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著他們的影子,就走這一段

Ann
Product Code: Ann
Published in
Jun 11, 2023
Photo from Pexels

泰半時候的自己,在週末時候會約朋友到咖啡廳一起做事,通常最好是有插座、有供正餐的那種,要在那邊浪費個半天來應付自己的焦慮。做事的內容不等,可能是讀計概的課、讀日文、剪片、修照片,總之不能讓自己停在原地。

總覺得日復一日是一條血條從禮拜一(80%)→ 禮拜二(60%)→ 禮拜三(週間好長,只剩 30%)→ 禮拜四(10%)→ 禮拜五(期待放假了,所以有 15%)→ 禮拜六(90%)→ 禮拜日(70%)的起伏。

除了得用勉強充足的睡眠換取週間的餘命,週末也必須充分地打掃房間、整理上週的零碎,我才能夠把被長江後浪推死在沙灘上的自己再撿起來,放到禮拜一的起跑線上站好,繼續下一週的狂風暴浪。

這些是源自自己總是相比別人不足的焦慮。

自身的優點是看得出他人的優點、缺點是太想跟隨他人的優點。工作夥伴令人欣羨的特質有些顯而易見:帶領眾人走出會議僵局的能力、跳出框架帶出關鍵立場的能力、建立節奏穩定軍心的能力,在別人身上看見這些熠熠生光的樣子,我總是覺得自己缺漏了一些。

事實上他們走了比自己更久的工作年月,個性與專業各有不同,我踩著他們的影子覺得不合腳、難以融會貫通,明明是正常,卻總被拿來折磨自己。就像多年前追隨著認識的大學前輩們— — 隨他們踏上設計所的路、申請他們應徵過的實習、猜想那就是學生時期最完滿的理想——一樣。

強大不只有一種面貌,果決的判斷是一種、絕對的力量是一種。有一天竟然偶然被 RPG 遊戲台詞的「全力以赴、不屈不撓也是種強大」受到鼓勵。(有時候,覺得打動人心的遊戲企劃實在也很重要啊。)

這週給自己的當頭棒喝是,太著眼於當下、太執著於成為別人了。

技術與設計合作密切的日子裡,看到兩方意見相左,缺乏這些觀點的自己都像在看仙人打架,說不出誰的前提比較重要、哪個解法更有效益或更少 trade-off。剛入職時像韓總機的自覺又席捲而來,我也好想更有做決定的 sense,不要再缸子塞子傻傻分不清了。

前陣子在績效回顧裡被提醒,雖然是 PM 的角色,但與其自認是掌舵的人,先成為資訊站就已足夠——吸收來自多方最新的資訊,成為資訊最充足的一方。光是能把知識歸類、在適當的時機把久遠以前的技術限制帶給設計師知道,就已經 fulfill duty 的一種展現。

公司前輩總會用溫和的語氣說,做出判斷仰賴經驗。判斷失準都是正常、沒辦法一蹴可幾,討論就是用來校準多方想法的。

「什麼時候才會不再帶著 junior 心態」、「在 xxx 公司的別人已經掛資深了」來自他方的比較,都會被好事的自己捧來丟到心底,在強大時、弱小時,無時無刻啃噬自己。

然後每週寫下這些的自己到最後,還是終能得到一個答案:那些只是相對,我只應該在乎下一次的行動有沒有更好,綜合而言有否更接近理想的自己。

  • 我能不能用全面的視角看待問題了?
  • 我能不能更果決地做出判斷了?
  • 我有沒有盡情地觀摩/吸收到他人的經驗了?

起點與終點不同的人,可以踩著他們的影子走一段,不過那也就是一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