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資本論

Jimmy Su
wormsculptor
Published in
2 min readMar 12, 2018

今天聽了兩個 Podcast,正好是個微妙的組合:

「台灣的收入結構,大家可以消費在娛樂和藝術上面的錢有限,這我可以理解。但是以往我的認知是,也許大家的錢吶,聽音樂可能你的競爭者是美食,可能是電影,這我都可以理解。到後來我發現,欸,怎麼好像做電影的也覺得市場不景氣,做音樂的也覺得市場不景氣,展覽的也覺得市場不景氣」

「到最後我們聽到那個直播主收入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說 OK,我們全部都不景氣,只有他們在景氣,錢原來都在這邊」

「只是說,我們做音樂,因為我們是好喜歡音樂的人。你怎麼讓音樂的力量和音樂可以給人的感動,再重新呈現在這個世界上」

「因為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第一次被一首歌感動的時候,怎麼愛上音樂的那種感覺;怎麼在自己失落低潮的時候,透過一首一首適合當下氛圍的歌,把自己救回來一次又一次」

「我沒辦法想像…當然也有可能是,你很 down 的時候,你去(直播)看誰露奶,你覺得…啊!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氣…」

這集也談了許多台灣音樂環境的問題,可聽性已保送 2018 年度十大 podcast episode

要是覺得台灣音樂圈糟透了,那再聽 Ben Thompson 講 Spotify,又會讓你有活下去的勇氣 — 業界最大的公司也還在猛賠錢,不僅令人感到欣慰 😌

Spotify 註定是一間永遠不會賺錢的公司(如果一直維持目前經營型態的話)。用戶越多成長越快,付給版權方的費用就越高,這個生意模式沒有扭轉的可能

轉念一想,聽 Spotify 長大的這一代人注定是幸福的;歐美錢太多的創投大佬倌,掏出真金白銀補貼你來聽音樂,這種搖滾精神實在感人肺腑啊 😌

--

--