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青年——讀書心得

Vincent Lin
Woodchuck.tw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ul 4, 2018

我是一個斜槓斜率比較低的人。

SLASH

好像好一陣子沒有寫讀書心得了,但不是我不寫,讓我找個理由,這中間的書不是看了沒感覺,就是看了之後心情複雜到了極點,真的很難寫一些東西出來讓大家笑笑。

那回到標題的這本書,其實看完之後有點空虛的感覺,不過是因為這本書在後半部又再一次,把之前看的那些生產力、找尋自己人生那些書籍中提到的重點再講一次。

不要再叫我刻意練習了好嗎?

雖然這樣好像就是在承認自己根本沒照之前那些書講的做,但看這些充斥在排行榜上的書一直碎碎念真的很煩,現在的讀者是都喜歡你的書跟你媽一樣一直在你耳朵旁叫你不要挑食嗎?

不過既然都要寫讀書心得了,就跟以前一樣,我挑三點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來講,其他的自己去看書,想斜槓不一定要看書,但你看書至少你最後一個斜槓後面可以寫上『/閱讀熱愛者』。

書名騙人,嗎?

這本書叫做斜槓青年,但其實你閱讀了之後會發現內容跟斜槓青年這個單字沒什麼關係,真要說的話,副標的介紹跟書腰上的推薦語還跟內容比較相近。

掙扎

…推薦給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掙扎的社會人!

by 書腰上的囧星人

不是什麼水電工兼做 YouTuber、當工程師兼股市名嘴或是小學老師兼開補習班之類的,這本書對於你要怎麼斜槓之類的著墨不多,反而說了許多關於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或是如何促使自己成長等等。

擷取自放在最前面但你們都不會念的序:

「斜槓青年」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他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業,而是在於多重人生。

他是對工業時代「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工作模式,以及用單一職業來定義個人的一種反思與挑戰:同時也是對人類的好奇本能,以及個人想發揮多種潛能的內在衝動的一種尊重和釋放。

是的,這才是作者想要傳達的斜槓青年。

無關你是否真的多重職業,也無關你臉皮薄厚。

組合遊戲

作者利用婆羅門教這個極端例子來說明一個道理

人必須擁有足夠的閒暇時間,才能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創作。

書中有提到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種共同的思維特質,就是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度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全面下降。

以這個為基礎下去看的話,其實很多東西都暗藏這樣的原理,像是講注意力的書會提到去除周遭任何會引起你注意的東西,像是做事情時關掉通訊軟體通知或是 Email 通知,而講工作力的書會叫你把瑣事記在你的子彈筆記上,講人生目標的就會叫你去一趟 Gap Year。

也許我們的文化仍存在工作勤奮是種美德這種思維,下班之後,資訊爆炸又唾手可得的現代社會讓我們不斷獲取新知塞滿大腦,造就我們有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思考的錯覺。

但人不是機器,忙碌不再等同高效率,也不意味著有價值的產出,被雜訊填滿的大腦也不會有空間去思考更深入及長遠的發展。

諸行無常

作者在後面提供一些作法給讀者時,有提到他有冥想跟禪修的習慣,其中他講到佛教哲學時提到了一個觀念,就是 『宇宙的本質就是變』。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執著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只不過是自然中渺小的存在,和萬物一樣,終有一天會死去。

所以你的曾引以為豪的事物都是短暫的,所有你害怕失去的事物都註定會失去。

(到底在厭世什麼?)

不過在看這段的時候卻讓我想到之前社會學所見識過的存在主義,在整個宇宙的觀點看來,過了幾千萬年後,可能所有人都不在了。那我們現在開心不開心,其實又有甚麼意義呢?

我的朋友 Venetia Chou 就經常碎碎念說:『存在先於本質。』

了解『人的存在本身,先於所有後天的意義,意義是人之選擇,而非存在之本質』,同理,你的執著、你所擁有的東西、你害怕失去的事物通通都是,只要你能跳出自己的視角,跳出所謂的「我」,你就能以更高的視角來欣賞各種事物。

最後

這本書其實蠻適合剛入社會的年輕朋友看,與以前那些長銷不敗經典成長書籍相較之下比較適合現在的人,也可以了解一下作者怎麼面對這個瘋狂的世界。

但這本仍舊是本心靈雞湯,重要的還是你的存在,與你自己賦予自己的意義,而不是這本書或是這個作者給你的啊,我的朋友。

P.S. 感謝 Miss H 借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