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塗鴉 鈎出街頭藝術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
Published in
Apr 24, 2019

【記者吳源南、利雪詩/香港報導】聖誕老人、小狗、小豬等針織裝置出現在街頭,這是來自Billie 和 Mary在香港街頭推廣針織藝術的理念,讓街頭針織美化城市,使人們重新認識街頭藝術,也有保護作用。毛線的編織裝置會讓人感受到溫暖,為冰冷的欄杆增添一些暖意。每逢大時大節,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對應的主題,融入節日氛圍。

Mary(左)和Billie(右) La Belle Epoque 負責人。 攝影/利雪詩

初遇針織藝術 共同勾出前路

Billie來自香港,在機緣巧合下,合辦過針織藝術活動,從中了解到街頭針織藝術,對此產生濃厚興趣。Billie從小對香港有許多憧憬,人們在逛街時,注意到的只會是商鋪或是廣告,但街頭針織藝術使她有更細緻的觀察,注意到了欄杆生鏽並對其進行美化,想讓大家的目光轉移到欄杆身上。

Billie後來遇到了Mary,兩人因針織藝術而一起合作,決定要在香港進行推廣街頭針織藝術,從而成立了以針織、鈎織裝置的工作室 — — 「La Belle Epoque 」。Billie和Mary同為工作室的負責人,Billie負責市場營銷,Mary負責針織設計。

街頭上的聖誕老人、小狗、小豬等針織裝置,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工作室有對外招生,以簡單的技巧把手藝傳授予共同興趣愛好者,而面對一些手沒那麼巧的,會建議在家多加練習就好,並沒有想象中的困難。

街頭針織初體驗 痛惜作品被人毀壞

Billie 正式推行街頭針織藝術七年,在企劃實施初期,街坊不知道她們做的是什麼,先會認為公物就不要亂碰,也會擔心到是否有觸犯到法律,街頭針織屬於灰色地帶,在有商戶的支持下是合法的,可是單方面去做就是違法的。有些噴漆塗鴉會造成永久的傷害,屬於毀壞公物,可是針織裝置是包裹在欄杆上,與其說傷害不如說是一種保護,Billie表示我想把公物「佔為己有」。

Billie 與其成員在街道現場編織,帶著半成品,一針一線地為欄杆上裝置。作品會暴露在街道,路上遊人來來往往,髒了、破了、線頭暴露等都是常見的,Billie和Mary會定期的去檢查和維修。

讓Billie痛心的是,欄杆上的針織裝置會不翼而飛,後來得知街坊會把它們私自帶回家或是拆除。附近居民會覺得擺放的這些裝置會吸引了人流逗留拍照,造成擁擠,阻礙到進出,也曾有過Billie 在編織的途中,就遭到了附近住客的投訴與拆除。

針織工具。 配件/利雪詩
針織裝置-吉豬。 攝影/利雪詩

得到商戶支持 獲得良好口碑

其實早在二〇一一年,這些裝置藝術就有在商場展示,但到了二〇一二年才到街上裝置,可是當時針織裝置未受到認同,在欄杆上編織好的裝置,不用多久就一掃而空,讓Billie感到無奈。所幸皇天不負苦心人,在二〇一三年,得到了商戶的支持與推廣,讓針織裝置可保留一段時間,不僅如此,也獲得街坊的好評,稱讚其為美化城市出了一份力,給看似冰冷的街道帶來一絲絲的暖意。

到目前,La Belle Epoque 的知名度開始在香港擴散,會有在每次展示都會到現場拍照的死忠粉絲也會在社交平台上跟負責人作互動,讓Billie得到回饋。

針織裝置-三隻小豬。 攝影/利雪詩

企劃歷程 未來走向

從一開始過街老鼠般人見人拆,到現在不但有商戶的支持,也收獲了一群粉絲。Mary表示:「看到他們都好開心,我也好開心。」針織裝置每期都不一樣,受到大小朋友喜愛。針織物也會根據節日而做出不同。譬如在聖誕節時,會有聖誕老人、雪人等的針織裝置,在緊接著的農曆新年,也有相對應的生肖裝置。

Billie接下來將繼續在街道上展示針織裝置,推廣街頭針織藝術的文化,持續把街頭針織這門藝術傳授下去,期望讓更多的人去參與其中。透露之後也會有更大的項目會推出,讓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到針織藝術。

採訪側記

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時間不繼流走,只有Mary和Billie停了下來細心地修補著欄杆上的小飾物。雖然這些小飾物不能長久地留下,但她們的舉動也吸引途人停了下來,雖可能只有短短的數秒,人們卻能因為她們製作的小飾物停下,相信這也達成了Mary和Billie為社區帶來的「溫暖」。

延伸閱讀

用一線一絲紀錄 那都蘭傳承太魯閣族技藝

府城「繡」才林玉泉 推廣傳承刺繡文化

關廟一朵花 綻放新「織」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

--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

輔大新聞傳播系實驗媒體 報導社會創新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