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思維 —倖存者偏差
Published in
Jul 18, 2023
這是一篇戰鬥機進行加固改造的故事,涉及見人之所未見的羅輯思維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和日軍飛行員爭奪太平洋的制空權。為了遏止傷亡,美國海軍分析中心決定要對返航時布滿戰孔的飛機機身詳細研究。分析人員仔細檢查戰機損壞的數據,製作出損壞程度與位置的分布圖。彈孔分布在整個機身各處,但是某些位置很奇怪,像是引擎、駕駛艙和油門這幾個地方,彈孔很少見。工程師根據這個發現決定加強防護其他部分就好,沒有彈孔的地方不用補強。
但是有一位統計學教授沃德·亞伯拉罕(Abraham Wald)卻領悟到缺少彈孔是非常重要的訊息,他的結論與上述工程師恰恰相反。事實上,引擎、駕駛艙和油箱受損的戰機,就會墜落海上或地面,根本沒機會返航接受分析。軍方最終採取了教授提出的增加引擎等處防護的建議,後來證實該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這個建議降低了60%的戰鬥機的墜毀率。
(醫院也有類似的情形,因為在醫院,有很多從前線撤回的傷病,他們的傷情基本都在腿部,難道前線的士兵都容易在腿部受傷嗎?不是這樣的,因為胸部中彈的士兵已經犧牲了)。
以上的故事,即統計學裡的「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的概念。倖存偏見可能導致過度樂觀的信念,因為失敗被忽略了。亦即資料來源如果僅僅來自於倖存者時(例如上述故事中安全返航的轟炸機、前線撤回的傷患等),這些資料可能會與真實的狀況有所不同,進而產生偏差。而這種偏差,也將導致推論出各種可能的錯誤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