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貓絕育止撲殺 「台灣之心」守護牠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
Published in
6 min readMay 23, 2014

【記者白芳羽、王若嵐/台中市報導】一百零二場的下鄉絕育、九千零二隻的絕育總數,這是台灣之心從二O一二年開始持續努力的成果。戴雋哲(小戴)和劉晉佑(毛頭)兩人憑著一股愛護動物的心,在累積了多年救援與動保經驗後,一同創立了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簡稱台灣之心)。兩人秉持著「為牠們發聲」的信念,在動物救援、TNR(流浪犬貓絕育捕捉、絕育、回置計畫)、下鄉絕育、動物送養及生命教育這幾個領域傾注心力,為流浪動物的福祉努力。

絕育行動 要大結紮不要大撲殺

大學時期開始,小戴從靜宜大學的動物保護社團「尊重生命社」開始接觸動保工作。包括動物意外、人為虐待、貓犬死亡的處理,慢慢的累積第一線工作的經驗。畢業後他也長期擔任動保志工,像是流浪貓狗的街頭餵養和街頭救援,也接觸到許多動物相關的議題。在當了五、六年一般上班族之後,他決定放棄原本的工作,並在二OO九年時與志同道合的志工朋友一同創立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將動保工作做為正職,致力於推動流浪動物的議題。

戴雋哲(小戴)與台灣之心成員們於沙鹿的協會辦公室合照

貓狗絕育是台灣之心最主要推行的工作之一。當他們投入動保工作後,慢慢發現一些政府處理流浪動物的方式以及解決的成效等問題。同樣是想降低流浪動物的數量,但政府大多以捕犬隊抓捕流浪動物並安置收容所,到限定期間若是沒被認養則予以撲殺,也就是安樂死。這樣的方式其實無法有效從源頭解決流浪問題,且花費很多,效率也低。

貓狗絕育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絕育就是從「源頭」來控制流浪貓犬的數量。小戴說,以校園犬舍為例,一般校園流浪狗通常會抓到狗舍裡照顧,但是這樣的方法無法有效抑制貓狗的數量。狗是有地域性的生物,會占地盤防止其他狗進入。如果讓狗自由在校園生活加上確實幫牠們絕育,不但不會製造新生貓狗,也利用犬隻的地域性有效的控制校園貓狗的數量。而這樣的模式也同樣適用於一般社區及都市。

TNR+下鄉絕育 從源頭抑制流浪

台灣之心的目標工作「犬貓絕育行動」包含三部分,TNR、下鄉絕育以及推廣家犬貓絕育。小戴表示,關於流浪狗的源頭問題,許多人認為流浪動物多為不負責任的飼主棄養而來,或者不肖寵物業者丟棄種公種母造成流浪問題,但這些都只算是其中一部份。寵物犬若是被棄養,一般牠們的求生能力很差,且體型小、不太會覓食,加上被其他大型犬隻欺負以及車禍意外等問題,容易在流浪的環境中被淘汰,所以寵物犬反而不是真正的流浪狗來源。
台灣之心在很多地區觀察到,其實很多鄉間,尤其是偏遠地區,飼主的飼養方式多以半放養的方式為主。平時狗兒在外面自由玩耍遊蕩,但牠們會回家吃飯睡覺。這些狗身體健康且有吃有住,一旦到外面跟其他的遊盪犬隻或是流浪狗相遇後,在春秋發情期,自然就繁衍更多下一代流浪狗。狗一年生兩次,一胎可能生五到八隻,甚至更多,讓流浪狗的增加速度幾乎倍速增加,形成流浪狗的真正源頭。

TNR ,就是流浪犬貓絕育捕捉(Trap)、絕育( Neuter)、回置(Return)的計畫。透過熟悉社區流浪動物的志工和愛心媽媽將牠們帶到動物醫院做絕育,由台灣之心補助經費,讓都市流浪動物數目得到良好的控制。且在地志工與愛心媽媽熟悉這個區域的流浪動物狀況,與協會互相配合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下鄉絕育則是針對這些半放養的犬隻下鄉絕育,由台灣之心組織志工和獸醫,在事前透過地方鄉鎮市公所或是志工宣傳,讓在地民眾知道有這樣的免費活動。而協會會與地方商借活動中心或是學校禮堂等場地,進行絕育手術。也許場地不是那麼完善,但協會成員們會盡量比照醫院規格,在滅菌、事前準備以及術後照顧絕不馬虎。

在手術過程一兩個小時中,志工們也會把握時間利用這段時間向飼主傳遞一些正確的飼養觀念,像是定期注射狂犬病疫苗,施打晶片、改善半放養的飼養減少新生狗兒,不過大部分的人並不是那麼容易馬上改變自己原有的飼養觀念,所以台灣之心認為不如直接提供這樣的服務,為狗貓免費結紮。

半放養的狗時常會帶回新生小狗造成飼主負擔,通常飼主必須載去丟掉或是分送。這些對於飼主都是麻煩事,但並沒有積極想辦法處理,因為帶去動物醫院可能要花錢,所以協會希望透過直接提供免費絕育服務,不但幫飼主解決問題,也讓結紮的觀念深植飼主的想法,了解以後養狗只要先帶去結紮就不需要經歷丟棄新生犬的問題了。

而家犬貓絕育也是台灣之心的重點工作,他們努力推廣正確飼養同伴動物觀念,鼓勵絕育,降低同伴動物疾病發生率,並減低棄養率。台灣之心認為,從源頭控制減量,是符合現狀最有效的辦法。絕育較為人道且讓動物們保有生存的權力。台灣之心與政府都希望減少流浪動物數目以減少社會問題以及幫助流浪動物。相同的目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費用、效率也大不相同。

動保教育及倡議 讓觀念從小紮根

教育需要從長計議,雖然要花許多時間且不一定能馬上看到成果,但小戴認為教育能從根源去扭轉整個觀念,所以仍是必須做的。這就像是撒種子,雖然開枝散葉需要很久,但是不做,將來就不會有這些成果。

台灣之心依照不同年齡層做不同深度的教育以及議題探討,對於幼稚園孩童,他們可能比較無法吸收觀念性的東西,小戴會帶著他的好夥伴,也就是狗狗阿雪,讓小朋友藉由撫摸狗狗的身體部位了解牠們的習性。教導小朋友觀察狗的情緒表達,如生氣、高興、害怕的表現,在認識動物同時自我保護,學習如何與動物做朋友。也讓孩子知道飼養動物的正確觀念與評估,了解負責的重要,做事前防範以及教育。

小戴也提到,國際公認的動保原則有三項,分別是立法、教育、絕育。台灣之心除了在絕育、教育的部分努力之外,也與專業律師合作,尋求立委協助,希望能藉由立法倡議推動動保法的修正。他說,台灣動保法是來自於自歐美國家,但並不符合台灣現狀,所以需要適當的修正才能真正解決流浪問題。

小戴說,不管需要付出多少,只要能換到流浪貓狗們後半生的幸福快樂,他們都願意嘗試!台灣之心努力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資源,希望能盡最大努力「為牠們發聲」。

延伸閱讀

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歡迎餵食-兩隻偽浪浪的徒步環台記

大動服(大專動物保護服務隊)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