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瘋狂的存在
Published in
2 min readJan 9, 2017
無意識不是被壓抑在主體內部的東西,也不是原初本能的所在地。無意識是跨個體的,存在主體的外部;是語言性的,只有被語言所陳述的當下,我們才能意會到無意識的存在,看見到它進入言詞而被勾鍊出來的那一部分。
一個中國的框架,最終會成為一個中國的無意識,透過語言浮現在意識層面,像個幽靈遊蕩在主體四周,經由想像創造出它本來就一直存在的幻覺,將我們與中國之間的關係閉鎖起來。
馬習會後的「一個中國」,不只是「可能在思想層次上成為隱憂」;就像「存在」可以被理解為「走向瘋狂的存在」,一個中國也即將成為「走向真實界的現實」,成為必須抵抗的創傷,我們今後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逃離這個「真實的痛苦」。
「因為永遠會是「語言」、而不是其他,在建構「思想」。林培瑞(Perry Link)
以「後毛澤東時代」中國人語言使用的習慣,討論前朝政治意識形態的負面時代性格,可能如何殘留、潛伏於日常語言之中,被人民無意識地繼承與遺傳、繼續型塑下一代的集體潛意識,值得我們參考。比如毛澤東酷嗜的軍事隱喻,如今我們仍可以在中國友人「消滅剩菜」等日常用語中,看見「消滅敵人」、「消滅錯誤」到「消滅修正主義」這些文革口號殘餘的形狀。林培瑞的立場是,這些軍事隱喻的偷偷潛入並不只是語言層次上的枝微末節、或雞蛋裡挑骨頭,而是反映了一種曾鋪天蓋地造成巨大災難的話語浸染,仍透過語言在集體潛意識裡難以根除,甚至可能在思想層次上成為隱憂。」-湯舒雯《「模稜兩可主義」的遊蕩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