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紀錄】為什麼失語症患者有時候會一直跳針、卡詞?

這是經常出現在失語症患者身上的固持(perseveration)表現

ST Wanda
關於語言治療
9 min readSep 25, 2022

--

臨床上經常會遇到失語症病人有跳針式的反應,很像唱盤卡住了,持續說出某個詞、某句話,而這些內容都不是正確的,使得聽的人不太懂他要表達的意思。以下就舉幾個我臨床上遇到的實例:

  • 個案要跟我解釋他發生的事,「我這個樣子,我剛剛那個這個樣子,這個樣子,這個樣子,我這個樣子,唉不說了」,只要一開口就會冒出像口頭禪一樣的「這個樣子」。
  • 跟個案聊天時,我問了他「你有幾個小孩?」,之後再問他「那你都在病房做什麼事?」,他回答我「你說我小孩做什麼嗎?我小孩病房都在小孩的事情」。
  • 請個案看圖片命名,上一張圖卡是「剪刀」,下一張圖卡明明就換成「床」了,他還是一直說「睡覺、那個、睡覺的、剪刀」,即使提醒他說錯了,他仍然持續說著「剪刀,不是,那個剪刀」。

這是什麼狀況呢?他們是不是聽不懂?還是認不得圖片?或者他們就是故意的?

這是經常發生在失語症患者上的症狀 — 固持現象(perseveration),也就是即是沒有出現引發這個反應的刺激(例如:剪刀圖卡),患者仍然不恰當地“延續”或是“重複”先前的反應(例如:說「剪刀」)。

固持很有可能以任何模式展現,像是想法、口語或是動作,我們可以將它分成三種不同的固持類型(因為目前找不到各類型的中文翻譯,我先大概翻了一下):

  1. 僵化性固持(Stuck-in-set perseveration):在轉換任務之後,仍然持續且不適當地停留在先前的任務當中,例如:無法從加法任務切換到減法任務。
  2. 延續性固持(Continuous perseveration):持續且不適當地延長目前的行為或反應,例如:寫數字「1」的時候無法在一個筆畫後停止,變成「11111」。
  3. 重複性固持(Recurrent perseveration):即使原刺激消失,仍然不適當地出現先前反應,例如:命名完「剪刀」圖卡之後,也把「床」說成「剪刀」。而重複性固持又可細分不同項目:
    a. 語意固持semantic perseveration:固持的詞彙跟刺激是有關聯的,例如:個案的固持語為「剪刀」,他把「菜刀」的圖卡也說成「剪刀」。
    b. 詞彙固持lexical perseveration:固持的詞彙跟刺激是沒有意義上的關聯,例如:個案的固持語為「剪刀」,他把「洗澡」的圖卡也說成「剪刀」。
    c. 音素固持phonemic carryover perseveration:個案有殘留語音的固持情形,例如:個案的固持語為「剪刀」的「ㄐ」,他把「洗澡」的圖卡也說成「ㄐㄧˇ澡」,這可能跟動作計畫的固持(program-of-action perseverations)有關聯。

*刺激:引發患者反應的話語或物件,例如:「床」的圖卡
*目標詞:刺激引發的正確反應,例如:「床」
*固持語:個案卡住的話語,此文皆先以「剪刀」當作固持語

以畫時鐘的任務舉例

失語症患者常見的固持表現

而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是口語形式,且經常在失語症患者身上看到的重複性固持(recurrent perseveration),它在失語症固持類型中佔了很高的比例(76%),因此有人認為這樣的固持語表現應該跟失語症患者的語言損傷有關聯。它有幾個特點:

  • 固持語通常是無意圖的反應,患者並不是「故意」要這樣說的,所以很難預測固持語什麼時候會突然出現。
  • 雖然全詞(whole words)的固持語最常見(例如:「剪刀」),但是部分詞(例如:「ㄐ」)以及非詞也有可能會出現固持。
  • 不管是正確/錯誤的反應,或是個案先前產生過/無意中聽到、看到的,都有可能成為固持語。
  • 固持語可能為立即性或延遲性,有時候個案只要一開口就出現固持語,但很多時候是前面說了一些字串後才又出現固持語(例如:睡覺那個睡覺的「剪刀」)。
  • 固持語可能跟目標詞有語意或是語音的相關(例如:「菜刀」跟「剪刀」),但大多是沒有關聯的(例如:「洗澡」跟「剪刀」)。

另外,在不同類型的失語症患者,他們的固持語表現也會有差異:

  • 中風造成的失語症,比腫瘤或創傷型失語症更易出現固持語。
  • 布洛卡氏失語症患者出現固持語的機率,比威尼克氏以及命名型失語症患者少。
  • 與威尼克氏失語症患者相比,布洛卡氏失語症患者固持語的複雜度比較低,持續時間也比較短。
  • 因為伴隨言語失用症,布洛卡氏失語症患者經常出現音素以及子音群的固持。
  • 威尼克氏失語症患者出現的音素型固持,比命名型失語症患者多。
  • 布洛卡氏失語症患者出現固持語時會想要修正它,但是全失型失語症患者可能因為無法覺察,或是語言能力受限,導致他們持續出現反應有限的固持語(例如:我有個患者他一開口就只說的出「我佛慈悲」)。

關於固持語的解釋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固持語呢?有學者提出這跟語言處理系統的激活(activation)能力損傷有關聯。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激活與抑制系統要達到平衡,才能正確、有效率的提取詞彙(例如:已經說完的詞就要有效抑制,即將要說的詞需準確激活),學者們提出以下不同的說法,解釋造成固持語的原因:

  1. 語言損傷:這類學者認為固持語並非主要的損傷,而是失語症患者語言損傷間接導致的症狀。因為患者語言能力損傷、無法提取目標詞,所以說話時出現了空擋(例如:這個是__),再加上激活系統損傷,持續呈現過度激活的狀態,使得前一次反應的詞彙又被提取出來,演變成固持語的症狀。
  2. 過度激活:此說法認為固持語是主要損傷,而固持語是因為先前的反應被過度激活,或是激活的程度較高,導致患者沒有機會提取新的目標詞,「患者因為原有的路線被激活、容易到達,所以被迫進入錯誤的路線」。
  3. 激活不足:此說法也認為固持語是失語症導致的間接症狀,由於目標詞激活的程度不足,導致被提取的機會較小。

而上述不同的解釋,幫助我們在治療固持語時,能針對患者損傷的部分進行治療。今天的文章主要是介紹固持語,以及固持語的可能成因,之後會再出一篇固持語治療的文章。

參考資料:

  • Ackerman, T., & Ellis, A. W. (2007). Case study: Where do aphasic perseverations come from?. Aphasiology, 21(10–11), 1018–1038.
  • Albert, M. L., & Sandson, J. (1986). Perseveration in aphasia. Cortex, 22(1), 103–115
  • Gotts, S. J., della Rocchetta, A. I., & Cipolotti, L. (2002). Mechanisms underlying perseveration in aphasia: evidence from a single case study. Neuropsychologia, 40(12), 1930–1947.
  • Helm-Estabrooks, N., & Albert, M. L. (2004). Manual of aphasia and aphasia therapy (2nd eds.). Austin, TX: PRO-ED.
  • Helm-Estabrooks, N., Emery, P., & Albert, M. L. (1987). Treatment of aphasic perseveration (TAP) program: A new Approach to aphasia therapy. Archives of Neurology, 44, 1253–1255.
  • Kohen, F., Benetello, A., Guerrero, M., Kalinyak-Fliszar, M., & Martin, N. (2012). Verbal Perseveration in Aphasia during Word-String Repetition: Effects of a Filled versus Silent Interstimulus Interval.
  • Martin, N. & Dell, G. S. (2007). Common mechanisms underlying perseverative and non- perseverative speech errors. Aphasiology,21,1002–1017.
  • Sandson, J., and Albert, M.L. Varieties of perseveration. Neuropsychologia, 22: 715–732, 1984.
  • Stark, J. (2007). A review of classical accounts of verbal perseveration and their modern-day relevance. Aphasiology, Special Issue Verbal Perseveration, 21(10/11), 928–959.
  • Stark, J. (2011a). Verbal perseveration in aphasia: Definitions and clinical phenomena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erspectives on Neurophysiology and Neurogenic Speech and Language Disorders, 21(4), 135– 151.
  • Stark, J. (2011b). Treatment of verbal perseveration in persons with aphasia. Perspectives on Neurophysiology and Neurogenic Speech and Language Disorders, 21(4), 152–1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