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鏡子 — 嘉明湖記行(上)

Sandy Wu
traveling
Published in
Mar 10, 2021

多年之後才發現嘉明湖的故事從小時候便被我擺在書架上,反覆的閱讀。那是一本繪本,叫做射日,不是后羿射日,而是布農族討伐太陽的故事。傳說被射傷變為月亮的太陽,會在夜晚照鏡子查看自己的傷勢,而這面月亮的鏡子(cidanumas buan),就是現在說的嘉明湖。

最初的冰斗湖靜躺在這塊土地上幾千年,慢慢消融成映照月亮傷口的鏡子,映照出布農族與天地和諧的歲月。然後登山的人們發現了這片土地,有了嘉明湖、天使的眼淚等稱呼,曾經生活在此地的人們變成協作、嚮導,背負著人們的希望,想身處在這片風景之中,留下一點記憶,我們也不例外。

all right reserved

潮濕的五月,我們定下除非颱風才會取消的行程,那幾天整個山區籠罩在山雨欲來的氣氛,來到大自然的不熟悉感瞬間讓我變得緊繃,像在作戰一樣,不敢放鬆。池上搭上接駁車幾個小時內原野的景觀開始轉變為深山的霧氣,小小的得力卡在蜿蜒的山路上像是群山俯視下的一顆石子,搖搖擺擺的往上爬。

向陽山屋裡面,簡單但是舒適

下車後很快地走完兩個小時的路程,來到向陽山屋。已經有其他隊伍在房間裡面休息,室內瀰漫著一種安穩溫馨的空氣,天也暗下來了,隨之而來的是隱隱的頭痛,朋友借我她的頭巾作為帽子,但還是覺得很冷,整個人處在一種瑟瑟發抖的狀態。快速的把裝備放好,管理員正經的宣導各種防熊的工具,晚上我們聚在他房間聽他講山岳知識的分享,那天的主題是迷途。

“我們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斷糧八天,裝備都不在身邊,身上有多處傷口,求生意志真的非常堅強。”抵達向陽山屋的第一天晚上,我們在管理員的房間圍成一圈,他從容的煮起茶來,說起了過去搜救李明翰的經驗。

“他電話裡說裝備都還在,而且那幾天也下雨,我們想說,保暖、水源、糧食都不缺,還是立刻著手準備救難。但是因為他出發十四天,最後和留守人聯絡的是第四天,所以整個搜救範圍就擴大。我們最後出動兩位獵人以及搜救隊,分前後兩路,根據沿途上的痕跡,如牙線盒、燒過的樹枝、躺臥痕跡的植被……揣測當事人的想法,最後比較有可能接近他在的地方,就直接大叫他的名字,聽到微弱的回應,找到了!”

“當初他說跌落山谷,身上有些裝備被沖走,也受了傷。然而在求救後的第三天,就認為不會有人來找他,所以決定拋下裝備,沿著舊的鐵軌走到補給站,他一直很堅持自己在對的方向上。”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裝備不在他身邊,他說的那些內容,也不一定就是實際狀況。後來找到他的地方,也不是往補給站的那條鐵道,你就知道他那時的判斷力已經下降,但是他就是堅信自己可以走得出去,我不知道如果是我,會不會有那樣的意志力。”

晚上我們聚在他房間聽他講山岳知識的分享,那天的主題是迷途。

管理員的用詞一直十分的謙遜謹慎,大概是因為這樣的迷途事件,很多時候都只能用推測的,有找到只能慶幸。談話其間,小老鼠把溫暖的房間當成遊樂園,歡快的跑上跑下。

在那寒冷而微微頭痛的夜晚,我對深不見底山林起了肅然敬畏之心,在這片壯麗的蓊鬱中,吞吐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致命危險,卻又令人無法自拔的著迷。你可以在其中找到平靜、找到最簡單的自己,也可能永遠迷失,找不到出去的方向。身為想要親近她的人,應當尊敬,且永遠帶著謙卑的心情小心靠近。

上山前在登山口看到的海報

“山是家”那張海報上面如是寫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