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案】非典型構音錯誤-聲門塞音的治療

這是經常出現在顎裂孩子的代償性構音方式

ST Wanda
關於語言治療
Feb 2, 2023

--

近期接了一個構音的孩子,他的構音錯誤類型並不是那麼典型,使得我在治療上遇到一些困難,決定搜尋更多資訊以利未來治療的方向。

這個孩子經常出現的構音錯誤類型是「聲門塞音(glottic stops)」,是在說話時大力的閉合聲帶,使得氣流被緊閉的聲帶擋住,之後聲帶突然鬆開,呼出氣流產生爆破音。聽起來像在母音前夾帶一個如咳嗽的聲音,或是像你用力說英文”uh oh”,開頭那種聲帶用力撞擊的感覺。

而一般來說,我們華語子音的發音部位大多落在口腔,會利用嘴唇、牙齒、舌頭等結構去改變口道形狀、控制氣流,進而發出不同語音。然而發聲門塞音時表示,孩子習慣的發音位置在口道更後方的「喉嚨」,也因為長期用力撞擊聲帶、不當的發聲習慣,孩子很可能有嗓音異常的情形。我這位個案的爸爸就有觀察到,孩子說話時喉部都有過度出力的情形,脖子相當緊繃,且聲音很沙啞。

聲門塞音的構音位置在喉嚨處

而「聲門塞音」其實是經常發生在唇顎裂孩子的代償性構音方式,因為他們的顎咽無法閉合,無法在口腔形成口內壓,而聲門塞音會帶給他們高壓氣流釋放的感覺,導致他們長期養成這樣的構音習慣。因此即使顎裂修補的手術完成了,這樣的代償性構音仍會持續存在著。

然而我的這位個案並沒有任何顎裂的狀況(無隱性顎裂),也無明顯顎咽閉鎖問題,經耳鼻喉醫師檢查也未發現任何結構上的異常,因此成因的部分仍保留中,不敢草率下結論。

說到這裡,如果你還是認為「聲門塞音」很抽象的話,你可以點進去國際音標IPA的網站,或下方的影片聽聽看它的發音。而我們也可以在國際音標找到屬於聲門塞音的符號「ˀ」。

glottal plosive在圖片右上角,像一個問號的符號ˀ

再來,我們還要注意的是,有些不了解聲門塞音的治療師,會以為個案的構音錯誤型態是「省略」,因為像是「爸爸抱寶寶」這句話,聽起來會變得很像「ㄚˋ ㄚ˙ ㄠˋ ㄠˇ ㄠˇ」,但孩子並不是把子音省略了,而是使用聲門塞音去替代掉正確的語音。也因為說話時聽不太到子音的成分,使得這類構音錯誤的孩子說話清晰度非常低!

那聲門塞音經常會替代哪些子音呢?英文的研究表示,經常出現聲門塞音的子音有塞音/p, b, t, d, k, g/。而華語的研究顯示,最容易出現聲門塞音的子音是需要較高口內壓的語音,像是最常出現在不送氣塞擦音及塞音(例如:ㄓ、ㄗ、ㄐ、ㄍ、ㄉ),他們發音的特點是除阻後聲帶會振動,且除阻前氣流累積在口內的壓力高,因此容易引發聲門塞音;而其次是送氣塞擦音及塞音(例如:ㄘ、ㄔ、ㄎ、ㄊ);然後是擦音(例如:ㄙ、ㄒ、ㄕ)。而雙唇塞音ㄅㄆ以及唇齒擦音ㄈ出現聲門塞音的機率很低,因此很適合用來進行誘導發音的訓練。

說那麼多,身為治療師的我們該如何治療?
聲門塞音的矯正是相當困難的,因為這可能是孩子長期錯誤學習來的結果,要徹底根治需要花費很多功夫。而我參考許多資料,統整了幾個大原則:

一、使用有效的回饋線索(例如:觸覺、視覺、聽覺),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錯誤。增加正確構音器官的感受,減少喉部的感覺

  1. 視覺:拿出鏡子讓孩子知道正確的構音器官有哪些。可以先區分成兩大類別-嘴巴聲音、脖子(喉嚨)聲音,在發嘴巴聲音時示範口腔各部位如何做出正確構音動作;而發喉嚨聲音時,只有脖子會用力收縮,並無其他口部動作。
  2. 觸覺:請孩子把手放在脖子上,感受發聲門塞音時脖子用力抽動、收縮的感覺。請孩子發一個「ㄆㄊㄎ」音,並感受脖子的變化,因為在不加上母音的情況下,不易誘發聲門塞音,聲帶也不會產生振動。或是發個鼻音,脖子會有較流暢、輕鬆的感受。

*我們華語大部分的子音都是清音(聲帶不會振動),只有「ㄇ、ㄋ、/ŋ/、ㄌ、ㄖ」屬於濁音(聲帶會振動),而聲門塞音也是屬於聲帶會用力振動的語音。

可以利用嘴巴聲音、脖子聲音圖卡給予提示

二、先教較不易引發聲門塞音的目標音

  1. 先教構音部位較前面的音(例如:前母音、雙唇音、舌尖音),再教構音部位較後的語音(例如:舌面音、舌根音、捲舌音)。
  2. 先教送氣音(例如:ㄆㄊㄎ)再教不送氣音(例如:ㄅㄉㄍ),因為不送氣塞音容易引發聲門塞音。

三、教導正確的構音位置、構音方式

  1. 除了直接給予示範外,也可以利用已會的音去誘發新的音。例如:利用ㄇ去教導ㄅㄆ的位置;利用ㄋ去教導ㄉㄊ的位置;利用/ŋ/去教導ㄍㄎ位置。
  2. 或是先練習ㄅㄆ,再教導利用舌尖成阻於上唇(變成一個ㄅㄆ和ㄉㄊ之間的音),再漸漸將舌尖後移至牙齦部位教導ㄉㄊ位置。
  3. 塞音是用構音器官擋住氣流,累積一定氣流後,再讓氣流爆發出來;而擦音需要持續、穩定的讓氣流流出。

*但是要注意的是,聲門塞音可以跟任何口腔的構音動作同時產生。所以當孩子看似做出正確的構音動作了(例如:雙唇閉合動作),但他發出來的仍可能是聲門塞音。需避免加強孩子出現雙重構音動作的狀況。

四、在進行練習構音練習的同時,盡量使喉部肌肉及聲帶處於放鬆狀態

  1. 使用軟起聲:可以讓孩子稍微用氣音說話,讓氣流平滑的流出,或是在發音前加一個「ㄏ」音,利用「ㄏ」音讓聲帶保持在張開的狀態,促進氣流,避免誘發聲門塞音,例如:發「ㄆㄚ」可以分解成「ㄆ…ㄏㄚ」,「ㄆㄛ」分解成「ㄆ…ㄏㄛ」。

而如果你想知道更有系統的訓練方法,可以參考Chen & Zhu(2002)的文獻提供的治療步驟:

ㄧ、放鬆聲門的發音訓練

  1. 輕聲發聲法:輕輕發「ㄚ」,然後練習與使用正確率較高的子音結合,例如「ㄏ~ㄚ、ㄈ~ㄚ」,再換其他母音交替練習。一開始可以先使用氣音的方式練習,再慢慢增加聲音及子音的變化性。
  2. 練習在發音時控制氣流:捏鼻吹氣發無聲的「ㄆㄨ」,邊吹邊放手,在不改變呼出氣流強度及方向的前提下繼續發此音,體驗發音氣流從口中呼出的感覺。
  3. 增加正確構音器官的運動意識,減少喉部的感覺:閉唇發鼻音,感受鼻腔及雙唇的震動感,然後再加上母音,例如:「ㄇ-ㄚ-ㄇ-ㄚ」、「ㄇ-ㄧ-ㄇ-ㄧ」。

二、建立正確發音部位與發音方式

  1. 捏鼻誘發:用手捏住鼻孔,試著發不同輔音,找個捏鼻能發對的目標音進行練習,邊發音邊放開鼻孔,直到不捏鼻也能正確發出該目標音為止。
  2. 將發音的部位前移至口腔前部,建立正確塞音概念:先閉唇再鼓氣,用手指突然開啟下唇,可聽到類似「ㄆㄨ」的聲音,也可用這個方式把紙片吹倒,熟練後將此練習類化至其他送氣塞音(ㄊㄎ),並擴展至其他子音。

*提醒孩子讓風繼續吹,或將空氣傳到嘴唇,而不是用力彈嘴唇。

三、訓練頻率

  1. 每日一次或每週2–3次,每次30–60分鐘,由家長指導每日1–2小時不等。
  2. 鞏固練習相當重要,因為有許多個案即使在音節、詞彙、短句的練習能正確說出,但自然對話時仍然反覆出現聲門塞音,顯示這種發音方式真的相當頑固,持續練習才能有效矯正。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