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俐君、蔣昕蒨、鄭芊芷/臺北市報導】教育部將「程式設計」列入二〇一九年的十二年國教課綱中,但是中小學校們準備好了嗎?考慮到這個問題,一群交通大學的學生突發奇想,將程式設計的概念,整合成一款桌上遊戲,讓孩子們不必靠著逐步熟悉軟體工具來學習程式,而是透過玩一款桌遊 — — 海霸,接觸程式運算的基本邏輯跟素養,在玩樂中學習。
程式語言納入教育 老師學生好頭痛
程式是我們與電腦溝通的語言,能幫我們更快速地解決問題,但它同時也是一個艱難的學科,動輒幾百行、千行的程式碼,層層堆疊,一寫錯便無法確切執行。那麼該如何讓中小學生理解程式概念呢?
程式老爹-Papacode在兩年前由七位交大學生組成,開發程式桌遊 — — 海霸,結合他們舉辦的營隊帶動小朋友一邊玩桌遊,一邊「無痛學程式」。Papacode負責人徐煊博說:「我們希望讓最一開始的孩子他們是用玩,而不是用學習工具的角度來去接觸程式這一塊。」在Papacode成立時,教育已經頒布將程式設計納入課綱的政策,但成員卻發現,許多中小學校老師在程式教學上仍停留在嘗試階段。因為大多數老師在學生時代,甚至從業以來,都沒有受過正規程式教育,形成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因此海霸的目標,就是成為一套容易上手的程式設計教材,減少老師們的負擔。
低年級的孩子還不具備抽象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學習程式的過程中難以理解部分概念
,以桌遊將程式編碼的程序具體化,讓小朋友透過動手操作學習,在腦中形成一套迴路。往後操作軟體工具時,能更容易上手。
受到質疑 遊戲真的能教學嗎?
然而推廣的過程並不容易,對於一群大學生設計的一個遊戲,老師們表達疑慮。「你們只是一群交大的學生,然後你們要跑來跟我們說到底要怎麼去教,這樣合理嗎?」面對老師們的質疑,去年Papacode成員決定踏出新的一步,跟教育基金會合作,在暑假開設為期兩個月的免費體驗課程。除了增加曝光度、增進自己的教學技巧之外,也修正遊戲的問題。
沒想到免費課程引發許多家長對遊戲的興趣,他們開始詢問後續的上課資訊。在這之後,Papacode成員累積信心,再次回到學校的推廣上,成功以正式課程或是社團課程的形式進入校園。
卡牌遊戲 教會孩子的能力
打開海霸的說明書,上面詳細介紹著遊戲的玩法,還會將程式概念特別提出,讓小朋友透過操作卡牌,認識程式的四項基本邏輯:順序性、迴圈、集合、條件式。順序性對應的是遊戲過程中,須以卡牌排列順序進行;迴圈代表重複執行某個動作,對應其中的魔法卡 — loop;集合代表or(或是)及and(和),對應魔法卡媽祖與海神功能 ,為消除小漩渦阻礙,可選擇媽祖「或是」海神,去除大漩渦則要同時使用媽祖「和」海神;條件式指的是if(如果)、then(則)、else(否則)的概念,以魔法卡內容來看,「如果」此回合對方願意大喊我愛你,「則」對方只須後退一格,「否則」我方可選擇翻開對方的一個寶藏。
海霸本質上是一套學習程式設計的桌遊,但因為遊戲過程中需要大量溝通,也會促成小朋友的思考更具邏輯性。Papacode遊戲設計師柳昱謙解釋:「這遊戲本身的過程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遊戲,那基本上我會跟我另外一個夥伴一起討論策略的部分,在這個過程當中就考驗小朋友彼此之間互相溝通。」
一位家長在課程結束後,跟負責人聊天談到,自己跟小朋友的爭吵次數,在上桌遊課程之後減少了。以往孩子與母親意見不合會發生爭執,但是在溝通能力及邏輯性增強以後,孩子開始轉用分析的方式解決兩人的爭執。徐煊博認為這是孩子將和媽媽之間的問題分解、重新理解之後的結果,面對問題孩子不再完全接受、吸收,而是會花時間思考前因後果、孰對孰錯。
教案不藏私 讓程式教育更普及
Papacode透過與學校的服務學習中心合作,舉辦營隊,訓練許多大學生,培養更多有能力教導小朋友的人。如在二○一七年,Papacode培訓了三百餘名交大的學生,影響了新竹市近一千五百名的孩子。「我們自己期望是未來能找到更多新竹在地大學,比方說像清大或是說交大更多的同學,一起去做嘗試,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方式影響更多新竹地區的小朋友。」柳昱謙說。
雖然Papacode至今仍不定期在外授課,以營隊形式帶領孩子玩海霸,但Papacode也將產品內容放上網站,開放使用,讓老師自行下載嘗試教學。同時,他們也在YouTube頻道上傳許多解釋程式概念的影片,風格十分活潑,就是希望能讓這款桌遊擴散至更多小朋友。
Papacode用自己的方式,激發孩子對程式設計的興趣,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學習程式、學習思考、學習溝通。藉著互相刺激、一起思考的過程,一起解決問題。
採訪側記
一到達程式老爹的辦公室,負責人帶我們參觀了一下他們的辦公室,並簡單地介紹他們目前的工作。採訪結束後,我們一起吃了午餐,親切地與我們聊天,並帶我們前往活動現場,在活動中,他們熱情的指導小朋友、積極與其互動,旁邊的家長也一同參與了課程,氣氛十分熱絡,也感受到他們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