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楢山節考》思考長照 婦女新知基金會曾昭媛:擺脫「弱弱相殘」需公平稅制|沃草公民影展映後

沃草公民學院
沃草 Watchout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ul 30, 2018
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於沃草「公民影展」映後分享長照議題現況。

撰稿、攝影/蕭長展

沃草「公民影展」上週五(27)播放電影《楢山節考》,藉此探討長照議題。講者婦女新知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曾昭媛於映後座談指出,目前臺灣長照政策最大的問題,在於稅制不公及稅收不足,原因是受薪者負擔國家稅收的比重偏高。這造成政府只能提供資源有限的「殘補式服務」,進而讓許多有長者或失能者需要照顧服務的家庭,不是聘請成本較低的移工看護,就是由家屬一肩扛起照顧責任。但龐大的照護壓力,常讓照顧者有如身置長照「地獄」。曾昭媛強調,透過稅制改革、政府投入資源,才可能扭轉目前長照中「弱弱相殘」的困境。

電影《楢山節考》描述日本古代一座村落的「棄老」傳說,刻劃村落的居民生活在貧窮、資源不足的環境下,為生存而發展出把老人揹到山中自生自滅的文化,道出老弱相殘的悲慘景象。回到現實,今年3月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突破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曾昭媛指出,以目前狀況推估,預計2025年臺灣老年人口比例將突破20%,跨入「超高齡社會」。伴隨著少子化,做為勞動市場主力的青壯年人口將逐漸減少。曾昭媛以此質疑,「如果沒有公平稅制、政府提供足夠的服務,每個家庭有辦法單靠自身的力量扶養老人嗎?」。

根據政府各單位數據,曾昭媛指出,以2014年接受政府「長照十年照顧服務」(長照1.0)的失能人口來說,約有4萬4千人,但從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2013年數據來看,由家屬自行負責全部照顧的就有21萬人,佔當時失能人口總數約38%。隨著時間累積,以目前失能人口總數大約為80萬人而言,在家屬自行照顧的比例未減少下,代表著有更多人必須付出部分或全部時間,長期陪伴和照顧失能親人。在少有抽身喘息機會,加上照顧時需要承受的龐大身心壓力,造成許多家屬殺害失能親人並自殺的悲劇發生。

沃草公民影展映後座談結合議題分析,讓參與者更瞭解相關議題。

在這些人倫悲歌的背後,曾昭媛指出,其實涉及到更多有關階級與性別的議題。以階級來說,需要自行擔起全部照顧工作的家庭,主要是經濟收入狀況不穩定、相對貧窮的一群。而以婦女新知基金會過去和家庭照顧者團體的互動經驗來說,會被要求放棄工作機會、留在家中扛起所有照顧責任的人,相當高的比例是家族中未婚的單身女性。但以年邁長者、失能者需要的照顧時期動輒就是好幾年甚至更久,這些女性也不再有回到職場的可能。加上照顧親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和壓力,造成照顧者陷入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的情況屢見不鮮。

除了家屬照顧者外,另一群擔起失能人口照顧責任的主要人力,就是外籍看護。根據勞動部2015年的資料,受「家庭外籍看護工」照顧的失能人口,約有22萬人,佔當時失能人口比例約40%。而在「家庭外籍看護工」的性別比例上,女性更高達99%。曾昭媛也指出,許多家庭因為親屬達到需要24小時照顧的標準而聘雇移工,但部分家屬會緊咬著這個「標準」,認為讓外籍看護工一週7天、每天24小時都在工作及隨時待命的狀態沒有不對,形成另一種長照中「弱弱相殘」的情境。

面對著長照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曾昭媛強調,既然我們生活在所謂「公民社會」,重點就是如何藉由公民的力量,讓現況有所改變。而以目前最能牽動、改變長照現況的,就是共同來關注、要求政府進行稅改,讓大企業、經濟金字塔頂端群體,跟廣大受薪者公平負起稅賦責任,在稅收達到應有的水準後,目前的遊戲規則才可能改變。

▶︎ 關注沃草公民學院,一起「做公民、公民作」
https://www.facebook.com/citizened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