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園是一本書:「拓印春天-老樹的一百種姿態」活動研發

Ling Chen
VOCAL LOCAL
Published in
May 17, 2020

這篇文章是記錄2019年5月「拓印春天 — 老樹的一百種姿態」活動由來。

觀察公園一個月,看看樹木與鄰居

在未接辦活動前,我和朋友斷斷續續觀察屏東公園一個月。觀察公園裡的樹木是一件有趣的事 — 它們如何被圍繞、與什麼物件為鄰?

比如(左圖)近仁愛路的雨豆樹,樹座檯內有「禁止四輪以上汽機車進入」的告牌和兩座變電箱、(中圖)在屏東縣樂齡學習示範中心平台中,有兩棵樹是和木棧平台結合在一起、(右下圖)位於飛夢林咖啡旁的樹和石座是並存的。

後來從網路搜索得知,仁愛路旁是「雨豆樹大道」,但環繞四周,好似這個名稱只停留在2016年記者會活動上。

在沒有和朋友約好觀察公園之前,並不會特別注意公園內的一草一木,甚至我也想,因地方機關「百年老樹慶生」活動而來的「雨豆樹大道」名稱,如果人們不會有對植物有特殊情感和認識,自然不會成為人們對步道習以為常的稱呼。

與公園老樹近距離,遠離「植物盲」

今年BBC有篇文章〈「植物盲」是什麼 — — 為何要關注這個問題〉,文中指出:美國植物學家舒斯勒(Elisabeth Schussler)和生物教育家萬德西(James Wandersee)在1998年創造了植物盲(plant blindness)這個術語,指「在所處的環境中無法看到或注意到植物」,簡單來說,是因為不動的植物顏色(外型)相近,又對人沒什麼威脅性,所以人容易把植物視為一體並且忽略掉。

文章中指出:減少植物盲的關鍵是增加觀察植物的頻率,及其觀察植物方式的多樣性。瑞典哥德堡大學的桑德斯(Dawn Sanders)在哥德堡植物園(Gothenburg Botanical Park)開展環境藝術項目。他發現,視覺觀察和聽講故事對於讓學生與植物建立聯繫很重要,而且會讓他們開始詢問植物的種種知識,比如植物的年齡等。

「拓印春天-老樹的一百種姿態」活動目的是希望讓大家接近公園、接近公園裡的老樹。

不具備植物和藝術專業,如何企劃這類活動?

先說,其實我不具備植物和藝術專業背景,但是傳播和研究所教育出身的我有受過編輯和社會科學訓練,簡單來說就是蒐集資料、分析並以淺白和令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特定知識或資訊,所以我是從編輯和社會科學角度研發、企劃這場活動 — — 如何使參與者接近公園裡的老樹呢?

主辦人鄭中信一開始徵詢活動設計意見時,我便提「期待活動能創造什麼並且加以延續」。參與者結束今天的活動後,不僅可以帶走公園知識離開,更積極的則是可以有活動產物--記錄公園、創作公園,於是我們從手作活動發想。

先是想了「黏土拓印」活動 — — 「黏土拓印」靈感來自〈美角〉彰化藝術高中羅睿琳老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課程,老師是希望帶領學生發現日常生活中腳下地面材質及表面紋理,在這門課程計畫最後兩節課,老師指導學生以超輕土拓取地板表面發展吊飾。

這堂課實施計畫啟發我,能否用黏土拓印樹皮表面並製成吊飾?

測試結果跟我想像的樹皮紋理有些落差,一來是從拓印的紋理看不出來是樹皮的紋理,二來是同行者跟我說了一句:這樣活動下來感覺會很虛……因為這是一場會收材料費的活動,而從報名表單發現,我的參與者橫跨20–60歲年齡層,我需要顧及參與者感受,所以當機立斷更改活動內容!

在調整活動內容過程中,出現那些挑戰?首先,我的活動時間長度其實只有一個小時,扣除活動說明、環境認識與老樹介紹,實際上手作時間大概只有30至40分鐘。再者,後來拓印活動很自然地由黏土改為紙張,但從生活經驗加上查詢資料後,很容易有拓印樹皮/樹葉是「小朋友的手作活動」這樣的印象 — — 也就是說,在40分鐘的手作活動中,我得把活動設計成大朋友與小朋友參與後,都能盡興的活動內容。

後來,我受到兩項作品啟發。一項是從 「大黑設計研究室」在星野熱海渡假村展出《 Nature Window》 ,展覽主題「重新發現熱海」,以藝術作品為展現熱海內隱魅力之窗。其中森林區展出當地聖樹 — — 樟樹樹幹表皮以及橫切面拓印。

另一項作品來自偶然找到的〈Pine Beetle Rubbings〉一文。部落格主看到甲蟲爬過樹皮留下的圖案,他用布料為拓本,用 Paintstiks 把圖案拓印下來(如下方預覽小圖),漸層繪製使得呈現出來的圖案非常繽紛。

這兩項作品後來就給我靈感:那我們一同利用短短的半小時來個五顏六色的集體創作吧!

其實一直到活動當天,我都還在尋找合適拓印的樹木。活動名稱「拓印春天-老樹的一百種姿態」既然放上「老樹」兩字,自然主角需要找到公園裡的老樹!還得要考慮到場地環境是否便於參與者活動?而老樹是地方珍貴的樹木,活動設計上有無需要注意什麼?

雖然屏東縣政府曾經出版專書介紹老樹,但是要從網路或者實地踏查辨識出在雨豆樹大道外,公園裡還有哪些受專家調查認可的老樹也不是那麼容易,即使心裡有腹案,但還是想趁這個機會行前把公園的老樹通通認識一番。

幸好活動當天與導覽公園的利天龍老師聊過後,決定選擇樹皮有較深紋路的樟樹為主角。選定樟樹位於九重葛花架旁,對照歷史相片,估計至少有80年歷史。

出自〈屏東市勢要覽〉,利天龍提供、陳品君翻攝。

有關公園管理自治條例內容也要先了解一番,避免觸法,以屏東而言是〈屏東縣屏東市公園綠地及行道樹管理自治條例〉。另外我們活動上會需要利用小器具固定畫布,這方面有先請教樹醫生,不會傷害到樹體。

當天準備的材料:畫布採用胚布,胚布是做衣服的草稿底布(感謝中信提供想法與材料),上色採用粉蠟筆。因為上色時間有限,加上參與者都不認識,因此在活動說明前,先建議集體創作上以各色。

(梁偉樂攝影)

回顧檢討

就當天活動設計而言,因為是要先準備材料的,所以不接受現場報名。另外在一開始報到時,便請參與者先繳清材料費用。後來回顧活動安排,其實現場需要一位助手協助活動進行,否則容易分身乏術。比如說依照原定計畫時間開始,如果又有參與者這時才報到,進行活動又收錢和報到?像是這部分就沒有規劃到。不過什麼事情都有個起頭,期待第二、三場活動,主辦方熟能生巧,而參與者滿載而歸。

如果想知道本場活動時程,請留言留下電子信箱或來信 anewser@gmail.com 索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