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GitHub-Digest #27

Wesley
Weekly-GitHub-Digest
8 min readMar 8, 2018

2018/03/01–2018/03/07

Web — 網路本身高風險,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還記得前陣子刮起一陣炫風的 30-seconds-ofJavaScript 嗎?當時在 第 16 期 還特地撰文介紹過,受到上述的專案啟發所影響,不久後也有其他開發者自行收集了一些相當好用的 css snippets 並且集結成了現在看到的這個 30-seconds-of-css repo。主頁面非常精美,並且針對不同特性做了 layout,visual, animation,interactivity 這四大分類做為區別,主要結構就是一段 html 搭配上相對應的 css 樣式,作用之後產生的 demo 畫面,還很細心的補充上了瀏覽器支援度的相關說明,也是暨 CSSReference 之後另一份值得在開發時參考的佳作。

30-seconds-of-css

源頭的 repo 是英文版,這份專案也是社群維護的 What-happens-when 的中文翻譯。相信大家都曾有過程式工作的面試經驗,過程有的無奈苦悶,當然也有一路答得過關斬將得心應手,畢竟不是每個獵頭都有認真做功課,明明媒合職缺要求和自身技能樹完全不符,卻直到面試當天才讓面試者發現被獵頭擺了一道的例子屢見不鮮。這份 repo 主旨開宗明義說明的很清楚了,目標就是那道萬年面試題:當你使用瀏覽器在 google 網站下試圖做出搜尋時一路上發生了些什麼變化。從硬體裝置沿路講到軟體的確是名副其實的深入淺出系列。

what-happens-when-zh_CN

Terminal — 已經是 iTerm 的形狀了呢

  • MrRio/vtop Wow such top. So stats. More better than regular top
vtop

舊筆電還是使用 Windows 系統時,有時候真的是頓的很有感,常常開系統管理員查看到底是哪些應用程式在吃資源,工作後轉移陣地到 macOS 發現也有內建的管理顯示介面,不過做為 unix-like 又有好玩的 CLI 工具想必會有更不一樣的使用:

安裝個:

$ npm install -g vtop

打個 vtop -h 看看使用方法:

Usage: vtop [options]Options:  -h, --help              output usage information
-t, --theme [name] set the vtop theme [acid|becca|brew|dark|monokai|parallax|seti|wizard]
--quit-after [seconds] Quits vtop after interval
-V, --version output the version number

看來沒有太多設定,theme 倒是挺多可以調整,直接來個預設的:

vtop

數值結果似乎不是這麼一致,可能是因為它的計算方式和蘋果 Activity monitor 不甚相同,原作者也有提到 vtop 認定的 “100% is all cores and HyperThreads maxed out”。所以 CPU 我覺得或多或少參考即可,但 Chrome 走到哪裡果然都是相對吃資源的。不過 vtop 介面的確比原生 fancy 多了!工作可以完全沒有效率,但使用的工具絕對要夠潮!

Useful OSS — 好用的開源軟體

雖然說平常已經很頻繁地在追 GitHub 上出的新東西,但難免工作一旦忙碌起來一個禮拜七天也會錯過個兩到三天,如果剛好又碰上較長的連續假期這種情況更是無可避免。最近挖到的這個 github-trending-repos,很方便的幫你記錄下 GitHub 各種語言分類下個風吹草動,26 個英文字母從 C 語言到 Vim Script 都有各自獨立的 Issue,而每個語言也都有區分成每日更新或是每週更新,想挖好幾個月以前 GitHub Trending Top5 的專案嗎?tracking bot 都有詳實記錄跑不掉的。至於這種作法會比像是 RSS 或是 newsletter 這類的服務好用嗎?原作者在 README 給出的答案我覺得很棒:It’s a matter of taste。在為數不多的選擇情境下,能多出一個新的選項對使用者都是好事。

github-trending-repos

Developers — 開發者們

  • Terkel Interactive designer & creative developer

又是個很有搞頭的開發者,當時會發現他是因為前幾週的 prompts 專案,因為去年十一月做 stacks-cli 這個 side project 時用上的 Inquirer.js 覺得已經挺好用的,在 CLI 介面下會做的多數輸入和操作都能被滿足,不過 prompts 的實作設計看起來更為簡潔呀,業餘用它來做個工具玩玩也挺不錯的。除了 prompts 以外,還有 ramme,一個非官方的 Instagram 桌面應用 App,比 Web 線上版多了不少擴充功能。Terkel 也正在維護一份 awesome-creative-coding,主要也就是收集了資料視覺化,交互設計等相關素材資源的一份文件。很多開發者也會釋出的 Vim 設定檔自然也少不了,還可以看到原作者很白爛的留下了一句:I heard you like escape rooms?

Technical Posts — 你都去哪看技術文啊城武

再來介紹個有趣的 YouTube Channel,藉由影片方式的呈現絕對是比單純文字生動許多。名字就很開心的像是結結結結結巴叫做 Fun Fun Function,看到這麼多 F 直覺告訴我這頻道大概跟 functional programming 脫不了關係。頻道主人叫 Mattias Petter Johansson,主持風格有時候還蠻失控的XD,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節目內容顯得不無聊而做的效果。系列影片主要著重在 JavaScript,ES6 Features 那串推一個,四部影片加總起來大約一小時左右而已。不過個人認為最有意思的是 MPJ’s Musings 這系列,當中介紹了很多軟體工作會遇到的事情,像是 remote 做事的困難之處,我應不應該剛離開現在這份工作,又或者是如何保持你在工作的產能和效率等等的解惑。聽聞 MPJ 過去也曾在 Spotify 做過,就跟其他選擇在 YouTube 平台上開啟事業第二春的人一樣,靠顏值吃飯是對的(誤)。

You Need Some Music, And A Bottle of Dry Martini — 你一定要把氣氛搞得這麼銷魂嗎

既有印象中的樂團配置,通常會是吉他,鼓手,主唱和貝斯手,在常聽的日團中鍵盤手的設定並不是這麼明顯和常見,目前為止發現的可能只有 ゲスの極み乙女。但這很可能只是因為筆者視野有限加上聽的團還不夠多所導致的,所以像 fox capture plan 一出現時,鍵盤,貝斯和鼓混搭出的爵士樂會是多麼吸引人的光景了。鍵盤手岸本亮曾以另個爵士樂團 JABBERLOOP 的名義入圍過台灣的金曲獎,雖然只是三個人的樂團組合,躍動感十足的創作在每個鼓點上下足了功夫,聽起來會覺得旋律有種在聽數字搖滾這類型的後搖是很正常的。曾有人討論過音樂會不會有天被人類寫完這件事,可能在A曲的間奏聽到和B曲類似的旋律,現代音樂若要極力避免這種情況基本上會有幾種傾向,就是陸續加入弦樂,合唱和電子樂,讓樂曲在各種複雜性展現中仍能調和出獨一無二的韻味,而很幸運的是在 fox capture plan 的作品中都能找到。

fox capture plan — Butterfly Effec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