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北警署:鱸鰻的日新町旅館

忽悠旅社
忽悠旅社 WhoyoTravel
5 min readAug 22, 2019

轉型正義的嘗試: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臺北市寧夏路上,遊客絡繹不絕的湧入寧夏夜市,攤販叫賣和被人群堵住的汽車鳴笛聲,是這處熱鬧的商業區不變的主旋律。然而,在這一片鬧區的附近,卻有一棟和周遭的環境,甚至和整個時代都格格不入的建築物。他只有兩層樓高、沒有騎樓設計,門口還立著兩根霸氣的西式石柱。

這裡是日治時期的臺北北警署,目前也是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位於今日寧夏路87號的北警署,當年主要的任務就是控制漢人聚集的大稻埕地區。另外,1920年代在台灣蓬勃發展的一系列社會運動(以前歷史課本中所謂的「非武裝抗日」或是「臺灣的新文化運動」),也是以大稻埕為大本營,因此這裡也拘留過許多當時從事社會運動的重要人士。

戰後,北警署變成刑警總隊的拘留所,殖民者走了,國家暴力卻仍在上演,白色恐怖繼續籠罩在這座建築的上方。幾年下來,隨著警察體系調整和臺灣政治民主化,這裡先後又成為寧夏分局和大同分局的辦公地。直到2006年,市政府成立紀念館籌備處;2012大同分局遷出。隨後幾年,經過專家們仔細考證和用心修復,北警署才大致恢復日治時期的樣貌,並於2018年10月作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重新開幕。

或許,這算是一種轉型正義吧。過去用來控制社會運動和關押參與者的警署,如今變成了社會運動的紀念館。

蔣渭水與鱸鰻先生們

1920年代臺灣社會運動的風雲人日;我們熟知的蔣渭水也曾被北警署拘留。

由於大稻埕是當時最繁榮的市街之一,同時也是個龍蛇混雜之地,北警署因而關押了各式各樣的犯人。相較於其他監禁的地方,蔣渭水似乎更「喜歡」被關在北警署,因為他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竊賊、賭徒、阿片仙(吸食鴉片)、娼妓,什麼樣的人都有,其中關得最多的則是當時被稱為「鱸鰻」的流氓。

蔣渭水稱呼他們「鱸鰻先生」,經常在牢房裡和他們閒聊,從中獲得從事社會運動的方向和啟發,臺北北警署也因而被他為戲謔的稱為「社會問題研究所」。

鱸鰻先生們大多很樂天,把北警署當作「日新館」(日新町的旅館,北警署位於日新町);把被警察抓來看作來「投宿」。蔣渭水第一次被警察帶到北警署時也這麼調侃自己

又承他(署長)的好意,留我在署裡的客房,我也不客氣地,就受其惠,脫下褲帶鞋襪,就入去第一號房休憩。⋯⋯署內男客房五,女客房一,每日投宿人客大約五六十名。—— 〈北署遊記〉

鱸鰻先生們有時候也會哀嘆幾句,抱怨日本警察對他們不公平的待遇,拘留日本人和臺灣人時是完全不一樣的態度

那個店主對這日本客,是格外親切,夜間也來問候,問到深更,就放出一男一女,好漢們憤慨地說「你看對待日本客是怎麼樣親切周到呢?我們台灣客是沒有福分享得著呀」—— 〈舊友重逢〉

蔣渭水前後大概進出過北警署三、四次,每一次他都會撰文寫下鱸鰻先生們的趣事,並且刊登在報上,一方面是讓社會大眾理解這些人的境遇,另一方面也是要批評總督府的警察暴政。

雖然蔣渭水很少在文章中露骨的揭露署內警察的不人道行為,相反的他採用撰寫遊記的筆吻和詼諧的語調,把警察打人說成「練空手道」、將前往北警署說成是到海外旅遊,如同鱸鰻先生嘲諷自己是來「日新館投宿」一樣。

然而,無論是為了逃避當時的審查,還是刻意諷刺日本警察,如此輕鬆的筆調,今日讀來仍然會帶給讀者許多感觸。當我們走入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保留完整的牢房內參觀時,親眼目睹蔣渭水文章中類似的場景,隱藏在他幽默筆觸下的社會問題,以及對殖民者的怒吼立刻浮現出來。

為什麼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會有這麼多鱸鰻先生?是殖民地政策錯誤造成的嗎?還是殖民者為了加強社會控制而大力捉捕鱸鰻?抑或是,這些鱸鰻先生只是在殖民統治下適應不良的底層人民呢?

拘留所內供犯人使用的洗臉盆

今日,我們享受著殖民統治的現代化遺產,卻忘了關懷當年在殖民統治壓迫下的人們,特別是蔣渭水文中的鱸鰻先生和其他所有被關在拘留所的人,他們是真正底層的人民,面對殖民者和其帶來的現代性,他們無力回應,只能苟延殘喘。那麼,我們不禁要反思並且質問自己

時代的進步與人民的幸福是同一件事嗎?

如果被殖民可以帶來現代,我願不願意被殖民?

(上述問題出自: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特展《懶雲診療室》)

台北北警署內保留完整的扇形拘留室

--

--

忽悠旅社
忽悠旅社 WhoyoTravel

「忽悠」一詞,原是調侃人講話愛唬爛、滿嘴跑火車。然而,我們忽悠不為騙人,而是要激發對旅行的全新想像。「忽悠旅社」致力將知識傳播與深度旅行結合。我們相信旅行是理解社會、探索世界的重要渠道,歷史與文化則是不可獲缺的先備知識。我們梳理目的地的文史脈絡,提供深度的地方議題,幫助旅人掌握在地生活、文化,進而豐富自己的旅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