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低調也要華麗:鐘錶師秘密手記

陶子張
拾歲堂:鐘錶師的學徒
5 min readMay 27, 2020
Watchmaker (Source: Wikimedia)

對鐘錶師而言,鐘錶不只是計時工具這樣單純,要能滿足平穩、續航這些基礎需求,動力必須要在無數不停的齒輪之間流暢地傳遞。當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鐘錶師所要做的,並不是按圖索驥地壞一塊補一塊,而是得按照他所知道的鐘錶運行原理與方式,透過自己的雙手重新將它再次表達。

「身體是怎麼連貫一氣的呢?該怎麼動才能夠一直動下去呢?」這些零件就像鐘錶的骨骼與肌肉,脆弱細小的零件要被有條理地層層嵌入一只小小的錶中,每一回的保養與維修都考驗師傅的眼力與手腦。在漫長時間裡調整自己的心境與狀態,將極大的注意力投入細微的修正,同時拿著工具的手不能有一點抖動。禁不起一點打擾,所有關於這份手藝的這般那般,都發生在關上門後的工作室裡。

太入神所帶來的小小奇蹟

高壓的作業環境、長時間與細節相處,也慢慢地磨塑出這些鐘錶師的人格特質。曾有一位鐘錶師在入行以前,是泰拳與自由搏擊的選手,因緣際會下接觸這份工作後發現,修錶時的專注凝視就像一種冥想訓練,竟對他在武術格鬥時的觀察與直覺反應都有很大的幫助。

而另一位鐘錶師傅雖然年事已高,日常生活裡受帕金森氏症所苦,雙手總是不斷顫抖。但每當他拿起修錶的工具時,抖動的雙手卻會立刻靜止。對他們來說,因這個行業而鍛鍊出來的意志力能夠改變很多事,甚至出現一些微妙的奇蹟。有時送修物件的造價讓人聽了心驚膽戰,不過仍有許多鐘錶師必須仰賴著這些高專注度的工作,才能克制心中的焦慮與不安。一邊修繕,彷彿一邊與物件的製作者無聲地對談。

打開錶殼,裡面插著誰的刀子呢?

師徒制的習藝歷程與講究精神境界所帶來的榮譽感,相互較勁意識向來在鐘錶圈裡是不可或缺的互動。在台灣,師父們在授業時就有所謂的「做毛病」,也就是故意將機芯裡的部件弄壞,讓徒弟自己把壞掉的原因揪出來。而坊間有些素行不良的鐘錶師傅在修理客人的錶時,會故意在機芯上動些小手腳,例如:偷偷凹曲金屬零件的角度,再墊上一塊小紙屑讓它能夠順利運轉。如此一來,下一位修到這只錶的師傅只要一不注意把紙屑當成垃圾丟掉,這支錶就立刻報銷,讓客人誤以為這個師傅的手藝差才把錶修壞了,鐘錶業裡稱這不道德的行為叫「插刀」。暗地裡的大鬥法處理起來相當棘手,鐘錶師們在收到錶時都會檢查蓋板上有無上一個維修者留下來的代號,若這錶曾被哪些名聲不好的師傅碰過,可就要繃緊神經了。

也相傳某些福州派師傅會做特別古怪的動作,把機芯軸承上的紅寶石調包,換成特定品種的螞蟻頭;還會捉虎頭蜂來榨「蜜蜂油」,當作獨門的潤滑劑,不點這種油手錶就走不動等等,各式奇門遁甲的插刀手法在師傅們之間口耳流傳,久之就為鐘錶界裡的都市傳說多添了好幾筆。

Cartier IHC Competition (Source: FHH JOURNAL)

最優雅的示威

不過先別急著皺眉,世界上仍有許多專為鐘錶師舉辦的大型競賽,讓他們能光明正大地證明彼此的實力!例如一年一次在瑞士舉辦的「卡地亞製錶學院大賽(簡稱IHC)」即是專為 25 歲以下的年輕製錶學徒所設,每年的題目都不同,而參賽者必須在 32 小時內發揮他們的製錶實力與創意,為一款卡地亞的機芯設計一套美學與機能兼具的裝置。在亞洲,也有由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鐘錶設計比賽與鐘錶展。比賽名次如何倒是其次,作品能夠向世界各地的買家曝光展售才是參加者最主要的目標。

用一生的不愁吃穿來答謝你吧!

除了正規的製錶競賽,在拍賣會場上以高價成交的鐘錶亦是一大亮點。蘇富比拍賣會的鐘錶部門不僅拍賣古董鐘錶,當代頂尖製錶師獨一無二的作品也吸引世界各地的藏家矚目。這其中不乏有些俠客作風的鐘錶師,他們會製錶但不輕易賣錶,只在需要錢時才帶著自己的錶參加拍賣會。這些大師偶爾也會將自己的作品贈與他欣賞與感謝的人,一旦收到這隻錶,就幾乎等同擁有了一輩子的財富自由呢!

鐘錶師們的職業精神不只在職場上面體現,累積下來的小習慣也不停在生活裡迴響,促成他們與各種事物之間的連結。像是,用來製作修錶工具的特殊合金鋼材,因為其金屬的特性也會隨著時間漸漸地改變、熟成,放置超過七十年以上就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態。不少瑞士派的鐘錶師熱衷旅行各地,並沿途收購當地已過世的鐘錶匠人們生前使用的工具。

不論鋼材還是因長期吸收皮脂、表面變得光滑的握柄,還是上一個使用者賦予它的故事與溫度,都是讓這些鐘錶師渴望繼承那些工具的理由。可以肯定地說,鐘錶的文化一直從不同角度徐徐牽引著鐘錶師們的一生。這條道路上可不只有一板一眼的精算和計較,更多時候,還充滿著如個人史詩般訴說不盡,既浪漫又灑脫的光榮時刻。

拾歲堂 / 編輯部

--

--

陶子張
拾歲堂:鐘錶師的學徒

我是一名鐘錶師傅,目前服務於瑞士外商,致力將神秘的鐘錶工藝,推向普羅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