣門、燃燒室、燃油泵、風扇皮帶等。

早期致富

1. 第一桶金: 1995年,他搬到加利福尼亞州並就讀於史丹佛大學,而後決定從商。他與弟弟金巴爾共同創辦了網路軟體公司Zip2(互動式網路目錄服務)。1999年(28歲),康柏公司以3.07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初創企業。馬斯克兄弟將他們擁有的12%股權六四分帳,因此27歲的馬斯克拿到2,200萬美元,金博爾則分到1,500萬美元。在公寓收到支票時,馬斯克的眼睛都發直了。「我的銀行帳戶餘額從5,000 美元,變成22,005,000 美元。」他說。

2. 1999年3月,馬斯克聯合創辦了線上銀行X.com。2000年,該公司與Confinity合併為PayPal(PayPal為Confinity P2P支付服務的品牌)。PayPal在2002年初上市,同年7月(31歲),被eBay以15億美元收購。馬斯克從這筆交易獲得2.5億美元

馬斯克告訴《公司》( Inc.)雜誌:「創投家或專業經理人做不了大事的。他們沒有創造力,也沒有遠見。」

馬斯克的個人性格

馬斯克曾提起自己有亞斯伯格症,甚至拿此病症開玩笑。亞斯伯格症被歸類為自閉症類群障礙的一種,會影響社交技能、人際關係、感情連結與自我調控。他的母親說:「小時候,他沒被診斷出來。但他後來說,自己有亞斯伯格症,我認為他說的沒錯。」童年創傷使他的亞斯伯格症更加嚴重。他的好友安東尼奧.格拉西亞斯(Antonio Gracias)說道,後來,每當他覺得被欺負或受到威脅,源於童年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就會劫持他的大腦邊緣系統,壓抑情緒控制的功能。

因此,馬斯克對社交暗示的理解有困難。他說:「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以為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後來看了很多書,我才知道有人嘴巴說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他比較喜歡精確的東西,像是工程、物理學和寫程式。

馬斯克的心理特質複雜又獨特。有時,他也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特別是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但他也會強烈感受孤獨帶來的焦慮。他沒有情感接收器,和善與溫暖不是他的日常,他也不需要別人喜歡他。他沒有同情心,或者說得白一點,他可能變得很混蛋。

亞斯伯格症會使一個人看起來似乎缺乏同情心。「伊隆不是個混蛋,但有時他會說出非常惡劣的話。他並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會對別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他只想要完成任務,」蕭特威爾(SpaceX的第7號員工)說,她不想改變他,但會拯救那些被他傷害的人,「我工作的一部分,是照顧受傷的人。」

「伊隆有亞斯伯格症候群,有時看起來好像沒有情感,但是他其實會關心其他人。」

長時間高強度工作,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不擅社交,但渴望有人陪伴

馬斯克的情緒會瞬間從開心變得陰沉,下一秒又變得興奮,就和他工作時對待同事的態度一樣陰晴不定。「他會開玩笑、甚至搞笑,和你打打鬧鬧,但最終你面對的依舊是一頭熊。」

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同理心。潔絲汀(馬斯克第一任妻子)說:「在許多方面,他真的很優秀。但缺乏同理心這件事,每次都讓我覺得不可思議。」「意志力堅強、情感疏離,這些特質讓他很難成為一位好丈夫。但這或許是他事業成功的原因。」

不同版本的伊隆

格萊姆斯(為馬斯克生了三個孩子的情侶)對馬斯克這個人的觀察是,馬斯克的大腦迴路和其他人很不一樣。「亞斯伯格症會讓你變成難搞的人,」她說,「他不太懂得察言觀色,他對情緒的解讀和一般人很不一樣。」她認為,我們評斷馬斯克時一定要考慮到他的心理特質。「如果某個人得了憂鬱症或是焦慮症,我們會同情他。但如果他們得了亞斯伯格症,我們就會覺得這個人是混蛋。」「我最喜歡的伊隆是他參加火人祭的模樣,會睡在沙發上,喝罐頭湯,很悠哉的伊隆。」她最討厭馬斯克陷入她所謂的惡魔模式。「當他陷入惡魔模式,就會變得非常黑暗,整個人躲進他大腦的風暴裡。」

「硬派」(hardcore)的工作狂

馬斯克最喜歡的一個詞和概念就是「硬派」(hardcore)。當初他成立Zip2,就是使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希望建立的企業文化。三十年後,當他想要徹底翻轉推特的企業文化時,又再度提到這個詞。

PS. 硬核: 形容很厲害、很剛硬、很彪悍。只有一定難度和欣賞門檻的事物。

P94 打從開始工作,馬斯克就是個嚴格的主管,就是個硬派的工作狂,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概念不以為然。他就像賈伯斯,毫不在乎自己是否冒犯了跟他共事的人或讓人害怕,只是一心一意驅使別人達成不可能的任務。多年後,他在SpaceX主管會議上說:「你要做的,不是讓別人喜歡你。事實上,那只會適得其反。」

推特向來以友善的工作環境自豪,寵愛員工被視為一種美德。「我們絕對是一家擁有高度同理心的公司,我們很在乎包容與多元性:在這裡每個人都應該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推特員工可以選擇長期在家工作,每個月有一天「精神休息日」。公司最常掛在嘴邊的關鍵字是「心理安全感」。公司會小心翼翼照顧好員工,不讓大家感到不舒服。行銷與人事主管萊斯莉.伯蘭德說,後來她被馬斯克開除了。馬斯克聽到「心理安全感」這個詞就發出輕蔑的笑聲,他很厭惡這種想法。他認為心理安全感是急迫感、進步與軌道速度的大敵。他比較喜歡「硬派」這個關鍵字。他說,不舒服是好事,是對抗自滿的武器。度假、聞花香、生活與工作平衡、精神休息日,這些都不在他的字典裡。大家以後就會漸漸理解這件事。

他想要對推特大幅裁員除了財務因素考量,另一個理由是他希望建立硬派、狂熱投入的工作文化。他很願意、甚至是急切地想要冒險,不想選擇安全的路。

如果他希望留下來的推特員工變得硬派,就必須讓他們親眼看到他自己到底有多硬派。1995年,他直接睡在他的第一個辦公室Zip2的地板上;2017年,睡在特斯拉內華達電池工廠的屋頂;2018年,睡在佛利蒙組裝工廠的辦公桌底下。他說,並不是因為真的有必要睡在那些地方,而是他很喜歡創造戲劇性事件與急迫感,讓人感受到他是一名戰時將領,能夠召集他的部隊進入戰鬥模式。現在,該是他睡在推特總部的時候了。

推特歷經三回合的裁員與解雇計畫,就像亂槍打鳥一樣,一開始很難計算總人數。當一切塵埃落定後,大約削減了75%的推特人力。馬斯克在10月27日收購推特時,公司有將近8,000名員工。到了12月中旬,只剩下2,000多人。

「爆能」模式

馬斯克經常下達爆能(surge)命令,要求公司全力加速生產。不論是在特斯拉或是SpaceX,只要召開生產會議,馬斯克通常都會提到他的「演算法」(the algorithm),就像是念口號一樣。這些主要是他在內華達和佛利蒙工廠進入「爆能」生產地獄期間學到的教訓。

每當馬斯克進入危機模式,就會想要清理戰場、大開殺戒,即使是在「爆能」階段也是一樣。

這是馬斯克對自己性格提出的精闢剖析: 事情很危急時,他整個人就會充滿鬥志。這是他小時候在南非生活時形成的受困心態(siege mentality)。但沒有面臨生死關頭時,他又會變得心神不寧。原本應該感到開心的時候,他卻感到不安。所以他下令「爆能」,引發戲劇化事件,讓自己陷入原本可以避開的戰鬥之中,抹殺新的成就。

馬斯克決策及管理風格

P107馬斯克的管理風格,跟在Zip2的時候一樣,日後也沒有什麼改變。他喜歡在深夜瘋狂寫程式,白天對同事粗魯且對人愛理不理的,致使他的共同創辦人富裡克和幾個同事忍無可忍,發動叛變,要求他下臺,別再當執行長了。馬斯克一度深深反省,給富裡克寫了一封信。他寫道:「我天生就有強迫症。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贏,而且不是小贏,而是大贏。天曉得這或許根植於某種可怕的精神分析黑洞或神經短路。」

馬斯克的管理策略之一,是設定一個瘋狂的截止期限,並要員工去達成。後來,他也一直維持這樣的風格。他的管理風格帶來衝突和怨恨,但也催生成功。

馬斯克決策風格的經典案例:遵循物理學第一原理,時而大膽、時而固執、時而不顧後果、時而很有遠見,有時又出乎意料地非常有彈性。

長期以來,特斯拉一直是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調查對象,2021年馬斯克決定拆除雷達系統之後,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更是加強調查。

馬斯克相信多數事故發生的原因是駕駛操作不當,並非軟體設計不良。在某次會議上,他建議用汽車攝影機蒐集的資料,證明哪些事故是因為駕駛疏失,有一台攝影機安裝在車內,鏡頭正好對準駕駛座。會議上一名女性員工表示反對。「我們和隱私團隊來回討論過好幾次,」她說,「我們不能把某段駕駛影像與特定某輛車關聯在一起,即使發生車禍也一樣,至少這是我們律師提出的原則。」

馬斯克聽了有些不高興,「隱私團隊」的概念惹怒了他。「我才是這家公司的決策者,不是隱私團隊,」他說,「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這麼隱密,你永遠不知道他們是誰。」會議室裡傳出了不安的笑聲。馬斯克建議:「或許我們可以設計彈出式視窗,告訴駕駛,在使用全自動輔助駕駛功能時,如果發生車禍,我們會蒐集資料,這樣可以嗎?」

那位員工想了一下,點點頭,「只要我們有做到和顧客溝通,我想就不會有問題。」

馬斯克雖然固執,只要看到實際證據還是會改變想法。2021年,他非常堅持要刪除雷達,因為當時的技術品質不良、解析度不足以提供有意義的資訊給視覺系統。但是他仍然同意讓工程師繼續投入鳳凰 (雷達系統的名稱) 專案,看能否開發出更好的雷達技術。

馬斯克決定一個人是否被錄用或是升遷時,會優先看重態度,而不是履歷表上的工作技能。他認為好的態度指的是瘋狂投入工作的渴望。面談結束後,馬斯克當場錄用鄧契夫。

自開發獵鷹一號火箭開始,馬斯克的做事方法就是快速嘗試、冒險、要求嚴苛、接受失敗,然後繼續嘗試。

馬斯克並不懂得如何與一位執行長分享權力。但經歷這次事件(第一任執行長艾哈伯被迫下臺)之後,馬斯克並未學到教訓,仍然抗拒由自己擔任特斯拉執行長。十六年後,他任命自己擔任五家主要公司的執行長,但在2007年時,他覺得應該要和其他所有執行長一樣,將所有心力放在同一家公司,當時他選擇了SpaceX。他指定特斯拉的投資人麥可.馬爾克斯(Michael Marks)擔任特斯拉代理執行長。

馬爾克斯也無法接受馬斯克嚴苛的待人方式。馬爾克斯還要努力搞清楚馬斯克的大腦迴路,包括他難以改變的性格,以及他口中所說的亞斯伯格症候群,是否足以解釋他的某些行為表現,或能否為這些行為表現找到合理藉口。就某些方面來說,如果你管理的公司更看重企業使命,而不是個人感受,或許馬斯克的性格會是優點?馬爾克斯說:「他位在光譜的這一端,我想他是真的無法與其他人有情感連結。」

馬斯克反駁說,如果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會削弱領導人的能力。他告訴馬爾克斯,如果領導人想要成為所有人的朋友,就會過度在乎站在眼前這個人的情緒,無法考量企業整體的成功,這樣反而會導致更多人受傷害。「馬爾克斯不會開除任何人,」馬斯克說,「我告訴他,如果事情沒做好,也沒關係,這樣是無法讓所有人都做好自己工作的。」

他天生就沒有能力過濾自己的言詞,說話時不懂得節制。他時常在會議上這麼說:「這是我聽過最愚蠢的事。」賈伯斯也常說這句話。蓋茲和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也是一樣。這種有話直說的管理風格會讓員工緊張,甚至是反感。這樣只會壓抑,而不是鼓勵員工說實話。但是,如果你想要建立一支賈伯斯口中所說的頂尖團隊,不希望懶惰鬼或是腦袋不清的人加入,那麼有話直說的領導方式確實很有效。

馬斯克表現出的負面行為,能否與促使他成功的那股破釜沉舟的魄力分開來看?「我把他和賈伯斯歸在同一類,有些人就是混蛋,但是他們又很有成就,我只能說,看起來兩者是並存的。」我問馬爾克斯,馬斯克的行為是否可以被原諒?「或許吧,如果這個世界為了達成這種成就必須付出某些代價,也就是得由某個真正的混蛋去達成這種成就,那麼這個代價或許是值得的,」他停頓了一會,接著又說,「但是我不想那樣做。」

提固定價格合約,取代保證獲利的成本加成

NASA和國防部向來會跟承包商,簽訂所謂的成本加成合約(cost-plus contract),例如建造新的火箭、引擎或衛星,為了握有控制權,會發布詳細的規格,要求承包商遵照,最後往往把合約授予像波音或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大公司,而這些公司則可以獲得成本與保證利潤。這在二戰期間是標準做法,因為政府得以完全控制武器的開發,避免有人認為承包商從戰爭牟利。

馬斯克認為成本加成制度會阻礙創新。如果一項計畫超出預算,承包商反而能獲得更多的報酬。如此一來,成本加成制度中的承包商會變得不想承擔風險,也沒有動機發揮創意,更不會削減成本,甚至為了從中獲取更大利益,致使工程延宕。

SpaceX倡導的替代方案,是讓私人公司為了對政府任務或計畫競標,例如將政府機構的酬載送上軌道等。一家公司必須賭上自己的資本,只有達成里程碑,才能獲得報酬。這種基於結果的固定價格合約,將使私人公司得以在很多方面擁有控制權,決定火箭如何設計、建造。一旦成功建造出具成本效益的火箭,就能賺取厚利,要是失敗,就會蒙受巨額損失。馬斯克說:「這是獎勵成果,而非鼓勵浪費。」

以下六部分,另文闡釋:

1. 馬斯克的第一原理與演算法、電玩《迷你帝國》的人生大啟示

2. 馬斯克與比爾蓋茲 — 兩位首富的慈善事業價值觀衝突

3. 馬斯克與賈伯斯(Apple) — 硬派工作狂、現實扭曲力場、設計與工程結合

4. 馬斯克與貝佐斯(Jeff Bezos) — 兩大科技巨頭的太空競賽

5. 馬斯克與Google 創辦人— 馬斯克和佩吉的AI發展觀點差異

6. 馬斯克與川普、拜登 — 覺醒心智病毒、從心底看不起川普、對拜登印象不好。

對AI的態度與創立xAI

馬斯克持續公開警告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危險。2014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舉辦的論壇上說道:「我們最大的生存危機,可能是人工智慧。」。預防問題發生的最好辦法,就是確保人工智慧與人類密切合作,「當人工智慧不受人類意志掌控,就會發生危險。」

馬斯克與姆.奧特曼(Sam Altman)一直在辯論一個問題,以下哪種情況比較安全:由大型企業把持少數的人工智慧系統,或是出現許多各自獨立的系統?他們的結論是,同時有許多系統相互競爭、彼此制衡,會比較安全。奧特曼和馬斯克兩人定共同成立一個非營利的人工智慧實驗室,他們將實驗室取名為OpenAI。他們會開放實驗室的軟體原始碼,希望能有效制衡Google在這個領域逐漸取得主導地位。提爾和霍夫曼也加入馬斯克行列,並提供資金。

馬斯克和奧特曼花了很長時間討論,希望達成的目標之一,是「人工智慧一致性」(AI Alignment)。2023年,OpenAI推出了聊天機器人ChatGPT之後,這個目標就成了熱門話題。「人工智慧一致性」的目的,是希望人工智慧系統與人類的目標與價值觀一致,就如同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為了避免小說中的機器人傷害人類,所設定的四條定律。

OpenAI 成立之初,是一家開源的非營利公司(所以我才把公司取名為「Open」AI),目的是為了制衡Google,但現在它卻變成被微軟實質掌控、追求最大獲利的『閉源公司』。最後馬斯克和奧特曼分道揚鑣,退出OpenAI董事會。

2023年3月,OpenAI向大眾推出ChatGPT-4。接著Google推出Bard機器人程式,與ChatGPT抗衡。至此形成了兩大陣營的競爭,一邊是OpenAI與微軟,另一邊是DeepMind與Google。雙方都推出能夠與人類自然對話的產品,可一再執行以文字為主的智慧任務。馬斯克擔心這些聊天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系統,有可能被灌輸特定的政治思想,甚至可能感染他所謂的「覺醒心智病毒」,尤其是它們被微軟和Google所掌控。

馬斯克注意到人類智慧(生物腦力)的總量已經趨於平穩,因為新出生的小孩不夠多。另一方面,電腦智慧(數位腦力)卻呈現指數型成長,就如同添加了類固醇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到了未來的某個時間點,生物腦力將完全比不上數位腦力。 此外,新的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系統可以自行消化資訊,自行學習如何生成結果,甚至自動更新程式與性能。數學家約翰.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及科幻作家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曾經使用「奇點」(singularity)一詞,描述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時刻:屆時人工智慧將以無法控制的速度自行成長,將我們這些平凡的人類遠遠拋在後面。「這件事可能比我們預期的更快發生。」馬斯克說話語氣平淡,透露著不祥預兆。

「我會持續關注人工智慧安全問題,這是我成立人工智慧公司的原因。」,馬斯克於2023年7月12日創辦聊天機器人公司xAI。此時,他要管理六家公司:特斯拉、SpaceX與星鏈、推特(x.com)、鑽孔公司、Neuralink、xAI。這是賈伯斯巔峰時期管理公司數量(蘋果與皮克斯)的3倍。

馬斯克非常關注人工智慧議題,所以陸續推動了許多相關的專案,包括:專門開發大腦植入晶片的Neuralink;人形機器人Optimus;可以蒐集數百萬影片,訓練人工神經連結,模擬人類大腦的超級電腦Dojo。他也因此更堅持,要讓所有特斯拉電動車具備自動駕駛功能。一開始,這些計畫都各自獨立,但是後來馬斯克決定將所有計畫整合,包括他後來成立的聊天機器人公司xAI,最終目標就是開發通用人工智慧

「從錯誤中鍛造而成的」

馬斯克大膽無畏、驕傲自大,促使他努力嘗試壯舉,但這些成就能合理化他的惡劣行徑、冷酷無情與魯莽躁進,以及他變成混蛋的時刻嗎?答案是否定的,當然不能。我們可以景仰一個人的正向特質,同時譴責他的負面特質。但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必須理解這些線是如何交織在一起,甚至緊緊糾結。要從布料中剔除黑色的線,卻不損及布料本身,是很困難的事。就如同莎士比亞曾經告訴我們的,所有英雄都有缺陷,有些落入悲劇、有些可以克服,而我們視為反派的角色,也可能具有複雜的性格。他寫道,即使最優秀的人,也是「從錯誤中鍛造而成的」。

火箭發射的那一週,格拉西亞斯和其他幾位朋友,勸馬斯克必須克制他魯莽、具毀滅性的本能。他們說,如果他要領導新的太空探險時代,就必須自我提升,超越政治紛擾。他們回想起有一次,格拉西亞斯要馬斯克把手機放在飯店保險箱裡過夜,並由格拉西亞斯設定密碼,這樣馬斯克半夜醒來時才無法拿出手機發推文;結果馬斯克在淩晨三點醒來,直接叫飯店保全人員打開保險箱。發射任務結束後,馬斯克似乎有自省的跡象。「我太常拿槍射自己的腳。我應該去買幾雙克維拉纖維靴 。」他開玩笑說。他反思,或許推特應該增加一個「衝動控制延遲按鈕」。

這個想法很不錯:一個可控制衝動的按鈕,可以減少他的發文,還可以避免他做出負面的衝動行為或惡魔式爆發,就不會清醒後滿目瘡痍。但受克制的馬斯克,是否還能像不羈的馬斯克那樣,達成如此輝煌的成就?口無遮攔、不受拘束,是否正是他之所以為他的原因?如果不接受他的全部,包括沉穩及瘋狂,是否就看不到火箭進入軌道、全世界邁入電動車時代了呢?有時候,偉大的創新者就只是熱愛冒險、長不大的男人,拒絕被約束訓練。他們可能非常魯莽、總是讓人難堪、有時甚至有毒,但他們也可能無比瘋狂,瘋狂到相信自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

作者在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寫傳記時,他的創業夥伴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曾說,我們不得不問一個問題:他有必要這麼刻薄?如此粗暴、殘酷?一定要這樣苛求細節嗎?《賈伯斯傳》快寫完時,我把這個問題丟回給沃茲尼克。他說,如果由他來執掌蘋果,他會對員工好一點。他會把每個員工當成家人,不會動不動就開除員工。然後,他停頓了一下,又說:「如果我來管理蘋果,我們可能永遠無法製造出麥金塔。」

因此,關於馬斯克,我們要問的是:他能不能降低要求、變得更隨和,同時把我們送上火星,並且開創出電動車時代?

世間事常搖擺於一條光譜的兩端,一邊飛騰,一邊墮落,英雄和小丑同體,天使與魔鬼共在,高潔與狼藉並存。

參考資料

1. 伊隆·馬斯克,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9F%83%E9%9A%86%C2%B7%E9%A9%AC%E6%96%AF%E5%85%8B

2. 《埃隆·馬斯克傳》讀後,https://news.ifeng.com/c/8T1TVO0FSGI

--

--

Vincent Chen-WS
Vincent Chen

喜歡閱讀科普、心理、網路治理、哲學宗教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