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霍克尼回顧展,走過六十年的幽默、情慾、陽光與生命力

W
倫敦男子日常
Published in
7 min readFeb 10, 2018

原文刊載於Beyondern(2017.3.16)

David Hockney, Portrait of an Artist (Pool with Two Figures), 1972

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六十年回顧展近期在倫敦泰特不列顛(Tate Britain)展出,堪稱是該美術館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展覽,兩萬張預售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刷新紀錄,每天的預約人潮更是不斷湧現。這是大衛霍克尼繼1988年洛杉磯之後,睽違許久的首次回顧展,展覽橫跨這位大師六十年的創作,集合他在各地總計超過250件作品。作品類型包羅萬象,除了有早期在校時期的手稿素描、後來長居洛杉磯所誕生的經典名畫,更有近幾年的攝影錄像及 iPad 數位創作,高齡的霍克尼在這場展覽中展露驚人的創作能量,令人敬佩。

David Hockney

費時四年,策展人 Chris Stephens 來回奔波洛杉磯與霍克尼討論本次回顧展的各項細節,之後向世界各地調館藏更是浩大工程,不過這辛苦果真有所收穫,展覽之成功不提,光是作品種類的齊全度、敘事性以及展廳的安排都別具巧思,完全能讓觀展者感受到滿滿的誠意,帶著豐厚的心得再暗自繼續回味,令人想再買門票多看幾次,這就是大衛霍克尼的魔幻力量。

David Hockney, Pearlblossom Highway, 1986

這次展覽分為十二個展廳,大致上以時序及媒材使用來安排,呈現霍克尼不同人生階段的作品,帶觀眾們一次經歷這位大師的生命經驗。霍克尼的作品可粗略地以他居住的地點來區分,分別是就讀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期間、移居洛杉磯以及最後回到約克家鄉。

第一個展間首先呈現的是霍克尼不同時期值得玩味的作品,通稱叫做Play Within a Play。接下來的展廳馬上從霍克尼少年時期切入,1960至1962年霍克尼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就讀期間完成了許多有趣的作品,包括:We Two Boys Together Clinging、Shame、69等大膽的創作。以身為男同志的視角將情慾探索發揮在畫作上,這在1960年代同性戀尚未除罪化的英國是相當前衛的挑戰,也奠定了霍克尼在藝術創作上的天賦異稟。

David Hockney, We Two Boys Together Clinging, 1961

接著時空轉向美國加州的陽光明媚,霍克尼1964年移居洛杉磯,徹底了改變他的畫風,原先還有點隱晦的男同志主題,隨著加州陽光的耀眼奪目,也更加鮮明地展現在他的畫作上,甚至出現了男朋友這個角色。這時期創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曠世鉅作,包括:Domestic Scene、Men in shower in Beverly Hills、A Bigger Splash以及Peter getting out of Nicks pool。

David Hockney, (左) Domestic Scene, Los Angeles,1963; (右) Men in shower in Beverly Hills,1964
David Hockney, (左) Peter getting out of Nicks pool, 1966; (右) A Bigger Splash,1967

除此之外,定居美國期間霍克尼也受到自然派詩人 Walt Whitman 影響,將自然四季景色,尤其是靜物、地景、肖像頻繁融入創作之中。他大量替朋友製作肖像,不拘泥於媒材,從傳統到現代中尋找自己的一派門路,一幅幅描繪周遭親友的畫作展現了不同於早期趣味塗鴉或是情慾流動,望著眼前畫中的各個人物,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位畫家迷人的風采,以及他筆下人物的生活感。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霍克尼畫了父母親,以及他的多位親密愛人的畫作,佐以溫暖的鮮豔色調,讓畫布上的壓克力顏料別具溫度,也豐富了畫中人物的個性。

David Hockney, (左) A Lawn Being Sprinkled, 1967; (右) My Parents, 1977

看著霍克尼的許多作品,便能感受到這位藝術家毫不拘謹的個性,以及那勇敢、大方的創作態度,不排斥創作媒材的他除了傳統技法中出現的油畫、壓克力、鉛筆素描、蠟筆等,更出現了數位及膠卷攝影創作。其中一間展廳擺出了霍克尼使用拍立得相片拼貼的各式作品,將每一張看似不成邏輯的拍立得相紙,拼成一幅畫作,讓人看到霍克尼不一樣的一面。而在展覽的最後,我們更可以看到以多機拍攝,呈現四季風情的實驗性攝錄作品,展廳的中央擺有幾張沙發,面對四面的大型螢幕,一次落入霍克尼帶給觀者的美好陷阱中。

David Hockney, Gregory’s Swimming, Los Angeles,1982

霍克尼深受畢卡索影響,這個跡象其實可從他的風景畫裡看出一些端倪。展覽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風景畫,包括霍克尼來往於加州及約克的不同居住地所描繪的景物,而這些畫作結合了立體派、印象派及抽象派各個元素,形成了專屬於霍克尼自己的風格,看著這些不同城市的風景,馬上就沈迷進他帶給我們的奇幻世界。

David Hockney, (左) Nicolas Canyon, 1980; (右) Going Up Garrowby Hill, 1998
David Hockney, Garden with Blue Terrace, 2015
David Hockney, May Blossom on the Roman Road, 2009

展覽的最後展現了霍克尼最強毅力及身為藝術家的最大彈性,近幾年擁抱數位創作的他以 iPad 取代傳統畫布,以繪圖筆勾勒出不亞於傳統技法的作品,數台 iPad 螢幕同步播放霍克尼作畫的螢幕錄製經過,饒富意趣,也讓人不禁再次讚歎這位大師的豐沛生命力及創作能量。策展人 Chris Stephens 曾在報導中說明他跟霍克尼這次想帶給觀眾的情緒,他們希望大家能帶著愉悅的心情離開,因為霍克尼說:「這世界上有太多值得近看的美好事物,仔細地觀察我們周遭的景致是多麽棒的一件事。」我想他們做到了,而遠超越於此的是他讓每一位參觀展覽的人帶著激動、興奮之情走出展廳,接著有更多時間讓我們細細地品味大衛霍克尼畫筆下的每一分情緒、每一筆色塊,這絕對是值得你特地前來的展覽,也是今年最值得觀看的畫展之一。

BBC 對 David Hockney 這次在 Tate Britain 展覽的報導。 Video Credit to BBC London

Photo Courtesy of David Hockney

--

--

W
倫敦男子日常

台北人,2016 年開始居住於倫敦。文章已轉往:www.london-nan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