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失序(Information disorder)的概念 — 應對資訊失序需要長期奮戰

Vincent Chen-WS
Vincent Chen
Published in
7 min readNov 22, 2018

雖然謠言和捏造內容的歷史影響,過去早已被充分記錄,但快速進展的社會技術(social technology)意味著我們正在目睹一些新事物的發生,包括:全球範圍內的資訊污染(information pollution); 一個可用於創建、傳播和消費這些“污染”資訊的複雜網路所引發的動機; 可用於擴增(amplifying)或放大內容的無以計數的內容類型和技術; 可用於託管和複製這些內容的無以計數的平台; 以及可信任的同儕間極快速的資訊傳播等等。

資訊污染的直接和間接影響,非常難以量化,現在僅處於了解其影響的早期階段。自英國脫歐投票結果、川普在美國的勝利以及肯亞最近決定取消其全國大選結果以來,人們對資訊失序如何影響民主國家,已開始進行了大量討論。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造謠資訊的長期影響,是這種專門為傳播不信任和混淆資訊而設計的,並利用民族主義、道德、種族和宗教緊張局勢,將有可能會導致進而加劇現有社會文化的分裂。

那麼,我們如何開始解決資訊污染問題呢?應對虛假訊息需要長期奮戰,為了長期有效地解決mis-information、dis-information及mal-information,可以在以下方面更進一步探討研究:

1.定義: 更明確的定義及批判性地思考,以便有效地捕捉現象的複雜性;

2.對民主的影響: 在虛假或誤導性資訊在線上傳播時,正確調查對民主的影響;

3.電視的角色: 闡明主流媒體傳播和放大現象,及其可能源自網路的低品質資訊,特別是電視的力量,;

4.弱化在地媒體的影響: 了解錯誤和誤導資訊的侵奪,如何導致在地新聞業的崩潰,並找到支持在地新聞的方法;

5.微目標(micro-targeting): 辨別使用人口統計資料,和線上行為廣告活動的規模和影響,以微目標來進行虛假或誤導的資訊;

6.計算擴增(computational amplification): 調查透過數位化“造勢”來獲取影響力的程度, 例如使用機器人(bots)和半機器人(cyborgs)來操縱線上請願的結果、改變搜索引擎結果以及在社群媒體的跨大訊息現象;

7.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s)和迴聲室: 考慮由於媒體裂解而出現的過濾氣泡和迴聲室的影響,包括離線(通過黨派式的談話電台和有線電視新聞)和線上(通過超黨派式的網站、社群網路和激進社群進行演算法推導的資訊饋送)的可能情形。

8.對證據的信任下降: 了解不同社群未能根據事實和專業知識,以分享現實感受的含義及趨勢。

我們盡量不使用“假新聞(fake news)”這一術語。首先,用假新聞來描述資訊污染的複雜現象,所涵蓋的意義是非常不足的。另外這個詞也開始被世界各地的政治家(已染上政治標籤),用來描述與他們不認同的報導的新聞組織所報導的新聞。因此,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來檢視資訊失序,並確認三種不同的類型:錯誤資訊、造謠資訊和惡意資訊。依這些資訊虛假的維度和是否造成傷害來描述三種資訊之間的差異:

▪ 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 : 是指分享虛假資訊,但未造成傷害。

▪ 造謠資訊(Dis-information) : 是指故意分享虛假資訊,並造成傷害。

▪ 惡意資訊(Mal-information) : 是指共享真實資訊卻造成傷害,通常是通過轉移旨在保密的資訊進入公共領域。

另外檢視資訊失序的三個“元素”(代理人、訊息和解譯者),所需詢問每個元素的可能問題。

另外還強調需要考慮資訊失序的三個不同“階段”(創建、上線、散播)與上述三個元素的可能交互影響。

正如我們所解譯的那樣,創建偽造資訊的“代理人”,可能與上線該資訊的代理人不同,也可能與散播資訊的“代理人”不同。同樣,我們需要徹底了解這些代理人是誰以及他們的動機是什麼。我們還必須了解代理人散播的不同類型的資訊,以便可以開始估計每個資訊的規模並解決它們。(迄今為止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捏造的文字式的新聞網站上,視覺式(圖像或視訊)的內容同樣廣泛但卻難以識別和揭穿)。我們需要檢視如何消費、解譯和處理錯誤、造謠和惡意資訊。它們是否按照原始代理人的意圖重新分享?或者它們是否與附加的反對資訊重新分享?這些謠言是否繼續在線上旅行,還是他們可能會離線進入難以捕捉的個人對話?

學者詹姆斯·凱里(James Carey)的研究結果指出,我們需要理解傳播的儀式性功能(ritualistic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我們必須認識到,溝通在表達共同信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不僅是簡單地將溝通視為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資訊傳遞而已。

最成功的問題內容(problematic content)是對人們的情感起作用,例如鼓勵優越感、憤怒或恐懼。這是因為這些因素,觸動了那些想要與他們的線上社群和“群組”聯繫的人之間的重新分享。當大多數社群平台被設計為人們通過喜歡、評論或分享的公開“表演”時,就可以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即使我們看到已有很多事實檢視和揭穿的組織時,情感內容仍然如此迅速和廣泛地傳播。

社群網路推出的可能解決方案,包括考慮加強現有媒體與新聞的素養計畫和監管的概念。未來可能的趨勢包括特別是封閉式資訊傳遞應用程式的興起(closed messaging app),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對製造及偵測資訊的可能技術發展。

針對科技公司、國家政府、媒體組織、民間社會、教育部和資助機構,長期可以做些甚麼,以下34項建議可提供參考:

科技公司可以做些什麼?

1. 成立國際諮詢委員會。

2. 為研究人員提供與旨在改善公共論述舉措相關的數據。

3. 為降低內容排名的任何演算法更改,提供透明的標準。

4. 協同工作。

5. 突顯出情境細節資訊並構建可視化指標。

6. 消除財政激勵措施。

7. 打擊計算擴增現象。

8. 適切調整非英語內容。

9. 注意音頻/視頻形式的錯誤資訊和造謠資訊。

10. 向可信合作夥伴提供元數據(metadata)。

11. 建立事實核查和核實工具。

12. 構建“真實性引擎(authenticity engines)”。

13. 研究專門針對最小化濾泡(filter bubbles)影響的解決方案:

(1) 讓用戶自定義Feed和搜索演算法。

(2) 多樣化接觸不同的人和觀點。

(3) 允許用戶私下地使用資訊。

(4) 更改社群網路使用的術語。

媒體組織可以做些什麼?

1. 合作

2. 商定戰略沉默(strategic silence) (係指訊息透過傳播可能無形影響的潛在現象) 政策。

3. 確保所有媒體的強有力的道德標準。

4. 揭露來源以及內容的真實性。

5. 產生更多的新聞素養的類別和功能。

6. 論述資訊失序帶來的規模和威脅的故事。

7. 專注於提高標題新聞的品質。

8. 不要散佈捏造的內容。

公民社群可以做些什麼?

1. 教育公眾了解資訊失序的威脅。

2. 作為誠實的經紀人(brokers)。

各國政府可以做些什麼?

1. 委員會將資訊失序納入研究地圖。

2. 規範廣告網路。

3. 要求Facebook廣告的透明度。

4. 支持公共服務媒體組織和當地新聞媒體。

5. 推出先進的網路安全培訓。

6. 在平台上實施最低級別的公共服務新聞。

教育部門可以做些什麼?

1. 在國際上開展工作,創建標準化的新聞素養課程。

2. 與圖書館合作。

3. 更新校園之新聞課程。

資助機構可以做些什麼?

1. 為測試解決方案提供支持。

2. 支持技術解決方案。

3. 支持教授人們批判性研究和資訊技能的計劃。

參考資訊

https://rm.coe.int/information-disorder-toward-an-interdisciplinary-framework-for-researc/168076277c

--

--

Vincent Chen-WS
Vincent Chen

喜歡閱讀科普、心理、網路治理、哲學宗教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