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使用者成為商品

Vincent Kafka
Vincent Kafka
Published in
2 min readJan 9, 2017

看到司改會高帥被臉書停權,我猜是最近司法院長人選問題被網軍大量檢舉露點照之類的緣故,通常毫無尊嚴的提供臉書所要的個人資料後,帳號就能回復。

這也提醒NGO們,絕對不要用臉書作為工作聯繫工具,改成 Slack 或其他加密傳訊軟體都可以,也不要用 Line 了。資安部分有多危險先不論,至少工作用途的軟體不必要有購物功能吧。

另外很想講的是,NGO 組織的網路資源要放在自己的官網上,不要把人力物力全部投入臉書。臉書更改演算法後,粉絲頁如果不付費,能見度是非常低的,也不能光靠同溫層幫忙推廣。

所有網路工作者有兩個老闆,我們不是替 Google 工作就是替臉書工作。 NGO 的首要任務是強化自己官網的內容與 SEO,讓關鍵字搜尋結果能排在前位。並且設計良好的 #網站使用者體驗,閱聽人能一篇文章看過一篇,願意留言跟討論,call to action 將點閱轉化成行動,並且在自己官網舉辦活動,把群眾聚集起來。

第二項任務就是將粉絲頁閱聽人導向自己網站,不跟臉書做魔鬼交易。把網誌、簡報等內容全發布在粉絲頁上,等同慢性自殺,閱聽人只會留在臉書,不會到官網點閱。官網瀏覽人數降低,Google 搜尋就不會排在前位,雙重自殺的結果就是導致 NGO 官網的死亡。

結論可理解為 NGO 網站想要長期經營,現在就應該啟動去臉書化,讓臉書回歸原本的社群分享功能,而不是取代 NGO 官網成為內容平台。網路世界不等於臉書,World Wide Web 不是只有 facebook.com,Google 雖然是網路霸主,但它不干預內容,也不生產內容。

可是臉書會,它需要把內容跟使用者留在自己網域裡,才能分析互動資訊滿足其「精準廣告投放」商業模式。為了跟廣告主交代,臉書永遠都會存在審查機制,不斷過濾資本家跟異議者不喜歡的內容。所有使用者在臉書產出的內容跟個資,都是它販賣給廣告客戶的商品。

使用者成為商品,這是最終極的物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