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使用Evernote的這一年

Amber Hsiao
堇色備忘錄
Published in
6 min readJan 7, 2018

使用Evernote即將滿一年的時間,要用四個字總結使用心得的話,那就是:相見恨晚。

在這一年中,Evernote提升我的工作效率不少。我認為它對我最大的意義在於,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建立起自己專屬的資料庫,當要使用時,減少二次搜索所需要的時間。使知識的尋找、吸收及再輸出的流程能夠更加順暢。

此類工具的有趣之處,在於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出自己的用法,找到最順手的使用方式。當初看了許多的教學,才慢慢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模式,以下簡述一下我的用法:

使用版本選擇

Evernote分為三個版本--入門版、進階版、專業版。
我一開始先使用入門版,嘗試看看這個工具是否真的能幫助自己。使用上手後,因為有在Evernote留存課程PDF檔案的需求,便訂閱了有較大上載配額的進階版。離線存取記事也是我所在意的一項功能,在出遊時,能夠以較不耗網路流量的方式閱讀記事,

使用概念

在Evernote中,一篇文章是一篇記事,我們能夠建立「記事本」來放記事,而記事本能夠「堆疊」在一起。以實體筆記本的概念來說,就是我們能擁有很多本筆記本,可以在每本筆記本寫下不同特定主題的相關記事,同性質的筆記本再放同一疊,以方便尋找。以上圖為例,我的「2018/01大阪」堆疊中,有「事前蒐集」記事本(內有20篇記事)、「紀錄」記事本(內有5篇記事)。

如何設置堆疊跟記事本,是使用Evernote一個很重要的開頭,也是我認為最需要花時間摸索的地方。當找到適合自己工作模式的方式,才會發覺到這個軟體的好用之處。我的記事本主要分為下列幾個堆疊:

01. 待分類:
隨筆、立即待辦等事項,待補齊後移到正式分類或刪除。
02. Evernote: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Evernote的使用教學或是特殊用法,會將文章留存於此,方便需要時查看。
03. Life:
此堆疊中的記事本有食記、喜歡的文章庫存區、生活紀錄、增加生產力的教學文、名片、食譜、演講心得、影視閱讀推薦清單。
04. Study:
在研究上所需的各領域資料,再分為基本資訊、統計教學、儀器方法SOP、文獻閱讀整理、課程講義等記事本。
05. Language:
語言學習用,像是上課時老師給的feedback、指定閱讀文章留存。
06. Writing:
自己所寫的文章留存區。
07. Travel:
旅遊專區,已經結束的旅程相關會放入此區封存,規劃中的旅程則是會新開一個堆疊獨立出來。

使用情境

日常生活

平常搭配Evernote的靈魂--Chrome插件Web Clipper使用。

當逛到想要留存的網頁,例如食記、景點、喜歡的文章、教學文時,按下「擷取至Evernote」,選擇要保存的形式及分類。一般我會先選擇用「簡化文章」--可以用較為簡潔的方式保存文圖內容,但有時會遇到版型跑掉、簡化的部分不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情形,此時便會用「擷取文章」。若是日後有機會用到、又非平時常用的網站,便以「書籤」的形式擷取,這樣也能讓Chrome本身的書籤列不會太凌亂,增加平時使用瀏覽器作業的效率。

課程、演講

當有課程、演講時,以前是將相關資料用紙本保存,開始使用Evernote後則是優先留存PDF電子檔。這樣的好處是,日後查找時的便利性。與印出資料、閱讀、收納的傳統模式相比,Evernote能夠藉由搜尋PDF檔案中的文字,減少我尋找所需資料的時間。

若我今天想要尋找某一關鍵詞的相關內容,只要在搜尋欄位輸入關鍵字,就能找到相關的檔案來閱讀。以前總會覺得紙本加手寫筆記才能增強記憶,但人的記憶力畢竟有限。適時搭配數位工具,便有機會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時間。

另外,當使用Google搜尋時,也會出現Evernote中的搜尋結果。也就是說,除了利用Google在茫茫網海中搜尋,同時也會在自己的資料庫中搜尋。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有擷取過相關內容,讓以前的自己幫助現在的自己。平時擷取內容時,建議不只是將網頁內容完整留存丟著,而是整理擷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甚至進一步加上註記與想法,讓搜尋能夠更加精確,也能將內容一步步累積成自己的所有,最後擁有輸出的能力。

旅遊規劃

當規劃出遊時,我會使用Evernote(前期資料蒐集)加上Trello(行程排程)。Evernote在規劃上的使用流程是:

平常蒐集資料 → 決定旅程 → 撈出相關資訊並過濾

不是等到要出遊時才搜尋景點,而是平常看到心動的遊記時,便擷取下來。Evernote的分類只有「記事本堆疊」及「記事本」兩層,我是分在03. Life堆疊下的旅遊景點記事本,再搭配tag功能標註地點,例如#日本關東、#日本關西,使tag成為更進一步分類的方式。

以2018年初的大阪行為例,當我確定要去關西後:

  1. 建立一個新的記事本,分為「事前蒐集」、「紀錄」兩項。
  2. 查看#日本關西標籤,並在Evernote搜尋大阪京都奈良等關鍵字,撈出我此行可用的資料基底。
  3. 將相關記事放入此次旅行的「事前蒐集」分類。
  4. 上網進一步搜尋其他心得、交通票券資料等等,慢慢取捨出要去的詳細景點。
  5. 利用Trello進行時間上的排程。
  6. 紀錄」分類放登機資訊、飯店資訊、購買清單等等旅行當下會使用到的記事,並使此記事本可以離線閱讀,方便在國外沒網路時也能查看。

我也曾經利用過Evernote的表格功能來作行程安排,但是在修改上較不方便。利用Trello的卡片概念可以輕鬆修改行程順序,也可以跟Evernote記事連結,是我後來較為喜愛的形式。

以上是我的Evernote使用方式。我覺得自己分類概念並不算讓Evernote的效率輸出達到最大值,但在我使用過程中,這樣是目前覺得最直觀的分類方式。在習慣使用Evernote後,我也體會到--不要排斥多嘗試新的工具。或許會有毒藥,但也不要放棄可能遇到蜜糖的機會。

這一年的使用主要還是以擷取資料為主,希望接下來能夠更善用二次編輯、註記自我想法的方式,慢慢練習輸出。

--

--

Amber Hsiao
堇色備忘錄

喜歡產業分析的食品科技人。 閱讀|線上學習|產業分析|保健食品|產品企劃|食品法規|新事業開拓|專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