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GitHub-Digest #56

Wesley
Weekly-GitHub-Digest
7 min readSep 27, 2018

--

2018/09/20–2018/09/26

Web — 網路本身高風險,請詳閱公開說明書

React 生態圈一直都不缺各種工具和 generator,這點官方應該是做得最為徹底的,create-react-app 和 creact-react-native-app 都是很好的範例,不過以 JS 做為開發時主要的生產力語言永遠都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比如說如何打包並且 release 一個 react component。create-react-library 的目的和命名都相當明確,藉由 CLI 的互動方式一步步把你想重用的組件製作出來,Babel 轉換有了,Jest 測試也一併附上,連文件都有中文翻譯了。

transitive-bullshit/create-react-library

JavaScript 對新手開發容易,但一旦要邁向更為進階的使用時,一些奇妙的特性常常讓人措手不及,多數開發者對 這張圖 一定也不陌生,JS Equality Table Game 更是直接把這份圖表製作成一個小遊戲,就像經典的踩地雷一樣,玩家可以試試看自身對於 == operator 的熟悉程度,然後一邊思考是否應該在專案中使用 === 運算子。

slikts/js-equality-game

Terminal — 已經是 iTerm 的形狀了呢

sindresorhus/trash-cli

通常當筆電裡的資料一多起來,就會想要來個大掃除,畢竟一直不整理的話電腦也只會越跑越慢,說到清理這回事,CLI 也有辦法不透過 GUI 的方式進行操作嗎?

全域安裝一下:

$ npm install --global trash-cli

指南也相當的精簡:

$ trash --helpUsage
$ trash <path|glob> [...]
Examples
$ trash unicorn.png rainbow.png
$ trash &apos;*.png&apos; &apos;!unicorn.png&apos;

操作大概會是這樣:

sindresorhus/trash-cli

原作者是表示像是 rm 這類的指令較為不可逆,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義和,所以 trash-cli 做的就是幫你把不要的檔案或是資料夾搬到垃圾桶。什麼?你問 rule34 是啥?J個就不好說了呀。

Useful OSS — 好用的開源軟體

json-viewer 其實自己用很久的說,不過卻遲遲未介紹過。一般來說,前端和後端溝通通常都是使用 API 連結,要測試的話,後端給個網址過來像是 GET 動作,打開網頁就能直接看到回傳的資料了,但往往這樣拿到的形式在顯示上總不甚理想。json-viewer 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透過 Extension 的各種客製化操作,你可以自訂主題,更改 CSS styling 讓資料畫面看起來更和你的口味。儘管現今也有了比較完善的一條龍方案像是 Swagger 或是 Postman 等工具,但 json-viewer 在看一些簡單的資料時依然是相當好用的。

tulios/json-viewer

Developers — 開發者們

哎呀頭貼是貓咪就沒辦法了,果然沿襲了 第 54 期 曾說過的。Travis Fischer 的專案偏向音訊和串流相關,webtorrent 也有相當可觀的建樹,同時也是這期介紹的 create-react-library 原作,可能是為了藉此推廣這個 boilerplate 讓更多開發者使用,他也因此製作了 react-particle-effect-button 這個非常絢麗的專案做為展示。“Everything in engineering is a tradeoff && KISS rules all.”,相當耐人尋味。

transitive-bullshit (Travis Fischer) · GitHub

Technical Posts — 你都去哪看技術文啊城武

工作上難免會遇到以前不曾使用過的套件或是工具,這時除了多點耐心慢慢爬文梳理出一套理解方式似乎別無其他捷徑,但一個剛轉職的新人更是如此,換工作的這陣子特別有感呀。前幾天聽到同事在聊天提到了 Immutable.js,似乎一直有個印象在哪裡看過,大概是資質駑鈍爬了幾篇文章還是搞不太懂這工具的用途,直到拜讀了這篇 Immutable.js 簡介 才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油然而生,雖然文件還是讀個官網原文會更為清晰,但看看別人理解的思路總是能多帶來點刺激呀。

Rhadow’s Tech Note · JavaScript, front-end, and web development articles

You Need Some Music, And A Bottle of Dry Martini — 你一定要把氣氛搞得這麼銷魂嗎

第一次聽到的時候叫做 Champagne,後來聽發現改團名變成了 Alexandros。初來乍到的樂迷可以用 452 這串數字記住他們:四個人的編制,成軍僅僅五年,兩度登上日本演唱會最高殿堂武道館的舞台演出。類似的日團諸如 One OK Rock 的 Taka,Pay money To my Pain 的 K,或是 Radwimps 的野田洋次郎,主唱川上洋平也得益於歸國子女的身份,英文咬字與發音皆相當清晰,也因此詞曲創作常常在英日文之間不時交錯穿插,這對他們日後進軍海外市場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雖然比較這件事沒有特別的實質意義,但川上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介於野田和 Taka 之間,可以如同前者一般如此冷靜唱著搖滾,在高音突出的爆發力絲毫不遜色於後者,各種面向的曲風也都能輕易駕馭。當然,三個團都聽就不會錯過更多東西了。

Alexandros — cit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