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之外,人生之內:5 books that saved me in 2018

Chialin Chou
Woodchuck.tw
Published in
9 min readMay 14, 2019

一直以來除了會寫設計的文章以外,也非常常在分享我個人的心境與人生觀。

這篇是我一年前寫到一半的文章,決定拿來再把它延續下去。

我很清楚,我對自己的生活絕對不是 nothing but design,而此外我也絕對不是就是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我一直試圖讓大家看見的是,我的迷惘與脆弱。

對我而言那並非懦弱,而是一種對於人生的積極追求以及堅強的表徵。

我們都不是能人,就算有才氣、有能力,一樣還是會有低潮的時候。我想讓大家知道,我們都有挫折、低潮、骯髒的那面,而我很珍惜它,也很樂意分享給正覺得自己一塌糊塗的人。

放心吧!我也覺得自己的人生很一塌糊塗。

而一塌糊塗的時候,需要一些可以讓自己好好接受自己的糊塗的時候,對於我來說,那大概是透過書本來好好休息一下。

當然,對於別人來說,書,或者更精確地來說,文學,好像只剩下國高中生的年代念的那些忽有龐然大物而來的癩蛤蟆、我看到像是棋盤這些拿來笑笑的內容。

我覺得這很有趣,作為一個文學系的學生,在我過往的經歷裡面,就只有一個曾經求職時面試我的一位外國人問我,你是外文系畢業的,你有特別喜歡什麼樣的文學作品嗎?

我當下的想法是 oh fuck finally there’s a person who values what I really learned in my college.(雖然我擅長的是語言學的部分。)

其他人聽到我是交大外文系的,一律先回覆:「英文肯定很厲害!」、「真羨慕你英文好~」、「怎麼不做翻譯不當英文老師來搞設計?」

多數的人都是以職涯作為一個切入點,但也許這也是反映出,對多數人來說,學以致用才是真的。

可能狀況有很多,但總之這個現象很有趣。對我而言,我覺得我很幸運的曾在有一個時期不為了生存或現實問題來追求我喜歡的知識。對我而言,文學乘載的更多的是,生命經驗與思想。

我覺得就是在那種過程之中,彷彿得到一種啟蒙與共感,讓你對這世界的眼光不一樣的那種感覺,使我一直不斷嘗試在書裡面繼續找到這種「活著」的感覺。

也許不是靠書這個媒介,也許是電影、也許是戲劇、也許是遊戲、也許是漫畫、又也許是其他表現媒材,總之不論是什麼,我覺得生命之中要很努力的去追尋感受到「活著真好」的經驗。

恰恰只是我剛好跟書這種媒介很對味而已。

畢業後我念的文學書籍越來越少,少到甚至一年可能沒有一本。不過,從去年開始我又重拾閱讀文學,主要原因是在工作後的短短幾年,數次波折而對於自我感到強烈的質疑。

不知道自己在幹嘛、能幹嘛,以後還可以幹嘛等等這類的問題沒日沒夜的拷問著我,在承受著這巨大的痛苦的時刻,我回去懷抱了文學。

看見裡面的角色與我擁有相同的感覺,一樣脆弱,一樣迷惘,一樣低潮,一樣不知所措,這使我非常地感到有種被同理、被理解的感覺,足以能夠療癒我自己。

看到了某個媒體以 5 books that made me 為名的內容,使我想藉此分享我去年看的一些文學類小說,寫寫一些著作對我而言之重要,雖然說用拯救可能有點言重,但確實它拯救了某一部分的我。

接下來就來介紹去年五本對我而言很重要的書本們。

關於真實的自己以及社會的對抗:邱妙津 — — 鱷魚手記

我根本絲毫不讓他們靠近我的心,用假的較接近他們想像的我丟給他們。

《鱷魚手記》是我第一次接觸邱妙津的書籍,在此之前我從沒有聽過這個人的名字,簡直是相見恨晚。

邱妙津是在台灣同性文學裡面很重要的一介人物,雖然我不是同性戀(嚴格來說),但對我而言這本書一樣在我心裡佔據不可抹滅的重要地位。

那種與這個社會時下的普遍價值觀有衝突的那種感覺,被鮮明地描述了出來,描述自己的壓抑,自己扮演各種場景下應該要有的角色與行為,但完全感受不到真實感。

而這種衝突,是必須得透過第一人稱的角度來寫,才有辦法產生的共感。

我一直很努力地在相信自己所捍衛的價值觀,不讓主流的感覺把我打敗。但是很難,人是社會性動物,難免被這世界的價值觀所左右,所以在閱讀《鱷魚手記》的時候,在裡面感覺到共感,這是關於非主流的自己以及這社會價值觀的對抗。

真實的人生就是不停的感到幸福、不停的感到困頓:邱妙津 — — 邱妙津日記(上)、(下)

我努力地朝著"解放自己"的路驅趕自己,訓練自己聽內心真實的需要,不要被別人的看法與感覺所干擾,不要被社會的繁瑣價值所奴役綑綁,但那"內心真實的需要"總是部分緣自恐懼觸犯社會價值和被別人貶為沒價值,更坦白地說,"需要當社會高級主人和需要被別人認為有價值"是我根深蒂固的兩種高級需要,它們於現階段的我是高級需要,但是真實需要嗎,這是一個辯證的命題。

在我需要的國度裡,容納了兩種東西,一種是"自由和解放自己的需要",一種是"高級主人和被認為有價值的需要",這兩種卻彼此衝突,我無法完全擺脫後者成全一個徹底自由的自己,又無法割除前者全力追逐一個站在社會顛峰的自己,只能捉襟見肘地遮遮掩掩,慌亂地奔跑著去餵食飢餓的這兩種需要。但我可感覺到我生命越來越傾向強化自由的需要,自由和解放的渴望在我體內膨脹又膨脹,要把達到社會價值需要趕出真實需要的國度,這種聲音越來越大,滿足社會價值愈來愈困難,強迫著去達到安全標準愈來愈痛苦,愈來愈發現自己喪失完成不喜歡事情的能力。

滿足這兩種需要後的感覺是不同的,前者是時時刻刻的意義感都很飽滿,較少無謂的痛苦和負擔,生命較接近活著;後者則是為了瞬間的狂喜和興奮,卻得長期受苦和背負重擔,而爬升到一個社會地位的標籤之於狂喜,卻沒實質的擁有感,而更像件招惹別人識出某種仍歸屬於社會價值的衣服,且在獲得這件衣服前卻必須剝奪我長期的意義感。注意"飽滿的意義感"和"實質的擁有感"這兩種東西的決定性。

這兩本書絕對是我決定將邱妙津奉為我人生導師的關鍵書籍,在裡面有很多的話,常常是我在我日記裡面寫過的類似的觀點。

其實我一直很愛很愛,看別人的雜記、日記或個人臉書上的小短文,對我而言是最真實的情感呈現。

我可以看到一位作家的高潮與低潮同時並進,看到他努力地對自己喊話,要堅強,看到他再翻新著他的人生目標。看他前一秒下的決定,下一秒又遲疑不定。一下子非常積極樂觀,一下子又回到了谷底怎麼樣向上爬都出不來。

對我來說這樣的矛盾才是扎扎實實的人生啊。

所以我真的很喜歡這兩本書,到現在為止依然會在晚上的時候拿起來閱讀,至於想畫下來好好記著的句子幾乎是整本都被我標註,也許是一輩子都看不膩的兩本書。

人總是害怕於沒有人可以接受真真實實的自己:太宰治 — — 人間失格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裏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正因為如此,我自己既不抗爭也不能辯解。一旦別人說我壞話。我就覺得是自己誤解了別人的意思一樣,只能默默地承受那種攻擊,可內心卻感到一種近乎狂亂的恐懼。

去年低潮的時候,喜歡看很悲傷的小說。不,應該要說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悲傷的小說,哈哈哈。

但確實從去年開始,特別喜歡閱讀以第一人稱視角寫自身觀點的小說,對我來說,更有一種接近真實自我的存在,毫無遮掩地,將百分之百的自己呈現給讀者知道的感覺。

不論在小說或者是人的世界裡,我要的也就是真誠相待,互相尊重的感覺而已。

而之所以會看這本書,大概是因為邱妙津的關係。在他的日記裡面曾經引述過太宰治的話,覺得有共鳴,所以就從室友的書櫃(邱妙津的《鱷魚日記》也是從室友的書櫃翻出來的哈哈哈)拿過來閱讀。

終究來說,我覺得我跟阿葉同是善良的人。

善良的人通常很替別人著想,想憎恨別人也憎恨不來,但內心的憎恨沒有出口,只好往自己身上攬,讓自己很痛苦。

整篇讀起來一直有種死胡同的感覺,但我覺得這就跟生活一樣,一直保持著好像都是差不多的節奏。

所有人只認為那樣很髒,卻沒有人願意發掘真實:林奕含 — —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在這個你看我我看你的社會裏,所謂的正確不過就是與他人相似而已。

老實說我是先喜歡他的 Facebook 上的貼文的。光是那些他寫在無名或者是 Facebook 網誌上的內容,就可以重複看很多遍。

但一直以來都不敢誠實面對他的書本,一想到是他的人生,就覺得肯定苦悶到不行。只是因為上次在自己的 Facebook 動態牆上提及想看他的書,就被朋友塞了他的書到手上來。

但結果我看的超級迅速,一直以來唸書總是唸得很慢,但這本真的很快,居然只花了三天。

不知為何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有種回到國中、國小時候看言情小說那樣,修辭優美,美到連骯髒的事情好像也沒那麼骯髒了。

這樣的作家所寫的文字我可是完全無法抵達的境界,把真實的世界可以寫得像夢幻中的世界,但它仍然是真實的世界。

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事件,真實的痛苦。

有時候覺得看書也是一種對殘忍的這個社會的一個警惕,覺知到這個社會變成這個樣子,才有變化改變的可能。

That’s it

以上是過去一年最喜歡的五本書,本來是打算用文本分析的方式來寫,但手不自覺一直打出它們與我之間的連結與共感,我與文本之間專屬的經驗連結。

過去一年所閱讀所喜歡的書本可謂是作者自傳式體的方式把他們所構築的世界觀給寫出來,他們努力的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做為材料,以文字的這樣的烹煮方式,將這些作品烹煮成一道道美好的佳餚。

迷惘的時候,我用書來療癒自己。希望低潮的你也有自己的方式來為自己的靈魂好好休息。

如果對我的書單有興趣,我會定期更新到我的 Airtable 上面,其實我也好希望別人跟我聊文學噢,只是不知道現在還有誰以及這些人都閱讀什麼樣的書籍就是了,如果你對我閱讀過的文學作品很感興趣的話,快來跟我聊天,排遣我的孤寂。

這邊是我的書單,從去年開始持續更新中,今年已經閱讀完成 9 本,目標是每個月 1 本。

最後來分享一下,近期我最喜歡的作家是莫泊桑與邱妙津,喜歡莫泊桑是因為從莫泊桑的小說裡面,你可以看到明顯的因果關係,可以看到各種階層的人們鄙視歧視著另一種階層的人們,讓我體認到不要存在偏見的重要性;而邱妙津上面提及了很多,主要是在他的文字之中,我看見與我一樣對這個社會普遍價值觀的對抗與種種困惑。

目前最關注的文學類型算是女性主義, Doris Lessing 的 To Room 19 是我的啟蒙之作,讓我看見這個疑似性別平等的社會其實依然有許許多多女性因性別而造成的困境,就如同當時看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一樣,發現原來就算法律說平等了,只要人們的心不願意改變,這世界依然存在歧視。

最後,快來跟我聊天,好想要有個喜歡聊這些內容的朋友(遠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