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求學時的「我不知道要幹嘛」

Wendy Chang 張雅鈞✈️
Wendy in Redwhiteslippers
6 min readMay 7, 2018
“A focused man working on a sticker-covered laptop in a coffee shop”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2014年寫了「外文系的出路」後,每年3–5月都是收到留言回應或是e-mail信件的高峰,詢問各種填志願、未來工作的問題,一開始我很樂意回覆,也回得很開心,畢竟有人願意請教我,但我漸漸開始失去耐心,因為許多學弟妹到後來裡面都一定會有這句話:

我不知道未來要幹嘛。

如果我是你的親姐姐,一定會回:「你都不知道要幹嘛了,我怎麼會知道你未來要幹嘛?」順便加上白眼三圈,和華麗的轉身離開。

但我了解大部分願意留言、寫信、陳述問題的學生,已經有意識想要寫解決問題,下面是我針對高中各年級的建議,也曾經在今年一月曙光女中的演講中提及,不過無論你今天是高中生、大學生,相信以下內容都受用。

高一:好好探索和觀察

高一應是你把握機會好好探索的時刻,避免以後說出:「我不知道未來要幹嘛」,所謂探索就是盡量嘗試、接觸各種領域,首先是課本上的、再來是課外的,但最重要的是生活中的。

細心觀察每項事物,尤其是你的生活。

認真去認識所有科目內容

有意識地去感受自己喜歡什麼科目,不喜歡什麼科目,不要因為初步的討厭而錯失了解內容的機會,即使我不喜歡物理和數學,但我喜歡研究航空、太空的知識,還是需要借助這幾個科目。

瞭解「為什麼」不喜歡該科目

不喜歡理工科是因為繁複的計算?不喜歡社會科是因為討厭背誦?要理解到是哪件事情的本質讓你不喜歡,這甚至會影響到你之後填科系、找工作,比如不喜歡背誦,但其實當醫生要背一大堆醫學專有名詞、當律師要把法條記得滾瓜爛熟,那你還會想要當醫生嗎?

觀察自己的做事習慣和興趣

了解自己是可幫助你在未來填志願、找工作時更得心應手,以我個人為例,不能在太安靜的環境下唸書、不能一整天都坐著唸書,一定要找人說說話,所以實驗室不適合我,朝九晚五的工作可能會讓我失去元氣和動力,我喜歡活潑、可以學到各種技能、自由度高的工作,也必須和人接觸,不同的科系有不同的生態,你的個人特質是否符合也會是關鍵。

高二:深入研究、調整計畫

高一認識、了解自己之後,你可能手上有幾個自己想要或是憧憬的科系和工作未來,但這些真的適合你嘛?你真的了解嗎?

無所不用其極打聽、搜尋、了解科系和工作。

有兩個學妹寫信來跟我說他想要當外交官,我的回覆如下:

我是模擬聯合國社的,所以有學長姐進外交部服務,所有的學生(包含當初的我)對外交工作都有憧憬,但請注意,台灣的外交環境你是否內心有那股使命感,在未來的十幾年為中華民國的外交服務,你是否足夠了解國際情勢,還有最重要的是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每個年代長大的孩子受到的教育不同,你要先確立自己的中心價值觀,再來談是否要擔任外交人員。

在你說想當外交官、檢察官、會計師、航太專家時,是否有去搜尋相關的資料、閱讀雜誌或網路文章,這些資料在網路上都可以查得到,外交特考考什麼、錄取率如何、台灣的外交現狀、各語組開立的名額,會計師事務所的架構、錄取率、錄取方式,工作職務內容等等。

我最近重看韓劇《清潭洞愛麗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文瑾瑩演的女主角為了獲得「伯樂」Tommy洪(金知碩出演)的注意,做了以下努力

1. 網路上2700個搜尋結果、2300張照片、部落格文章2500條、影片1000多個全看完
2. 三份兼職打工都在Tommy洪常去的店,掌握他的上下班時間和作息
3. 查出Tommy洪五年來常穿的服裝品牌和常去的餐廳
4. 發現Tommy洪是素食者,因此客製化菜單、最後讓Tommy洪留下深刻印象
文瑾瑩飾演的韓世景在圖書館內翻找報章雜誌

而我在高中的時候每年於杜鵑花節時到台大外文系參觀,寫信給外文系教授說想要旁聽一節課,努力認識考上外文系的學姊,如果你這麼想要念一個系、做某個工作,你的未來都賭在上面了,也要付出努力研究不是嗎?

高三:確立目標、全力衝刺

高三沒有什麼好說的,經過高二的探索,現在應該全力衝刺,無論是在學測前、學測後、放榜後、指考前,都是如此,可以參考我以下的文章。

我明白還是有許多人在填志願時很迷惘,或是放榜了不知道要選哪一個。

不知道要填什麼志願的同學

找一個晚上,拿一支筆、一張紙,把最上面「高一」要做的事寫下來分析,靜下心來才能最了解自己,搭配高一、高二時學校做的性向測驗結果參考,認真回想自己生活裡最嚮往哪個職業,最想要幫助改善社會哪個層面,有沒有辦法朝那個方向前進,再找到相關的科系就學。

放榜了不知道要選哪一個的同學

先記住:

人生不是單行道,你現在的選擇並不是絕對的。

當醫生、律師、法官也許非常絕對,因為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必須念相關科系,但並非所有科系都這樣,我外文系的同屆同學,有人在美國紐約念舞蹈、有人是Apple總部工程師,有人在愛爾達電視處理運動賽事,也有人研究語言治療,所以代表念外文系並不只有翻譯、當外語老師的出路。

如果你非XX科系/校系不念,那就重考吧!不過請先與家裡討論,確認你們家的經濟是否可以支撐你重考。如果不行,請選一個離夢想、理想近一點,但也實際一點的,我個人是公立>私立(省學費)、北部>南部(工作機會多元)、選校>選系(校內資源和校友非常重要)。

如果你決定賭轉學考、轉系考,請先上網查你「想要」去念的學校、科系對於轉學生/轉系生的要求,你是否願意犧牲大一和同學玩樂的時間,全心投入課業衝高在校成績?當大家在準備期中考時,你還要準備轉學考,這樣的念書量你能接受嗎?這都是要先考慮的,或說:你有多少決心?

最後的最後,請記得:

善用學校老師和父母,但不需要全盤接受。

許多學弟妹會寫信給我,但問他們有沒有找過學校輔導室,通常都是給我一個黑人問號表情。輔導室不是放著的擺設,老師們手上有許多統計資料,他們更看過許多學長姐,站在第一線的他們知道怎麼樣做,最能夠及時幫到你,畢竟我不是每天都能夠及時回信,所以直接衝到輔導室去吧。

父母也是你重要的「資產」,鮮少有父母不願自己的孩子好的,也許他們對你有某些期待、希望你填某個科系,但追根究底就是不希望孩子吃苦,能夠有份安穩的工作、穩定的收入、不要餓死,除了少數父母是把孩子當實現夢想的工具,但這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

跟你的父母聊聊,詢問他們有沒有認識你想要從事職業的人,詢問他們的想法,畢竟他們年長你20、30歲,接觸的人也多,給予你的意見恰好是面試你的教授、老闆的意見,因為他們來自同個年代,但我不是要你全盤接受,只是要學習從不同角度看事情,從而建立自己真正的價值觀。

--

--

Wendy Chang 張雅鈞✈️
Wendy in Redwhiteslippers

左手寫媒體寫公關,右手點戲點電影,翻譯遊走語言間,紅白拖要不停走。Writer, translator, and polyglot. PR and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 Twitter: @wendychang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