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心得:不存在的需求不要亂接

Ann
Product Code: Ann
Published in
Oct 15, 2023
Photo by Katerina Holmes: https://www.pexels.com/photo/women-taking-piece-of-pizza-with-tomatoes-and-cheese-5907901/

上週剛完成了 Q3 的 performance review,回頭看看對產品的 domain knowledge 更加熟悉,對資訊承接、sprint management、IC 的部分更加上手,不過對產品管理能力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我所處的工作環境,比較不是將產品從 0 到 1 地打磨,而是從 1 擴張到 n。這個階段,產品已經上市,對外要面對線上環境的真實抱怨、內部則有無限的產品發想與機會點。這時候 issue 跟 feature request 同時進來 kanban,很容易陷入「我主動去解決了一張票,我很棒」的虛假生產力狀態。

故事來自於其他部門發來的需求:

目前會員資料少搜集了一個資料,讓我們難以認識消費者輪廓,需要在資料庫多加一個資料欄位。

去年的我會像個總機一樣,開票,問工程師何時完成。

現在的我不一樣了!我看著那張票,心想自己對產品前後端有更多的認識,我有能力把需求轉化成更完整的規格:

  1. 詢問需求方需要這個資料的原因(對方答:想分析 A 市場分隔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2. 從現有資料庫提供有可能回應對方需求的間接資料(比如想分析活躍使用者,有可能藉由不同的行為資料去 query 得到相似的結果)
  3. 規劃資料應該被存在哪個 table,會在哪些 use case 下 post、put 這個資料,甚至使用者在哪個頁面有機會 get 資料。

但即使殷殷切切把規格的後路鋪好,文件展示給主管時,只收到淡淡的接連詢問——這個需求,真的存在嗎?

  • 這個資料得到了,能夠如何幫助我們認識使用者輪廓?
  • 我們預期會針對這個使用者輪廓,在產品上做什麼更動?
  • 這個產品的更動是基於對什麼商業目標的假設?
  • 這個商業目標在公司目標中的優先序為何?

只有第一題答得上來,其他都是空白,才發現自己陷入的虛假的生產,太專注於回應需求方,而不是與需求方一起從商業目標回推產品問題、從產品問題回推需求。

等對產品問題有具體想像時,我們再來看這張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