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de
wake up in Kanagawa.
4 min readMar 9, 2019

--

不會日文,為什麼選擇日本打工度假?

(隨文附上我的日打理由書)

Q:你會日文嗎?

A:不會

Q:你去過日本嗎?

A:兩三次吧!

Q:你喜歡日本嗎?

A:還可以耶,沒有到很喜歡但也不討厭。

Q:那既然你不會日語,為什麼想去日本打工度假?

A:那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不會日語就不能去日本打工度假?

25歲這一年的尾聲,我向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申請了日本打工度假簽證。

當我決定申請日本打工度假簽證時,一定會有人冒出上述問題,回答到不厭其煩。「說實在的,打工度假對我來說只是一種生活模式,對於目的地並沒有太多想法。而以現階段的我而言,對這世界有一點了解,卻不全面;擁有一點小錢,又也沒多到能夠環遊世界;想要到處走走,無奈公司一年只有七天年假。基於上述,打工度假的旅遊方式,便能夠滿足我的需求。

但提問者對於我的答案卻瞪大了眼,每每到最後,都會提出「那你為什麼想去日本?你又不會日語。」

是,我不會日語。但若參考台日交流協會網站:

取自: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網站

網站中明確提到,打工度假宗旨是以「度假」為主要目的。試問,你會因為自己不會日語就不去日本旅遊?或因為不懂法文,就不去歐洲享受被百年建築物所包圍的狀態嗎?而是否每位到澳洲打工度假的朋友英文都如行雲流水般順暢無阻呢?我認為,語言並不是限制,它只是與人交流時的工具。重要的是,是否能夠勇敢的跨出腳步👣。

至於:「為什麼是日本?」

這個問題我也反覆的問著自己。(因為在交流協會提供的申請書上必須明確說明赴日打工度假的理由😅)

撇除情感因素不論外,我將理由分為三部分。

(這也是作為申請打工度假簽證理由書的內容,品香如下圖)

一、歷史因素:生活中的日式痕跡

花蓮縣吉安鄉,一個從小我所生長的地方。在時間的段線上,吉安這個地名在歷史上並不只是一個名稱,它代表著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地活動。

住家附近有一間風格截然不同的建築物,人們稱之為「慶修院」,裡頭擺放上百尊的佛像,庭院的裝飾不同於臺灣本土的佛教寺院。當我進入歷史系就讀後,才知道這獨樹一幟的地方有另一個名字「真言宗吉野布教所」。……

二、我想了解的日本 — — 人地關係與傳統文化

日本,一個距離台灣2099公里的國家。兩地的居民說著不同的語言,使用不同的文化,但在距今約一百年前的花蓮,我們卻也曾一起生活著。這也使我不禁好奇著,在狹長的日本列島上,有多少種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及節慶,如東北地區的雪祭、九州地區的收穫祭等。

此外,也因著慶修院給我的靈感,寺廟作於凝聚一地居民之情感,那現今的日本社會裡,居民的情感是否能夠以其他方式維繫呢?比如山口縣的社區工作者是如何運用里山(さとやま)精神落實於生活,同時凝聚社區認同;又或新瀉南部的十日町,他們將藝術融入生活,賦予傳統農村新的樣貌。

三、了解與傳承

……利用打工度假一年的時間來了解不同的文化體系與價值,做為日後在教學現場的重要教材。

更希望藉由日語的學習來認識民族文化之內涵並充實自己,增加與人互動的機會。並利用自己本身學習歷史的經驗,於留日期間找尋台灣與日本的歷史羈絆。……

雖有雄心壯志,但未來仍是未知。

赴日後,現實的挑戰是否會讓自己忘記初衷、成為汲汲營營為了求生而屈於現實之人?

上述種種問題,我的回答是:不知道。

或許聽起來不踏實、或許會有人認爲這是一次不靠譜的出走。

但我知道,在26歲這一年我放下了穩定的工作,選擇走出舒適圈,開始冒險。

(本來想用中英版本,無奈難以用英文確切傳遞出想法,尤其理由書那段😢)

--

--

Jade
wake up in Kanagawa.

來自台灣,主修歷史,喜歡文化觀察。不期待自己能夠創造傳奇,只求將旅日生活的所見所聞透過傳播媒介紀錄,記錄自己在26歲時跨出舒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